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

 鸿墨轩3dec 2013-06-28

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  

 作者:田树苌

 景峰大讲堂 - 田树苌 - 田树苌

为什么要讲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与书法的关系。因为所有的我们的思维、行为,包括我们的艺术,都是在中国的民族的文化的笼罩之下,因为你是这个民族的人,你祖祖辈辈是这个民族,所以你所有的思想,是顺着这个脉络传承下来的,不可能你的人是中国的,思维方式是英国的,实行英国人的礼仪,他们怎么想的,包括他们待人接物,见面要拥抱。虽说中国人见面拥抱这几年也有,但以前那样是显然不适合的,外国人男女之间若是朋友还有贴面礼,这是外国人的风俗,那很自然的就是一个礼节,但中国那样……祖宗就没有这样教育。若是那样就很不合适宜的。

我们中国从5000多年以来,影响中国人、影响我们思维行为的那就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因为佛学毕竟是从东汉时从印度传进来,后来跟咱们中国的文化相结合,有点本土了,吸收很多中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首先对我们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影响最深刻的、最重要的还是儒家的思想,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弘扬的一种民族的思想,包括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伦理道德,最重要的还是儒家的思想。我们现在讲和谐社会,以德治国,这个其实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实际上就是孔孟思想。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就是仁义、仁爱、济世、和谐、和为贵、学吃亏、舍得、治国平天下,对每个人来说要有一种关心天下,报效好国家的抱负。

对于个人的修行来说,儒家讲的是内省,讲的是克制,笑不露齿。过去女性笑起来不能露出牙齿,不能哈哈大笑。处世要温柔敦厚,温良恭俭让,所以儒家思想两千多年以来,形成中国人的一种教化思想,偏重礼教,偏重人格的内省,人格的修养;不能动辄就发怒,要文质彬彬,文质彬彬而后君子。还有一个我们讲的中庸思想,这个中庸思想也是儒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还有一个过犹不及,就是做事,思考问题,取中,过了也不行,没达到也不行。“过”和“不及”,事情做过了和没有做到是一样的。有一次,一位先生在座谈会上说:“中庸有点儿像踢足球”,正好踢进网,中了,没踢进或踢偏出去了都不行,所以要把握到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具体影响到我们书法,为什么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各方面思想、思考、文艺,包括各个艺术门类。打个比方,我们要评价一幅字,说这幅字非常好要和谐,这幅字整体非常和谐,没有特别怪的地方,没有大幅度强烈的对比,因为在社会上会看到有些不懂行的人写的字,他把有些笔画写得很粗,有的写得很细,有的字写得特别特别的大,造成一种不适当的或不恰当的对比,他以为这样就写得非常好,其实不然。我们评价王羲之的字就是从儒家思想过来的。王羲之是和谐美的代表,一千多年以来对王羲之的字有一个极高的评价,其实就是儒家的一种思想,儒家的一种对美的解释,就是“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温文尔雅的思维,书卷气,这些就是我们儒家思想在文化、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中国人喜欢和谐,所以中国人的戏——古典的传统戏全是大团圆的结局,我们中国戏很少演悲剧,全是大团圆。团团圆圆,和和谐谐,这就是儒家的代表思想,最后总是团圆,所以一种非常美好的,让人们期望中的美好最后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结局,这也是一种儒家的思想。这里再补充一个词,“履中蹈和”,履就是步履,要走在中间,不要偏东偏西;蹈还是步子,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和。这是儒家的思想。

