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尼梯田是天人合一的赞歌

 紫雨剑 2013-06-24

 

 哈尼梯田于昨于(22日)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个世界遗产。至此,我国已是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遗产大国。

  哈尼梯田的知名度,也许不及前一天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新疆天山。但是,她却是一处具有独特价值的世界遗产。前些年我就不断听到人们对哈尼梯田的赞美,去哈尼一趟,一直是我心中的梦。上周央视播放“百山百川行”,内中有介绍哈尼梯田的,我特意从头到尾看了,作了一次“卧游”。只见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一层接一层地密布在崇山峻岭间,最多的级数高达3000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在观览哈尼梯田时激动不已,连声称赞“哈尼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

  是的,哈尼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和“大地雕塑”。“大地”,是自然之母;“艺术”,最具人工的匠心。作为“大地艺术”的哈尼梯田,既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本色,又深深融注了人的劳作印记,她是完美的天人合一,是自然与人的和谐赞歌。与时下这方面的虚假“赞歌”不同,她是“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这,也就是哈尼梯田作为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所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称:哈尼梯田“很巧妙地处理了人工建造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二者巧妙地契合在一起,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利用的极致。”

  自然,这种“人类对自然利用的极致”,不仅表现在哈尼族人世世代代胼手砥足使梯田变为人间仙境,而且体现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利用,这里,层层叠叠的梯田上方,都矗立着茂密的森林,中间则是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的古村寨。森林-水系-村寨-梯田,构成了四度同标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生态系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哈尼梯田的评价也正是:“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大家知道,种稻一定要有水。但是,层层叠叠梯田的山上,并没有河流水库。不过,没关系,山上大面积的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可供梯田用水。哈尼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正因为如此,他们爱护森林,决不乱砍乱伐。在央视“百山百川行”中,人们看到有无数条山泉、瀑布,从山上不断向下流淌,美观而又壮观。由于梯田分属不同农户,如何使水量分配公平合理,他们也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地的水制度。在“百山百川行”电视片中,我们看到一种叫做“水木刻”的横木,上面有着不同的刻度,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用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量。哈尼族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也努于人与人的和谐。

  哈尼梯田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所呈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神,是现代社会亟须发扬的一种“遗产”。但愿人们不要把哈尼梯田仅仅当作一种旅游景点欣赏。哈尼梯田作为世界遗产,如何加强保护,也是有着难度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农村精壮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今后谁来耕田?如果没人耕种,没有“大地艺术家”,只有自然土地,需要打下人的劳作印记方有的梯田安能存在?对此亟须正确的政策措施去应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