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水居士 一 关于太极拳的架 人体是大自然孕育出的最美的花朵,极其精密、自动、神秘。太极拳是太极先贤对此领悟的形体表现。太极拳健身、御身、娱身、修身、养身、塑身的功能,都要通过拳架来实现。拳架的核心是什么?二水把属阳性的劲路,从两足生起,沿腿外侧足三阳经向上,走丹田,对穿至命门,顺督脉过玉枕,一支沿手三阳贯于手指,另一支虚领顶劲,直达百会。这里把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诠释得清清楚楚。 属阴的气,一路由百会过人中而下行,另一路由两手劳宫穴沿手三阴经运行。两路在膻中相会,通过含胸拔背,走任脉,气沉丹田,对穿至命门,沉至会阴,然后沿两腿内侧足三阴,沉至涌泉入地。 沿阴阳动静的路线,精气在神的指引下,在周身走了一个“8”字形,便成了太极图中两尾生生不息的阴阳鱼。 根据《易经》宇宙全息论,宇宙是大人身,人身是小宇宙,人身一太极,人身处处皆太极。其他所有的“虚灵顶劲”、“舌抵上腭”、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都是围绕这一基本太极展开的,也都是更小的太极。《体悟录》把每个小太极都解读得细致入微。 为了精细交待,二水把练拳中的“米字架”、“丰字狼毫”,以及走架中的“永字八法”、“隶书结构”等程序问题讲得很完整。关于拳架的风度和意境,书中讲了“荷叶承露”、“大块文章”等,讲得真真切切。这是二水练拳的境界和特色,也是本书的可贵之处。这些问题,他从太极文化的大视野和现实练拳的具体视角方面,结合得非常得体。比如“丰”字狼毫,他结合道家“三桥”之说,讲气血跨越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的路径,前后穴位的对应,拳架要求上的功能意义,最后概括出:上至百会经会阴,下至涌泉入地的虚拟中轴线,“贯穿上、中、下三个丹田,恰似象形的‘丰’字。这便是拳家所谓的‘三田合一’。做到了‘三田合一’,便是大周天的功夫了”。道理讲得形象、真切、好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