第二个重要思想就是道家思想。道学思想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庄思想。老子、庄子的思想总的理念是天人合一,人和自然融化为一,我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我,他追求的是那种对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思想。我们中国古代当官的,有一种在我们思想中叫作儒学,就是积极进取,积极的做官,积极的治理天下,积极的为社稷为皇上处理政事,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往往受了挫折以后,心就有一种超脱,想摆脱世俗,就有一种出世的思想。陶渊明当了好多年官以后,觉得太烦了,所以他就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他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就是回归自然,他就追求自然的无拘无束,很清净。我就是天上的云彩,天上的云彩就是我。他追求一种非常恬淡的,摆脱名利与红尘世界的那种繁杂。所以,道家思想就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回归到一种自由的状态。道家思想还有着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无,无用之用,没有用就是有用;无功而功,没有功就是功。庄子有一篇寓言,大意是说有一棵非常好的树,几百年后,树对一个木匠说,我这个树,干什么都不行,做棺材都不行,一点用也没有,我正因为什么用都没有,我就活的枝繁叶茂高大得很,这个木头的木质很不好,做什么都不行。你看他们那么好的木头还没长成材就做成了家具。你说柏树好,结果给人家做了棺材。你说这个木那个木,最后还不得做家具,有的还当劈柴烧了。庄子就宣传这种“无”的思想。老子的一种主要思想,其实就是一种太极思想。这是我们中国思想里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一阴一阳为之道,标志性的东西就是太极图的阴阳鱼。阴阳鱼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韩国人用得也很好;韩国人的国旗上就是这个东西。所以韩国的足球队叫“太极虎”。我们中国两千多年这个标志性的太极图,实际上蕴含着非常深的哲理。有阴就有阳,有黑就有白,而且阴阳是这样转换的,绵绵不断,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反复无穷。所以我们中国这种太极思想、道学思想、老庄思想,可以举个例子太极拳,太极拳就是讲连绵不绝,周而复始、来去无踪的这个太极思想;还有比如说中医,中医讲阴虚、阳盛,缺这个补那个,它是靠调理来达到平衡,是阴阳思想。还有阴阳五行学说,这个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道家思想对我们文化艺术思想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道家思想讲究精神解放;它追求的是人的价值,人性的解放,人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受伦理与政治框框的约束。打个比方,我们写正楷的人,大致上都是儒家思想比较重;可那些写得比较疯狂的都是些道家思想比较重的人,它能够放得开,追求精神的这种东西。我们中国从两千多年在文学艺术上,在哲学文化思想方面,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两大支柱。

第二个重要的部分,讲一讲我们中国的艺术,他的艺术特点和艺术精神。因为书法是一种艺术,所以要讲一下中国艺术的精神。先比较一下,西方的艺术和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艺术代表的是东方的艺术。西方的艺术,过去一些理论家讲是再现,可能有些理论家表达的不太准确。东方的艺术是表现。西方的再现和东方的表现最简单的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西方的话剧、歌剧在表现下雨的时候,一定是在舞台上给你感觉是真在下雨,记得60年代我在太原上学的时候,到长风剧场看话剧《雷雨》,舞台上打雷下雨,就使得观众沉浸在人家营造的环境中。可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在舞台上说下雨,甩起袖子,做一个遮雨的动作,念一句道白,“下雨了”,就是下雨。不管雨的大小,给你感觉下雨就行了,感觉上的下雨。这就是中国人的戏剧,通过动作,通过表演,是浓缩的,是提炼出来的。西方是真实的,到绘画,西方人要画一个东西,比如说画竹子,西方人画竹子,首先要画出这个竹子的属性来,而且竹子是在早晨的光线下,还是中午的光线下,还是晚上的光线。还要画出这是风和日丽?还是阴天?他研究的很科学。可是我们中国人把所有的竹子用毛笔黑的就画出来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他们画的竹子是再现了一个竹子的物种,和他在此时此刻的环境;可我们中国人不管那个,不给你说是什么品种;当然中国人有时候也画风竹、雨竹,中国人的这种艺术的最重要的理念在什么?他借着竹子表达的是他的思想。给大家念两首诗,同样是画竹子,郑板桥有一首非常出名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画的竹子题了这首诗,他画的这个竹子再题上诗,表达了他一个七品官,一个县长,听到窗外沙沙下雨,他说这是不是民间有冤情,我们这些州县官吏对百姓的疾苦要关心。郑板桥还有一首诗,也是题在竹画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画的这个竹子表现什么呢?表现一种坚忍不拔,不为“东南西北风”左右的这样的一种品格。我们中国人画画,打个比方,人家说齐白石画的虾,世界上就是没有那个品种,所有的虾都是七节。但齐白石经过长期的观察,艺术提炼出一个“品种”来,他画的虾只有五节,但大家认可。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齐白石的虾值这么多钱?因为它是艺术家从观察自然,反复锤炼,提炼出这个虾,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就是一个标志性的艺术品。所以中国的绘画,中国的戏曲,包括我们画山水,山水不是摄影,也不是导游图,它是把你观察来的好多山水融合在一起,表现你对山川的崇敬。中国的山水不是写实,是一个精神的传达。

