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pansy71 2013-06-28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郁达夫描述他所见到的徐志摩:个子小,脸长,头比较大,戴着金丝眼镜。老照片上的徐志摩,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气派。可就是这个与泰戈尔结伴同行过,创办过新月诗社的文人,身上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徐志摩是一个充满血性的现代诗人。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 年加入新月社,
并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充满着浓厚的缠绵和炽热,清新又透著飘逸,奇谲而又谐和的情感氛围,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享受。而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不顾一切的情事,更让人感到无限的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徐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他如诗的爱情是浪漫的,而生活却是现实的。徐志摩短短的一生,活得如此的惊天动地,怕是多多少少与这三个女性有关,感谢上苍给了徐志摩如此绚烂的人生,感谢徐志摩给我们后人留下如此丰盛的情感財富。


第一个女人:张幼仪,属于适合娶来做老婆的女人。 

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出身中医世家。名门之女。其二哥张君励是《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
,著名法学家;四哥张公权,曾任民国政府中央银行行长及铁道部部长。 

张幼仪与徐志摩属于媒妁之婚姻,张幼仪是徐志摩老父为其选定的门户相对之妻。当年张幼仪的嫁妆
是张家派专人到德国采办,其六哥负责监督,结婚时嫁妆用一火车车皮都没法运完,只好雇用驳船另
外装运至徐家(海宁)。

徐志摩与张幼仪1915年成婚。她漂亮端庄,贤惠温柔,娴淑温顺,善良勤劳。但是在徐看来却是一种
旧式的悲哀,她为张悲哀,为旧时代所有传统的女性悲哀。徐认为旧式的婚姻是一种形式,一种没有
爱情的基因传续的仪式。这段婚姻也正是徐的痛苦来源之一,这就是七年后,即1922年在德国离婚,
离婚后的张幼仪,留在德国求学,回国后她接办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而她的一生却没有走出徐志摩
的世界,她跟前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人性本身就是矛盾的,无论你是否优秀?只
要不喜欢,没有爱情,就可以离开。男人再高贵、再有文才,可以不顾一切的去男欢女爱。 



离婚前,张幼仪从英国写信告诉二哥张君励 (当时在德国),君励回信的第一句写道:“吾家
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不仅不恨,还说是等同于失去父母。天哪!这种胸怀,这种评价!就是当今社会也极为少见。而张幼仪的八哥张嘉铸更绝,盛装出席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在其临终时,交代家人不用放哀乐,只要在他的墓前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 而张幼仪本人,在离婚后一二十年间并未再嫁,自己抚养孩子成人。徐志摩死后,她为公公送终,为徐志摩立碑(算起来张也不是旧式女人,还曾任女子银行副行长)。50几岁才再次结婚,而后还联系了志摩的挚友梁实秋,整理出版了《徐志摩全集》。

张幼仪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她并不恨徐志摩,甚至觉得徐志摩在几个女人中,最爱的应该还是她。但她始终无法原谅林微茵,认为林微茵勾引了徐志摩,却不嫁给他,造成徐一生很苦。张幼仪活了八十多岁,在美国死的,三个女人中,数她活得最长,她是最后的胜利者。


第二个女人:林徽茵,属于不顾一切地要去真爱的女人。 

林微茵家世显赫,她的父亲曾任中华民国的司法总长,林后嫁给其父好友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一
清华建筑才子,后二人合力完成了若干中国古建筑方面的珍作。公公梁启超就不必说了,丈夫梁
思成,是国际有影响力的建筑家,而她自己,也是著名建筑家,诗作家。



美女很多,咋一看很养眼,美女加气质就很少了。照片里的林微茵,那种美貌与气质,溢出黑白
影像之间,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林徽茵不仅有内涵、有修养,而且是个大美女。自古英雄爱
美人,文人也不例外。林徽茵和徐志摩,相聚在剑桥,浪漫而神圣的净土,一个以诗作歌,一个
以曲抒情,完美的瞬间......夜晚康河上面的泛舟,康桥上的相约.....美丽而温馨。文人、诗
人间如火如炙的爱谁人能挡?也就必然!林徽茵是让徐最刻骨铭心的女人。林徽茵和徐志摩的感
情纠葛一直贯穿始终。然,世俗与家庭的压力终使林选择了逃避。徐几经努力,枉然!终是求之
不得。

其实林微茵不嫁给徐志摩,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以吾辈的视觉,未必能体察当事人的心境,但林
微茵一生对她与徐志摩的这段感情无限缅怀。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微茵的丈夫梁思成赶去帮忙
处理后事,还特意给林微茵带了一块失事飞机上烧焦了的残片,这块残片直到林微茵去世前都挂
在她们家的墙上。(我们现代人对于夫妻、恋人、情人间的这种感情纠葛,能如此大度?能如此
信赖?能如此开明?能如此去做吗?感动!感动!还是感动!)


