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东南一员的角度谈谈我所熟知的大东南

 昵称9441983 2013-06-25

从大东南一员的角度谈谈我所熟知的大东南

(2013-06-24 19:26:45)
标签:

杂谈

点评:
1.是否大东南员工现身介绍,自己判断。即便是捉刀,也应当是熟知内情之人所
  为;
2.文内所述语句真实可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若真是公司员工所写,则预示着大东南或许要起大风浪。
 
    大东南今后的股价,是一百,二百,还是三五十元,并不是我所要讨论的。仅就公司的转型,前景,略微剖析一二。
    大东南此次的转型,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整合。就像一家公司停牌,完全进行资产置换。不同的只是大东南花了两年的时间来做同样一件事。就目前公司的状态看,陆续投入超过20亿(占公司总资产的近70%),来实施规划这次转型。行业主要集中在高分子膜科技。规划销售产值50亿。2012年大东南的销售额是8亿。相当于再造6个大东南,当然从利润角度,就远远不止再造6个大东南那么简单
    从产业细分上来说,包括新材料和新能源两个大项。以高分子膜技术为基础新材料包括了光学膜及其模组,超BO电容膜,静电纺丝锂离子电池纳米隔膜新能源则涵盖了锂电池隔膜和动力电池。诚然,大东南还会陆续投入,甚至不排除收购一些新的高分子膜上下游的项目。大东南在膜领域耕耘了近40年,积累的人脉,技术,渠道并不是康得新可以比拟的。康得新最早是家印刷企业,2008年注册,进入高分子膜行业时间也并不长,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虽然大东南在传统包装膜市场的三大主要产品,分别排位在国内市场的一二三位。但康得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对公司触动还是非常大。尽管康得新半路出家,但较早介入高分子膜科技,市值遥遥领先大东南,甚至达到了大东南的6倍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市场变化的需求,和国内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变化,促使大东南实施一次彻底的转型。在新项目陆续建成的基础上,陆续将旧生产线出售,截止到12年底,大东南已经出售了两条旧生产线。
    目前,公司转换步伐在加快,从下半年开始,大东南将一步步完全变为一个高技术企业。从眼下公司规划的产业格局,光学膜16.8亿,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去年的.剔除传统包装膜后的康得新的规模。从理论上讲,虽然公司预估的光学膜毛利是32%,远低于去年康得新实际的38.37%。但可能实际的利润率,会远高于康得新。因为康得新的负债去年有27亿,负债率47%。相对于大东南只有5亿负债,负债率16%,大东南的财务成本会低很多。光学膜在三五年内,依赖进口是个常态,国内目前真正能做的只有三两家。市场不是问题,价格也比较稳定另一个大项则在高分子膜的下游的新能源领域,动力电池的产出25.5亿。这是浙江新能源车的配套项目。未来销售的渠道,价格都会相当稳定,先期给浙江的几家新能源车整车厂配套。利润也非常可观。再加上超BO电容膜,锂电池隔膜,总计50亿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涵盖了高分子膜,液晶面板,触摸屏模组,锂电池及超BO电容膜,显示了公司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转型,而且在规模上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大东南此次的手笔,展现出一个成为行业翘楚的企图,超越康得新也并非公司的目标,成为国内的首席大咖,国际高分子膜材料和动力电池的重量级企业才是企业的诉求。坦白的说,如果讲拐点,现在就是大东南最大的拐点。股价足够低,公司回购,增持完成。产业华丽转身,漫长的准备,投入,测试期将结束。一转身,就是一副新面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