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二)

 松柏林光139 2013-06-29

奇经八脉之督脉

  督脉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联系脏腑: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另外它与冲脉同起于胞中,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4.主要临床表现: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儿惊劂

  邪犯督脉可表现为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

  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

  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

  5.病机分析: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邪犯督脉,则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督脉上行属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之海空虚不能上荣于充脑,髓海不足,则头昏头重,眩晕,健忘;两耳通于脑,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养,则腰脊酸软,佝偻形俯;舌淡,脉细弱为虚衰之象。督脉主司生殖,为“阳脉之海”,督脉阳气虚衰,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弱,则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小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亦为虚象。

  6.本经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7.常用腧穴,左右共28穴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穴位名称: 长强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镇痉熄风,清热利湿,固脱止泻。

  【主治】:①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②癫狂痫。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络穴

  穴位名称: 腰俞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作用】:调经通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癫狂,癫痫。②痔疾。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④月经不调。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强腰补肾,调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遗精,阳痿。②腰骶痛,下肢痿痹。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悬枢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温补脾肾,强壮腰脊。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泄泻,腹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脊中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泄泻。②黄疸。③痔疾。④癫痫。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中枢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黄疸,呕吐,腹胀满。③腰脊强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筋缩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止痉熄风,健脾调中。

  【主治】:①癫痫。②脊强。③胃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至阳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黄疸。③胸胁胀痛,咳嗽,背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灵台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①急性胃疼。②疔疮。③咳嗽,脊背强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神道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

  【主治】:①心悸,心痛,失眠,健忘。②咳嗽,噎膈。③脊背强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身柱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癫痫。③脊背强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陶道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宣肺解表,熄风止痉,镇惊安神。

  【主治】:①热病,疟疾。②头痛,脊强。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手、足三阳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哑门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二颈椎棘突下缘

  【作用】:熄风止痉,通络开窍,疏风活络。

  【主治】:①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障碍、乏力。②聋哑。③中风,舌强不语,暴瘖。④癫狂痫。⑤后头痛,项强。⑥鼻衄。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阳维交会穴

    穴位名称: 风府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脑户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作用】:散风清热,开窍止痉。

  【主治】:①头晕,项强。②癫痫。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强间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头晕,眩晕。②癫狂痫。③中风偏瘫。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后顶

  【定位】: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症。③中风偏瘫。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①眩晕,头痛。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③脱肛,阴挺。④癫狂不寐。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前顶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作用】: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中风偏瘫,癫痫。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囟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作用】:平肝熄风,醒神镇惊。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癫痫。④小儿惊痫。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上星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作用】:清肝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头痛,目痛。②鼻渊,鼻衄。③癫狂。④中风偏瘫。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神庭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作用】:清肝明目,熄风止痉,通窍安神。

  【主治】:①失眠,惊悸,痫症。②头痛,眩晕。③鼻渊。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足太阳、阳明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素髎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作用】:清热宣肺,宣通鼻窍,苏厥救逆。

  【主治】:①昏迷,昏厥,新生儿窒息。②鼻塞、鼻衄、鼻渊、酒(查皮)鼻。③目胀痛,视物不清。④足跟痛。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水沟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作用】:开窍启闭,苏厥救逆,清热化痰,宁神镇痛。

  【主治】:①晕厥,中暑,中风昏迷,精神障碍,牙关紧闭。为急救要穴。②癫狂、痫症。③急性腰痛。④胃疼不止,口喎面肿。

  【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

  穴位名称: 兑端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作用】:清泻胃热,定惊止痛。

  【主治】:①癫狂。②牙龈肿痛,口喎。

  【归经】:督脉穴

  穴位名称: 龈交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作用】:清热明目,宣通鼻窍。

  【主治】:①急性腰痛。②痔疮出血、痔疾疼痛。③齿龈肿痛。④鼻渊。⑤癫狂。

  【归经】:督脉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