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上万年 文明源头是长江》之二

 南书风 2013-06-25
皇皇始祖从长江走来 
2013-06-24

  ——《中华文明上万年 文明源头是长江》之二

  大小九洲。炎帝、蚩尤、轩辕族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都是古老伏羲氏族的后裔;神农氏是继伏羲时代后引领人类进入农耕文明的主要文明势力;神农时代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向四周扩散并辗转到世界各地的重要时期,也是古史记录的伏羲神农全球大同大九洲时代。《绎史?黄帝纪》:“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国。”

  神糯(农)始教民播种五谷。《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今湖南道县玉蟾岩农耕文明遗址向东北不远正是神农“斫木为耜,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耒阳”(市),再向西南不远有《拾遗记》所载“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的“嘉禾”(县),都印证了古史记载的正确。《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氏族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引领人类步入文明阶段。

  姜水乃江水——长江是也。炎帝、蚩尤部族以牛为主图腾,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发展开来的主体文明势力,当时势力已覆盖中华本土及海外文明地域。《帝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这个姜水,历史上发生误会,以为是西北一带的小河姜水,其实,“姜”者,“江”也,“姜水”,“江水”也,今长江。《方舆览胜》中记载的黄帝登“熊湘”之地,当为长江中游广大地区,其“熊湘”之山当为今天湘中的大熊山;这一带即是蚩尤势力的老巢,也是轩辕家族的发源地。当神农炎帝晚期,轩辕族强大起来,但蚩尤族做为神农炎帝族的直接继承族裔更具传统权威性,这一点,从黄帝战胜蚩尤后还要假其画像以威镇天下为佐证。《龙鱼河图》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

  黄帝中心论下的炎黄蚩战。《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这段记载给了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的历史信息呢?首先,我们要考虑到,《五帝本纪》是以黄帝为中心的皇家史,记录者为了这个中心而对历史时序进行了一定的角度处理。正常次序的论述应当是“神农之时”,也就是神农时代的晚期,“神农氏世衰”是说神农氏世的宗主继承者炎帝势力衰微,天下诸侯开始相互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炎帝势力又镇服不了,总之是天下开始大乱了。这段信史的整体背景还是非常清楚的,时间是神农时期,当然以黄帝中心论就搞文字游戏说成了是“轩辕之时”,主要的对手是炎帝、蚩尤、黄帝三股势力;历史的真相应该是炎帝、蚩尤代表传统传承势力,轩辕黄帝代表新生力量,轩辕势力战胜炎帝、蚩尤势力表明新生力量战胜传统势力,形成历史的突破:父系力量战胜母系力量。由于这个信史是在轩辕势力代神农掌管天下为黄帝后的角度来记述的,故才有了这些对炎帝、蚩尤势力的或贬或不实之辞,如“蚩尤最为暴”、炎帝族本为帝系宗主地位怎么“炎帝欲侵陵诸侯”呢,明显感觉这段记录的一些逻辑时序的混乱。

  炎黄联姻黄帝是女婿。南京市六和(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从2001年开始考证黄帝的岳父敕封六和(合)方山的课题,得出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少典,少典氏部落是伏羲神农氏的后代。少典正妃任姒,又名女登,生了炎帝。少典另一子名勗其,勗其的十一世后代即为黄帝轩辕氏。据典籍记载,炎帝的第11世孙姜雷联合轩辕共同打败蚩尤,并且将帝位让给轩辕,使他代替炎帝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正式命名为黄帝。黄帝又委任姜雷为左相,封为 六和(合)方山侯,并以地赐姓,从此姜雷更姜姓为方姓,成为方姓始祖。后来,黄帝娶了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的方雷之女嫘祖为正妃,方雷便成为轩辕黄帝的岳父。炎帝和黄帝之间相差11世,这与李学勤研究认为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时间上虽然有些出入,但大体方向是正确的,是向历史真本的靠拢。历史考证涿鹿、阪泉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观点,说炎黄之战与黄蚩之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并将大战的主角方炎帝与蚩尤说成是一人。西汉贾谊不止一处说炎黄大战是在“涿鹿之野”,夏曾佑先生在20世纪初撰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亦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有的对照《水经注》和《五帝本纪》分析“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的观点。《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载:“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汉书?刑法志》说:“涿鹿在上谷,今现有阪泉池、黄帝祠。”晋《太康志》记:“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 据此,有学者认为,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就是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由是也认为所谓赤帝(或炎帝)就是蚩尤。这些研究无可厚非,但得出的结论显然过于简单化。

  用通俗的话做点总结就是,炎帝、蚩尤、黄帝都是伏羲神农氏族的后裔,是部落、部族、首领的号称,是神农时代晚期重要的文明力量,是以长江流域农耕文明为基础开拓四方并在黄河流域进行政治决战的主要对手。随着历史的进程,生产力的发展,以族姆传承相继的母系社会越来越受到男性的挑战,轩辕势力就是代表父系势力在黄河流域发起了向传统的以长江流域文明文化为基奠的母系社会宗权族制的持久挑战,先后与炎帝、蚩尤较量,终于赢得胜利,这才是炎黄、黄蚩大战的实质内涵。但无论先祖皇帝们怎样的搏弈,他们都流淌着芈(梅)山的血液,都从长江流域走来,走向中华,走向世界。

  (新文明文化史观文明文化普及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