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臁瘡中医中药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6-29

臁瘡是發生於小腿下三分之一脛骨脊兩旁(臁部)肌膚之間的慢性潰瘍。又稱褲口瘡、褲口毒、裙邊瘡。其患病後長年不斂,癒後又每易因碰傷而復發,俗稱「老爛腳」,現代醫學稱之為小腿慢性潰瘍。

病因病理

多因經久站立或擔負重物,勞累耗傷氣血,中氣下陷、絡脈失暢,影響局部的氣血運行,以致瘀血稽留於絡脈之中,肌膚遂失所養,復因濕熱下注,或因?腿皮膚受破傷、蟲咬、濕瘡等染毒而誘發。

臨床症狀

  • 好發部位:小腿下三分之一處。踝骨上端、內外側,內側多於外側。
  • 潰瘍形態:圓形、橢圓形、斜形,邊緣整齊、或破損樣,基底深凹或?肉凸出。
濕熱下注型 瘡面膿水臭穢,瘡周焮紅灼熱,水泡糜爛,滋水淋漓,或有壓痛,苔薄黃膩,脈滑數,多見於臁瘡初期。
中氣下陷型 潰瘍日久不癒,瘡面肉色灰白,膿水灰薄或為綠色污穢,患肢朝消暮腫,或有面色洸白,大便溏薄,苔薄質淡,脈細。多見於後期。

治療

內治

  • 濕熱下注型:清熱利濕,和營消腫,用三妙丸合萆檞滲濕湯加減。
  • 中氣下陷型:補中益氣湯、桂枝加當歸湯加減、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二至丸、十全大補丸。
  • 成藥驗方:初期三妙丸,清解片。後期補中益氣丸、地龍片、當歸丸、黃耆片、附桂八味丸。

外治

  • 初期,紅腫熱痛可用黃金膏,周圍發濕疹,用青黛膏薄貼;破爛出水,潰膿,腐肉不脫,用九一丹搽後,再以上述油膏蓋貼。
  • 後期,潰瘍表面已經清潔,呈顆粒狀芽肉,搽生肌散後以白玉膏蓋貼。
  • 局部營養不良而難斂者,用蛋黃油、魚肝油、白糖調生肌散外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