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老子曰:鲸鱼失水,则制于蝼蚁;人君舍其所守,而与臣争事,则制于有司,以无为恃位。守职者以听从取容,臣下藏智而不用,反以事专其上。人君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数穷于下,则不能申理。行堕于位,则不能持制。 智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刑,则无以与天下交矣。喜怒形于心,嗜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赏不当功,诛不应罪,则上下乖心;君臣相怨,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誉萌生,而明不能照。非己之失而反自责,则人主愈劳,人臣愈佚,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与马遂走,筋绝不能及也。上车援辔,马服衡下,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之劳,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资也。 人君之道,无为而有就也,有立而无好也;有为即议,有好即谀。议即可夺,谀即可诱。夫以建而制于人者,不能持国。故善建者不拔,言建之无形也。唯神化者,物莫能胜。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闭。中扃外闭,何事不节;外闭中扃,何事不成。故不用之,不为之,而有用之,而有为之。不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使自有司,以不知为道,以禁苛为主,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考。 【译文】老子说:鲸鱼失去水,那么就会受制于蝼蚁;君主舍弃所应守的权势,而与臣子争夺做事,那么就会受制于有关部门,不知道依靠权位。守职的人以听从取悦于君主,臣下收藏自己的智慧而不使用,反而把事情全都推给君上。作为君主,不任用贤能而喜好自己作为,那么才智就会日益穷困。而喜好自负其责,就会多次穷究臣下,那么事情就不能申理。行为败坏了权位,那么就不能保持制约。 智慧不足以用来治国,威势不足以用来行刑,那么就不能用来与天下人交往。喜怒形成于心中,爱好表现于外表,那么守职的人就会离开正道而阿谀奉承,有关部门就会徇情枉法而随从风气。奖赏与功劳不相当,诛杀和罪名不相符,那么上下级之心就会背离;君臣互相埋怨,百官就会烦乱,而智慧也就不能解决;诽谤赞誉萌生,而明亮就不能照耀。不是自己的失误而反而自责,那么君主就会更加劳累,臣子就会更加安逸,这就象代替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伤到手的。与马追逐奔跑,即使跑断筋骨也赶不上。坐上车拿着缰绳,马就会服从于车衡木下,有伯乐相马,有王良驾车,明白的君主乘坐,就没有驾御相马的劳累,而能远致千里,这就是善于凭借人的天赋。 君主的道路,无所作为而有成就,有所建立而没有喜好;有所作为就会有议论,有所喜好就会有阿谀逢迎。有议论就会有所丧失,有阿谀奉迎就会有诱惑。那以建立而受制于人的,就不能持有国家。所以善于建设者其建立的东西不会动摇,是说其建立的东西无形。唯有神奇的转化者,万物都不能战胜他。心中的欲望不表现出来称之为关,外面的邪恶不进入心中称之为闭。心中关掉外面闭上,还有什么事不能节制呢?外面闭上心中关掉,还有什么事不能成功呢?所以不使用,不作为,就能有所使用,就能有所作为。不代替别人言说,不夺取别人之事,根据名称责求事实,是有关部门的事,以不知作为于道路,以禁止苛刻为主,这样,那么百官的事情,才能够得到考核。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权势问题,其中心也就是社会角色问题。统治者有统治者的社会角色,下属有下属的社会角色,只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那么上下级关系就能和谐,工作就能推进。如果上级非要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去代替下级工作,那么这个上级也就失去了上级的意义。如果家长非要代替儿女去思考,那么这个家长也就失去了家长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