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白族民居

 茶香飘万里 2013-06-29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门 楼装饰的种类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云、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一座中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玲挑剔透、雄浑稳重和美观大方的综合艺术的建筑。白族这种门楼,不仅造型富于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上也独具风格。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门窗上均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鸟兽,组成双凤朝阳、二龙抢宝、百鸟朝凤等图案。门楼各部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又连接得十分牢固。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造形简洁大方。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既均衡对称又美观和谐的感觉。

三方一照壁的大理白族民居

装饰精美的民居聚居在大理平坝地区的白族人民,他们的住房素以整齐、庄重、轩昂、精致的特色,享誉中国各民族。

大理民居,白墙青瓦,多用石块、木料和筒瓦建成。当地有一民谚说:

“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村民既用整齐的石块垒房,也能用卵石砌起高墙,并坚固异常。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同,以“三方一个照壁”为主。这是由一幢两层楼的正房,两侧各配一座楼房,以及正房对面的一堵照壁,共同围成一座封闭式的院落。人口较少的住户,或盖“一正两耳”,或造“两方一耳”房屋:前者是一幢正房,两侧各配一座耳房;后者是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建一座较小的耳房。这种布局的民宅,都在正房对面砌起一堵照壁,以围成院落,中心称“天井”。殷富人家的往房为“四合五天井”,这是由东西南北各一幢楼房组成的一座大院落,同时,每幢楼房的交合处都建有一座小耳房和天井,这样连同院中心的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故名。此外,一些豪门大户,还有“一进五院”的庞大群体住宅,当地美其名曰“六合同春”。

白族传统住宅的结构,多为“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称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面砌墙围护,前面及房间则用木板作间隔。左右山墙到顶,屋面挑出,这样,倘若邻居不慎失火,便可防止火灾蔓延。本地房屋,前面重檐,形成了前出廊的格局——光线充足的前廊,常常被用作“外客厅”。值得一提的是,在“排架”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都有一根通穿的枋木——当地称之为“穿枋”。它们把整座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并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连结,加强了拉力,从而增强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中国各地的民居多为坐北朝南,以向阳背风,温暖舒适。可是,大理地区是个风口,常年刮偏西大风,因此,这里的房屋以东西轴线安排布局,主房皆坐西朝东,门窗也都向东开设,以背风暖和,也使房屋更坚固。

大理白族素有美化自己住宅的传统。民居的屋脊、墙脊的飞檐,高高翘起,远远看去似有振翅欲飞之势。这里的门、窗、照壁及檐下墙面,都用民间喜爱的木雕、石雕、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十分高雅秀美。

本地百姓最看重门面的装饰。特别是那些双层翘角的殿阁式门楼,用泥塑、木雕、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斗拱重叠、翘角飞檐、花妨精巧、结构严谨的艺术建筑,给人宏伟壮观的感觉。装饰门楼的雕刻、彩绘,或历史人物,或山水胜景,或花草虫鱼,皆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例如,门头饰以飞鱼,以取“鲤鱼跳龙门”的吉祥之意。而大门石础的雕龙刻虎,既得兽王守门护宅,又给人“虎踞龙盘”的安泰之感。

照壁是整体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分隔空间,增强空间层次的效果。照壁由对称的高低两台滴水组成,庑殿式瓦面,四角上翘。墙面一般都用石灰粉刷洁白,上端绘以山水、花鸟一类的彩画,正中书写“福”、“寿”、“旭日东升”、“紫气东来”等大字。照壁给民居宅院平添了几分文雅与和谐。

本地住户还喜爱用木雕装饰自己的房门和窗户。其中,正房中间的客厅“格子门”上的木雕最为精致。“格子门”有三合六扇,平日只开四扇,节日和喜庆来客较多时,则全部打开。格子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面多雕刻镂空的历史人物和花鸟图案,以利采光和空气流通。讲究人家,还采用多层次的透雕为饰。例如,一幅“喜鹊登枝”图,枝枝互交,叶叶相接;一对相向唱鸣的喜鹊,或栖或飞,或俯或仰,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格子门的中下部分,多为浮雕装饰。常见的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松鹤延年”、“梅花报春”等传统图案。还有,建房主人如要木雕格子门,无须请艺人到家里雕刻,而只须赶一趟街,便可选购到自己满意的雕花格子门——这些建筑艺术品大都出自剑川的白族艺人之手。

白族民居,进了门楼便见一堵照壁。照壁建造得甚为精致:上有青瓦或琉璃瓦的铺盖;挑檐下,正中是方形、菱形或扇形的题诗壁画,常见的多为山水风光、历史人物和龙、凤、梅花鹿、金孔雀等祥兽瑞禽。照壁一般都书写了“福禄寿喜”、“毓秀钟灵”、“紫气东来”等吉语,以寄托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照壁是白族民居习俗的显著特色。白族人家建房,必须首先迎东建筑一堵照壁,让朝霞晨光最先照耀在这堵大墙壁上,于是人称“照壁”,又称“风水壁”。

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白族民间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大理是一片汪洋泽国,百姓常受洱海泛滥之苦。同时,洱海里的罗刹水怪,也常常飞啄人的眼睛。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听说后,下凡与罗刹水怪斗智。她用洱海边生长的螺狮当作人的眼睛给罗刹吃,又让黄狗将水怪赶出了大理。从此以后,白族盖房造屋时,便在门楼里建起照壁,以喻挡住了洱海的狂涛洪水,祈得安居乐业,吉祥幸福。

 

在大理,我们还能找到一些梦想中的田园风光。它确实与我们在别的地方见到的城镇有所不同。

大理白族人很注意自己的居住环境。白族人常常是倾其一生积累来建自己的房子。白族人对房子的态度,不是把它仅当作遮风挡雨的工具。白族人的房子盖得那么精细,不只是为了遮风挡雨。除了荫庇后世,房子还寄托了白族人的理想。他们把房子作为载体,在照壁和墙壁上绘制各种图案,在大门两侧和门楣刻上提眉和对联,昭示人生,教育后人。正因为白族人把房子作为理想的寄托,才在住房上花费那么多的心血和热情。

云南大理白族,相对于中原汉族,山高皇帝远,远离中原战乱,社会结构相对稳定。近代中国一直动乱,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人们宁肯在瓜地里搭一个茅草瓜庵,也不愿把钱花在建房上。这就使中原民居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建筑精细上,都无法与大理白族民居相比。

大理白族民居云南大理双廊古镇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白族民居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大理,那它分明就是一幅水墨画

而大理白族民居

往往是一家一院的庭院或重檐瓦房

贫寒人家一般为“独坊院”(大理白族称一院三开间两层楼的瓦房为一坊)

、“两间两坊”(曲尺形)、“一间两坊”(两坊相对平行)

条件好的人家建造“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

其中以“三坊一照壁”最为典型,并形成标准的云南大理白族民居特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古意到喜州古镇吃这里出名的喜州粑粑,只可惜做粑粑这家人赶三月街去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找几家出名的染布作坊也没见到,大概都赶三月街了

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嘛,所以当地居民都去赶热闹的三月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喜州古镇上有名的老宅“严家院”还有好几处也是相当豪宅大气的

只是当时可能或许好像应该在拍戏

我又不是群众演员,就不给进入吼两眼~~\(^o^)/~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理兰花也是出名的,很多民居都种有

记得曾经在兰花博览会看到过,一株兰花三百多万!种好几株么发啦!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古镇街上的回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