徐志摩死后三年,林微茵与梁思成赴南方考察,途径徐志摩老家,特意到他墓前凭吊。一年林写
了一篇怀念徐志摩的文章,里面说到:“那时候如果我的眼泪曾不由自主地溢于睫外,我相信你
是一定会原谅我的。”(这段话,很令人感伤) 林薇茵在为徐志摩《再别康桥》 的情诗对答中
写道:

                          忘掉曾有这个世界,
               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地落了去;
                       忘掉,这些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一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
                  你也要忘了我, 曾经在这个世界里活过。
                   
                           ............

“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林徽音


第三个女人:陆小曼,是适合做为最后一个情人的女人。 

小曼出身名门,据说姿容妙曼、名倾一时。其父陆定,曾是民国初年的赋税司长。
 
陆小曼原为徐好友之妻。1923 年的时候,名媛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恋情已经开始闹得满城风雨。
到了 1926年,陆小曼与王赓geng离婚,嫁给徐志摩。王赓(geng)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他就读于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又考进美国西点军校,是艾森豪威尔的同学,(曾
任美国总统)以第十名的成绩毕业,28岁即封少将军衔。小曼和志摩是在一舞会偶遇,一曲过后
二人迸发火花。徐深解陆所遭遇生活之痛苦,守着一个军官妻子的名分却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徐也是伤痛之后遇到同病之人,两人互相深解各自的痛苦,各自明白对方需要什么。他们破除万
难,终于结合。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是最痛苦又最幸福的。徐也因与陆结合声名狼藉,因她,而与父母不合,身败
名裂,家人、友人不认同。无奈之下,二人赴上海生活,徐的学实本可殷实的供养二人生活,但是陆
小曼就是陆小曼,不光要真切的爱情,也要各种本就习惯的潇洒生活,后又因吸食大烟而不能自拔,
徐无奈之下,也是爱其至深,全力维护着她。

小曼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后来徐也
处在崩溃的边缘,他最终得到的爱情,竟是如此沉重!徐想离开上海一段时间,静一静,同时念念不
忘奔赴林薇茵的一个演讲,也正因此,坠机身亡。陆突然警醒,今生最爱他的人不在了。陆小曼在徐
志摩死后竟变成另一个人,她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帮他收集出了遗作,终身不再吸毒、不穿华服、不打
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华丽的生命从此消迹匿迹。她终抛开一切世俗,追求平平淡淡真切的生活,
过上平淡的日子。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女人,但是要真正的选择平淡的生活,谈何容易?!

对于陆小曼其人,有很多的争议。说她喜欢交际、说她挥霍无度花钱似流水、说她曾经吸食鸦片
,这些都没错。但你可知,历史总是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样的人,你也不能指望娶来作为布
衣夫妻来使。徐志摩死的时候,小曼才28岁,当时不少达官贵人都有意结交,连孙科都请她吃饭
。但小曼誓言终身不言再嫁。家里供奉徐志摩牌位,桌上鲜花长绿。后来她与翁瑞午选择同居而
不是结婚 (也是徐志摩去世7年后的事情,要考虑小曼本身是个不事生产的人,没有生活来源)
她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她自己,但终身,她都保持徐志摩夫人的身份。此情此志,也是令人敬佩

编后语:

我用一份感动,感知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他们的爱,是那么鲜明而隐晦,又是那么甘醇而
苦涩。我不忍割舍,只好用了很大的篇幅诉说着他们的过往,这都缘于他们的一切...........

徐志摩短短的一生,活得如此的惊天动地,怕是多多少少与这三个女性有关,感谢上苍给了徐志
摩如此绚烂的人生,感谢徐志摩给我们后人留下如此丰盛的情感財富。

如果说徐志摩错过林徽茵是他人生的一大悲哀,那么,他错过张幼仪是他更大的遗憾!张幼仪的
人生浓缩了一部中国传统女性的历史,在幼仪身上似乎看见了所有中国传统妇女走出传统的过程
,有血有泪,她们的自主是如此的不容易,在依附丈夫几千年后,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
终于找回勇气,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巨轮。

至于林徽茵,她对志摩怀有的那一份情,在道德上的压制以及对张幼仪的不忍,消翳了,因而投
向梁思成的怀抱。徽茵是以理性面对感情,她认为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追求爱情时也要顾虑到
许多层面,所以她选择了离开,这正是现代女性应有的观念。

陆小曼那狂野奔放的个性让她和徐志摩不谋而合,可是理想不等于现实,过日子总没有舞会那么浪漫。所以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满,也因为如此,间接使得徐志摩死于空难。陆小曼可以说是最幸运的,她真正得到了徐志摩, 是徐志摩心中的月亮,虽然有月圆月缺, 有乌云遮月他还是企盼迷恋月圆月朗时, 哪怕只有一两天,也未曾想放弃对"月亮"祈愿“寻求灵魂伴侣” 这一个想法,引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类型女子的生命之间,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同时,也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素材:讲座、文档 编辑:丁丁 二O一三年四月二十二深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