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与思索

 霜叶晴空 2013-06-28

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与思索

内容摘要

学校德育工作本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教育教学工作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可是现阶段许多地方的学校德育工作却别有形无形地削弱了。那好像是给教育教学让了路,其实质是妨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今天德育工作滑坡的原因有哪些。1.德育目标的失衡性,2.德育内容的不确定性,3.德育过程简单化,4、市场经济发展对中小学德育的冲击。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既不能对什么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裹足不前、无所事事,也不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去胡乱出昏招下臭棋而误了事。我们只有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德育工作                  目标失衡

内容不确                   过程简单化

市场经济的冲击               光明的前景

 

 

 

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烫手山芋,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抓德育不如抓教学升学率的提升立刻张显出学校的正面形象,抓校园硬件建设也能在转眼间间凸现学校的政绩。这些都是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可是德育工作呢?是个软环境建设,其功效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以至于没有多少还愿意在这方面下大力度而使其滑坡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学校德育工作真的是可有可无的事吗?肯定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被视为我们的优良传统,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目前现状恰恰说明德育工作亟待大力加强而不是可以削弱。

 

造成今天德育工作滑坡的原因有哪些,扭转当前不利局面的措施又有哪些?这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以至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认真思索和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1.德育目标的失衡性

      建国以来,我们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和政治化的倾向。德育目标要求过高,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有时德育目标伴随着政治风潮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目标必然使人感到无法遵循而难以实现,有时甚至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德育的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没有相应的评价措施。德育为政治服务无疑有正确和进步的一面。长期以来,不客气地说德育工作一直处于说得多做得少,知道该怎么做,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尴尬境地。明知道德育工作是为政治服务的,却不知道政治是什么,怎样才能很好的为政治服务。把为政治服务简单化,机械化。不少人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就是宣传和学习党和政府文件,知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大事。其实这是对讲政治的简单化和误解。这样又怎么能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呢?为政治服务是说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要培养受教育者明晰而坚定的政治信仰而不是对当前政治事件的简单的记诵。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任务培养受教育者的公德意识和人文素养。我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的指导思想直接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失衡,使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按照其应固有的轨道发展。

2.德育内容的不确定性

     德育目标的失衡直接后果是德育内容的不确定。由于没有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德育工作为政治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把为政治服务简单化,没有能注意从思想上培养人,不要求思想上的认同,只要求行为上的跟从。要知道,没有思想上的认同,行为上的跟从也是功利的、短暂的和不彻底的。一旦自己的功利之心不能满足,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迹。跑官要官,贪污腐化都是此类现象具体体现。持之以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政治理想教育而不是对他们进行短视角的政治行为的说教,持之以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高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人文意识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个人理想的引导与诱惑。在我们不正当的德育内容的洗礼下个人利益至上,功利主义至上成了最直接的结果。在学校德育工作也被功利化。学校升学率,学生分数的多寡,或是获多少奖,收多少表扬成了衡量学校德育工作的硬性指标,有时候是唯一指标。追求德育近期效果的短视行为必然使学校德育出现走过场的倾向,收不到实效。笔者认为,我国的德育内容,在充分考虑国情、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时期应是稳定和规范的。惟其如此,才能使德育要求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为他们所接受并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3.德育过程简单化

      主要表现:(1)以管代导。高压式管理的德育,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的现象:在校服从一切制度,出了校门便“解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在家长面前、在老师特别是在班主任面前是乖孩子、好孩子,一旦脱离强制力的监控便可以有恃无恐忘乎所以了。校园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暴力事件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学校德育工作以管代导走入误区带来的不良后果。

2)德育工作主客体颠倒

德育过程不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和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也有表面接受或暂时接受实质阳奉阴违,软抵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用鲜活的事例和符合受教育者年龄段特点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有效地进行教育,让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才有利于他们接受。我们施教者也应该伏下身段来倾听他们的呼声和需求而不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昂地做我们喜欢的事,出了力却没讨到好。脱离实际、脱离需求、方法简单是主客体颠倒的具体体现。只有施教者的思想意识认识到位了,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理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才能有实质性的根本变化,变得更符合实际,变得更受受教育者欢迎,变得更利于受教育者接受。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也才会有实效而不落雨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而误一代人,误了国家,误了民族。

3)德育过程形式化明显。

德育过程具有功利性倾向,漠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不少德育工作者由于年龄偏大,做德育工作的长时间较长,有了模式化的思维。他们自以为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再去钻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做起工作来沿袭固有的模式,即使偶尔有了新瓶子装的也是旧酒。思想日新月异的当代青少年又怎么能喜欢他们?他们所谓的工作哪里能有什么效果?现在谁又能真正理解向雷锋学习的真正含义呢?我们哪个单位又把学习雷锋的活动真正搞得风风火火呢?不都是处在“雷锋无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状态吗?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过程具有功利性倾向,漠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的倾向。

4)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德育和其他各育相比,对教师的知识素质、人格要求是较全面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队伍也存在着年龄结构偏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在分数和升学率至上的时代,许多老是自愿放弃了应有的德育责任,这无疑给不断滑坡的德育工作又往下推了一把。只有实现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的与工作本身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德育工作才恢复其应有面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市场经济发展对中小学德育的冲击

       市场经济给青少年道德发展带来的碰撞和冲击,集中表现在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在光怪陆离的商品经济社会,校园不再是一块与外界隔绝的“净土”,青少年学生也不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和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反差。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正面的、完美的正统教育,灌输光明面的教育,但是社会上却不乏阴暗面,充满着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与高尚人生观的教育,但在社会上看到的却是安逸享乐、物欲横流的消极现象,这种学校德育与学生认识社会的二律背反现象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裂痕,带来困惑,步入误区。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远远敌不过社会上两天的教育。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面前,我们的那点可怜巴巴的德育工作早已显得苍白无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不得不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正确的对策。如果还是抱着死板的条条框不放去墨守成规,我们可能输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关系红旗还能打多久的大问题,我们既不能对什么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裹足不前无所事事,也不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去胡乱出昏招下臭棋而误了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能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