分享

读书止躁

 杂货店伙计 2013-06-23

 

 

多少人看似自由,实则身不由己。推力无形,笔不落色,节奏越来越紧,慢性子也于不觉中被参照系带快了。无事也忙,必因心燥。心躁乃读书大忌,往往过目不过心,纵有翻阅人,往往难脱功利性。

 

读书对多数人是手段,而非兴趣,这与天分无关,与资质无涉。多少上智者,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满腮春色消失在肉眼生活里,不动声色混迹于上流社会中,而如我这样的下智人,随缘自适,清风白云,逢人不说人间事,仍以读书的习惯打发着无聊时光。我见过路旁菜贩手捧盗版武侠书,如饥似渴怠慢了生意的场面,也见过以套书做装饰墙,其上封尘蒙灰的虚荣,胡适所指“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就是有了图书馆也不是肯读的”,盖此类。何兆武《上学记》云:“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了,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如此姿态,无疑心闲之人,豁达之士,白石老人有题画诗云:“穷到无边犹自豪,消闲还比做官高。归来尚有黄花在,欣喜平时未折腰。”闲与贫富无关,与愚智无涉。

 

台大教授齐邦媛《鲤·与书私奔》说:“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能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些倚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对儿子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成人成己,明理明德,何尝不是读书的目的,且为终极目的,故曰读书也许改善人生,也许不能。有行者问老僧:“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僧道:“砍柴担水做饭。”“得道后呢?”“砍柴担水做饭。”又问:“何谓得道?”对曰:“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落花深一尺,不用带蒲团,读书一如老僧悟禅,清音远而独闻,内中得道,心能会意,瓦缶已化牺樽,而外无改变。

 

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读书的目的便还是读书。放下书本,无着无落,拿起书本,便回到了家。盈掌小书,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乾坤至大矣。鲁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躺在病榻上读书谈书:“看洋装书要年富力强,正襟危坐,有严肃的态度。假使你躺着看,那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所以,我在叹气之后,就去寻线装书。”手工时代,效能低下,一本书几代人享用,秘藏之,可传家。戈尔茨坦说:“康德告诉我们,应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而不要将他当成达成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这正是我对待书籍的态度,我更愿意将它们当作一个人来看待。”

 

个性化的需求,使读书成为私密之事。日本地铁里读书者众多,读什么,无从知晓,因为每本书都有书皮包裹。买书时书店即将书皮包好,看似惜书,实则保护隐私。藏书处也隐所,陈继儒《小窗幽记》云:“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书房乃读书人精神暂且的归宿,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心躁者,无以读书,然治燥药剂,仍在读书。食能止饥,饮能止渴,而读书止昧;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惟读书止躁。读书愈少,愈介意环境,读书愈多,愈不满自己。故读书者旷然能自适,安静且内敛,独坐角落,聆听众说而三省吾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