我们书法是干什么的?我们书法是借助于文字来表现我们思想感情,传递了一种情绪,传递了一种美感。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中国画,包括书法,这个形式的东西有时可能比内容还厉害。为什么这么说?要是看着一幅字,书法家们都有个习惯,画画的也有这个习惯;先看这个字它的线条美不美。就是线条的东西、形式的东西有时候要优于里面的具体内容;因为你写的再革命、再健康、再好,你的点画线条没功夫、没有艺术感染力,这幅作品照样不行。所以中国的艺术讲究对形式的锤炼。我们看戏也有这个感觉,形式有时候优先于内容。比如说这个戏的内容早就知道,去了并不是看故事(本身),是听演员的表演和唱。虽然谁都可以唱,但是听名家的才是欣赏。写字也是这样,一首诗你也可以写,我也可以写,但是我的字在点画线条安排,画面的处理就比你高级,这个时侯形式的东西就高于内容。所以过去有人讲,“书法史是最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我们中国这种表现的艺术精神,要优先于西方国家,西方一直是非常写实的,就像照相一样。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的一种提炼,反映的是他的一种美感、一种追求。对现代的艺术,好多包括电影;比过去的电影一个最大的进步是,过去的电影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是第一的。八十年代,中国的西部电影开始有些并不是紧紧的围绕故事。比如说《红高粱》,它渲染了好多在故事情节以外的东西。比如渲染抬轿子,等。创造一种形式美。所以现在的艺术增加许多抽象的因素就是重视形式,不是单纯讲故事,不是看到什么就表现什么。你感觉什么就是什么。而且还有个说法就是,“看到的东西就不用画”。完全使用心、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热情来追求美的创作。绘画界有个故事,说五十年代张大千到巴黎去拜见毕加索,说要到欧洲学艺术。毕加索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和非洲有艺术,西方没有艺术。而且毕加索还让张大千给他买了好多中国的绘画、书法。毕加索告诉张大千,如果他生在中国,第一可能是书法家。后来再去见毕加索,发现他画了很多画象齐白石的画。现在说所谓抽象性的艺术,我们书法就是最抽象的艺术。就是通过这种有文字内容的,白纸黑字表现出一种美感来,不管是平正的美、端庄的美、奔放的美、飘逸的美、潇洒的美,就是这杆毛笔,这些墨,这张纸。不看内容,光看线条,就形成美感。这是我们东方最根本的一种美学思想,西方人过去十八、十九世纪,有一个古典主义,画的油画逼真极了,现在中国也有这种回归到古典主义的作品,现在西方人也在搞抽象的东西,但我们的这种艺术思想比他们早好多年,别以为有了照相机,有些逼真的东西照相就可以了。这里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有了照相机为什么还要画画;有了电脑书法还要存在?不要以为有了照相机就不要绘画,照相是一个更科学的科技的东西,但绘画是人的精神思维东西,我把你可以画的更美、更提炼,有时候客观事物与绘画是不一样的。齐白石画的一些人物,有时候画的像儿童画,但他的画有一种稚趣。若用写实的眼光看齐白石的人物,那是不行的,但用中国的艺术精神去看,绝对是好画。若看不懂齐白石的画,那说明对中国的艺术思想、文化精神根本就不理解。

