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疽的鉴别诊断与中医疗法

 塞北飞鹤 2013-06-26

                                       脱疽的鉴别诊断与中医疗法

 

脱疽的鉴别诊断与中医疗法

    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指(趾)节脱落者,称为脱疽,又称脱骨疽。本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我国北方较南方多见。本病特点:好发四肢末端,尤以下肢多见,多发青壮年,男多于女,初则患肢疼痛、乏力、变冷,继则剧痛难忍。患肢皮色由苍白变为紫暗,随之状如熟枣之色而坏死,趾(指)脱落,节节相浸,故名脱疽。
【病因病理】本病是一全身性疾病,发病机理复杂,常与寒冷侵袭,肝肾不足,外伤,热毒内蕴等因素有关。由于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遇寒湿之邪,自外而入,气血凝滞,经络阻隔,气血不通则痛,四肢失于濡养而不温,渐至皮肉枯槁,最后坏死脱落。除此,外伤受冻,七情内伤,均可发生本病。或由于肝肾不足,房劳太过,或生育过多,肾精亏损,气竭精伤,营运不畅,血瘀郁久化热,湿热侵淫,脉络闭阻,肢端无血供养,而致皮坏筋烂而脱。此外,尚有过食肥甘、丹石药酒,均可导致热毒内蕴,灼伤阴液,水亏不能制火,血为热瘀,阻塞经脉,气血凝结发为本病。
【辨证】本病好发四肢末端,尤以下肢多见。初起,病邪在肌腠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尚部分流通。若因寒湿所致者,患肢沉重、 疲乏,步履不健,小腿抽搐,肢冷或麻木。病情发展,瘀血阻滞经脉不通,皮色苍白或紫暗,痛剧,触之其冷如冰,小腿痉挛加重。若日久加重,奇痛难忍,夜晚加重,抱膝坐待天明,肢端气血不至,失其濡养,肤色黑如熟枣,肌肉腐坏,指(趾)节脱落,向近心端发展。若因热毒内蕴,火热伤阴而致者,病前有烦躁口渴,患肢麻木疼痛,皮色潮红或紫红,休息后可缓解。病情加重,局部生黄 疱,初为黄白色,继则变黑,周围皮肤肿胀紫暗,形如熟枣之色,剧痛如汤泼火烧,通宵难眠。形瘦,疲乏,纳呆,发热。溃后脓水紫暗,臭秽异常,腐烂甚速,黑色漫浸,五趾相传,筋骨暴露,逐节脱落,很难愈合。临床辨证分为:

    1.寒湿证多见于早期、恢复期患者。多数患者有明显受寒史,面色无华,畏寒喜暖,纳差,大便正常或稀溏,个别患者有阳痿,腿肢沉重?i胀,麻木,小腿抽痛,常伴间歇性跛行,肤凉干燥,舌淡苔白,脉沉细。

    2.血瘀证病程较长,以疼痛为主,尤以静止痛为明显,患肢紫红或青紫色,下垂加重,抬高苍白,汗毛脱落,肌肉萎缩,趾甲变厚,趺阳脉消失,夜间痛剧,抱膝过夜。全身症状有食少,消瘦,疲乏,舌苔薄白,质红,或有瘀点,脉弦细。

    3.热毒证发病较快,患肢色黯红而肿,趺阳脉消失,患趾如熟枣色,上有黄脓疱,随之为黑色,互相染浸,波及五趾及脚背,肉枯筋萎,疼痛难忍;如溃破,脓臭秽,肉腐不鲜,奇痛难忍如汤泼火烧,彻夜不眠。全身症状有发热口干,心烦易怒,食少便秘,尿黄少,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数。

    4.气血两虚证多见久病患者,消瘦,萎黄,疲乏,畏寒,心悸气短。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趾甲干燥肥厚,疡面不红,新肉不生,经久不愈,舌质淡,脉细弱。

    5.肾虚证多见于各型久病者,精神委顿,面色晦暗无华,或面垢,腰痛肾虚,上身热下身寒,头晕乏力,男子见遗泄之作,女子见经闭或月经失调,大便溏,脉细无力。

    由于脱疽多患于肢末,气血不充,难以濡养,服药后也难达肢端,除全身症状应当注意外,应着重从局部肿痛、疮形、皮色、溃疡、疼痛感觉,坏死脱落等情况来辨别,分析其是顺证还是逆证,对于判断预后及治疗都很重要

    脱疽早期诊断要点:(1)嗜烟的40岁以下男性多见。(2)下肢肢端疼痛,间歇性跛行,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史。(3)趺阳脉不显或消失(应排除先天缺如)。(4)患肢脚趾持续变冷,皮肤苍白或青紫,甚者出现干性坏 疽。 (5)皮肤温度较健侧低2~4以上;肢体血流图可见供血不足。 此外,还可用二氧化碳肢体动脉造影;超声波血管诊断仪等检查。

    以上是早期脱疽的诊断要点,对早期患者早期治疗,效果好,可避免致残。

    【鉴别诊断】

    1.雷诺病多见青年女性,好发双手,遇冷突然变冷,先苍白后紫绀,很快恢复。

    2.动脉硬化性闭塞证多发50岁以上,双下肢同时发,伴动脉硬化诸证。

    3.糖尿病性坏疽为湿性溃疡,范围大,变化快,伴糖尿病 三多症状。
【治疗】本病治疗时,首先应采取戒烟、休息、保暖、防损伤等措施,不但可以缓解症状,也为治疗本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1.内治(1)寒湿证: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用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大黄虫丸加减,或用验方加味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赤芍、红花、北细辛、香川木通、血川木通、水蛭、虻虫、土鳖虫、地龙、牛膝、威灵仙、甘草)加减。   (2)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桃红四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水蛭、血竭、地龙、红花、土鳖虫等。 (3)热毒证: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用四妙勇安汤、顾步汤加减,或用验方银花藤汤(金银花藤、玄参、当归、牛膝、石斛、生黄芪、地龙、红花、土茯苓、土鳖虫、寻骨风、走马胎、蒲公英等)。(4)气血两虚证:治宜补益气血,活血通络,用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加减,常重用生黄芪60~120g,加地龙、红花、土鳖虫、香川木通、血川木通更效。(5)肾虚证:治宜温阳补虚,活血通络,用桂附八味丸加地龙、红花、土鳖虫、水蛭、虻虫、生黄芪;若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肾阴,活血通络,用知柏地黄丸加地龙、红花、水蛭、虻虫、土鳖虫、玄参等。 本病临床分若干证,临床初起以寒湿证最常见,热毒证次之,其余肾虚、气血虚、血瘀等症状均兼见之。故临证时,不能一病一证的拘泥施治,常数证合现,应灵活施治。

    2.外治(1)初期:多见于寒湿证,用二乌汤(生川乌、、生草乌、陈艾、白芷、木香、陈皮、石菖蒲、蚕沙)煎水熏洗,再用沃雪膏或温经油膏(生菜籽油250g,肉桂末10g,红花末10g,黄蜡30g,松香 10g,先炼油入蜡、松香化开,离火加二药末,搅拌均匀即成)涂搽患处,以温经散寒。 (2)已溃:用皮粘散撒布,外盖五妙膏;若红肿者,敷金黄膏;溃久者,用皮粘散撒布,外益生肌玉红膏。(3)若色黑干燥坏死者,不宜敷药。

    3.手术若肢端坏死,无治疗希望者,可作低位截肢,尽量保留肢体。术后抓紧服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