再引深讲一下,我们既然是这种表现的思想,中国人在对艺术追求的选择,有些是民族的、中国式的特色。我们表现中国精神喜欢用梅兰竹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审美选择。他对事物的表现,说他自己的话。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比如说松,因为松挺拔伟岸,有一种巍然不屈的气质。梅花,凌寒傲雪开放,象征着一种高尚品格、千古的诗人画家都在歌颂它,画它。竹子,表现气节,表现志向高洁,“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兰花,兰花有文人的精神,处在幽谷中,发散着它的清香,不让人知道,默默地散发着香气。古代从屈原那个时侯起就有对兰花的赞美。我们中国人的这种审美选择,给大家讲几个词,优美的是,“拙、重、厚、朴、苍、高、古、雄、秀、淡”,带贬义的是,“巧、媚、薄、飘、滑、小、露、浊、弱”。因为中国人对美有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也常表现在我们的书法、绘画、做人及人格精神上。前面选择的是好的、昂扬的;后面的是比较差一些的。说这条字“拙”,就是说字很内向、很厚实、有拙趣;这个人很讨巧,办事老奸巨猾。也会说看出他的字太巧了,所以大家看这个拙字很有分量,沉甸甸的很厚。朴,质朴、朴实、苍茫、苍拙。高,想法高、立志很高。古,古气、古拙,经过历史的风尘、磨炼,有历史的积淀。秀,是骨子里的秀,并不是弱。淡,淡泊,淡泊明志,有一身淡然之气。我们把这些词用在评判名家的作品上,哪些厚?哪些薄?哪些飘?这是一种评判标准。小,小气。露,浅露。现在讲应该是不外露,做人为是如此,很深沉不外露。滑,就是萎靡不振,很流滑的。我们山西的傅山,三百年以前,总结了“四宁四毋”,傅山的“四宁四毋”,三百多年来直到最近,成为书法界一个最重要的美学理念,而且谁都知道傅山的这四个字。四个“宁”,是强调可以这样,四个“毋”强调不可以这样。第一就是“宁拙毋巧”;第二个是“宁丑毋媚”,但是傅山这里的“丑”不是真的丑,它是和媚相对而说的。这个字宁可拙一点,也比写得很讨巧、很媚要好。而且在美学上“丑”不是我们理解的丑,在戏剧舞台上、在绘画上有好多丑的东西,看着是丑但精神是美好的;比如说小说《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很丑,但心灵很美,还有舞台上的鲁智深、李逵,你觉得它是一些丑角、丑星,但丑有一种内涵,不是真丑。过去八九十年代还批评奶油小生,太漂亮,太漂亮也不是美,反而让人感到腻;“宁支离毋轻滑”,支离,有磕碰的意思,在纸上不是那么轻滑,在纸上要有一种厚度感、力度感。傅山最后是“宁真率毋安排”。因为艺术最高境界就是这种真诚,不要故作安排,故意摆列。写字也是,写到最后,下笔就写,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有的人写字,我们经常会看到,把一些笔画经常摆来摆去,安排的痕迹太重。这是我们中国的艺术精神中非常重要的观点。书画也是这样的,见其性、见风骨、堂堂正正、大气、大大方方,有一种昂然向上的精神。字给人一种震撼,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染力;不是看了让人犯困,让人精神不振。这种审美精神对日后大家看字、看画、欣赏舞蹈等等是有益处的。

中国的艺术家几千年来传承的这种思想,若违背了这个思想,首先你的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有一个几千年的积淀下来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创作思想。不能背叛了这个,离开这个。因为有些艺术家太多的想自己搞成假洋人,其实我们中国人永远说的是中国话、唱的是中国歌、办的是中国事,创造着中国的艺术,有一颗中国心。

下面具体的讲一下书法的事。第一点,书法为什么能变成艺术,为什么英文、阿拉伯文没有变成艺术。首先,有一个物质条件,第一就是我们中国的象形文字,我们是方块字。而且我们好多字还保留了象形的图画的因素。我们每个字都可以造型,每个字都可以作为一个画面,这是我们中国汉字能变成艺术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创造的基础。汉字有图画的形式,写起来就就很美,每一个字就是一个图,每个字都是独立的画面。第二就是毛笔。它刚柔相济,能柔能刚,能写出丰富的线条。如果没有毛笔,如果我们的先民拿的是鸡毛制的笔,那就不好做了。第三就是中国艺术精神,借助于中国的文字,借助于毛笔这种工具来抒发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审美理念、精神追求,有了这三者才形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了电脑,书法是否会逐渐消亡?我认为不至于,因为我们的方块字还在,毛笔还在,更重要是要反映每个书写者各自独立的思想感情和人格操守。每个人写字,每个人的理念和思想追求、精神追求、艺术追求标准都不同;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字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是一个创造者。电脑只能机械的出现一种模式,而我们每个人是个小电脑,因为人是有创造性的。

书法现在要成立一个学科,学习书法要牵扯到好多的学问,比如说哲学,哲学是对社会思考的集大成的学问,所有的思想理念都是哲学,包括儒学、道学、佛学。你是人,你在思想着,有世界观,对每个事物有评判标准,这就是哲学。它管理一切学问,一切思想。接下来,用什么理念来学习书法?书法的历史,每个朝代有相应的书法,哪些书法家?为什么就形成这个书法?不学历史不行,没文学更不行。还有文字学。最初是甲骨文,而后是大篆、小篆。学习书法人的品格会高尚,学习书法绘画的人很少有赌博的,主要是顾不上,更没有捣乱的。我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接触的搞书法的小伙子,小姑娘都是很文雅的。八十年代后我曾经在北宫带过一个学生,他曾经和我说:“我以前是个赖小子,经常打架,家里也管不了我。经常有一帮朋友带着我没事找事,到处打群架。但是自从我学了书法以后就改好了。”书法影响着对人的修行,学了书法就会去琢磨一些文学上的事,而且是越学越得它深奥,应该补充的知识还太多,越学越觉得自己渺小。

学书法我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比如说你写的作品里面有两个错字,人家就认为你没学问、没文化,连字都写错了,还是什么书法家?在全国展览评作品时,如果发现两个错别字,写得再好也不能入选。所以搞书法的人对文字使用的准确与否警惕性是很高的,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写错。对字的词性、词义,特别是从古文字的角度解释字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举例来说明一下。70年代后期文化革命刚结束,我们筹备展览时请了山西大学一个搞古文字的杨老师,看一些作品里面有没有错别字?我们认为不错的,但是杨老师认为是错的。为什么错呢?杨老师讲了缘由,听完他的话,我至今难忘,仍然记忆犹新。举个例子:我来写一个字,大家看看对不对?“ 祭”,杨老师给我们讲的是手里拿着肉放到祭台上。而一些书家把它写得不是少了就是多了笔画。“步”就是前后脚移动,是从篆书来的,下面一撇上角没有一点。明白了就是让你错都错不了。有些影视作品里都还有错别字,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字的本意思。学习书法会提高你在各个学科的学识,历史的、文学的等等。书法上选择内容也是一门学问,写些什么能代表一个人的学问。赵承楷老师写“种瓜得菜”这就是哲理。赵老师写得全部都是他自己的思想、理念,很有价值的。像我就不行,经常写李白,杜甫的诗,也懒得去编,编出来也觉得不好。书家要提倡自己作诗。古代的书家都是大文人,都是七八岁就作诗、编对联,这是因为教学模式的不同,但是古代书家的学士修养比现在的水平高多了。像老书法家姚奠中,他的学识就很高,涵养很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四书五经》、《大学》、《中庸》一类的书太熟悉了。姚老要写字,他的内容多半出自典故。昨天有人给我提出来:“田老师,你不能老写唐诗宋词,也要写一些其他的有哲理的东西。”我就找孔子说的话,本身就很有哲理啊。选择内容就要经常去看书,这也是一种学习,比如《论语》。读书多了,积累的多了,脑子里就东西了。我前几天去浙江,酒店客房部的经理就说:“田老师,给我们的大老板写一幅字吧!”,我说写“宾至如归”,不好;写“嘉宾如云”也不好,我写“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主人首肯。有人说给我爸写一条,该写什么?这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本子上或是在心里记住,写书法时这些东西是少不了的。

书法大致就是楷草隶篆,现在来说行书也算是一种体。篆书每一个字都代表一种意思,比如“高”就是代表高高城楼下有个门洞。隶书最显著的特征是蚕头雁尾。篆书还分为大篆和小篆。商朝是甲骨文,夏商周基本上是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行小篆。从汉朝开始使用隶书。到三国时,隶书发展为三种书体   ——草、行、楷。从隶书到草书有一个过度的书体叫章草。现在大家就知道了,草、行、楷在三国时期就有了。而不是大家平时认为的,先有了楷书再有隶书再有草书。楷书大家都知道有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楷书带连笔的一种形式。写书法并不是说会楷书就会写行书,会行书就会写草书。每一种字体都是要单独去练习。草书的每个都有它的规范,举个例子, “家”用行书写是有规矩的,“家”用草书也有讲究。最近我看见杏花村有个“家家酒”里面的“家家”写得既不是行书也不是草书。我要是工商局就让他重写(笑)。

另外,书法是有形式的,有中堂、对联、斗方、横披、手卷、圆光、扇面、条屏等等。要想学的深入就要大家用心才可以。我们说,书法是博大精深的,学会并不易。有兴趣的人应该从学习中国的文化开始,在书法上用心研习,加以苦练,方能领略一二。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