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四书》的第一部。钱文忠教授说:《论语》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而不是什么万宝全书。下面就是我从网络上摘抄并加以整理加工的材料: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译:先看表现在外的所作所为,其次观察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再观察他做这件事,是不是真心喜欢去做的,以这种方法,必定可以发现他的真面目,即使他想隐藏也无所遁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译:先将说的做了,然后才说的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是读书而不思考,便会迷惘困惑而无所得;反之,只是思考却不读书,徒然使人精神疲惫)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译:君子无论对任何事,都会以客观的角度加以观察判断,所以,他不会非要怎么做,也不会非不要怎么做,只要怎么做才合理,他就怎么做。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译:不必发愁得不到职位,只需要发愁自己有沒有才德足以去担起这个职位.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而是应该去追求自己有没有什么才德可以被人知道)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译:古代的人不轻率发言,因为他们认为若自己做不到是可耻的) 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译:君子应沉默寡言,快速行动)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译:并不是不喜欢老师的道理,实在是老师的学问太高深,我无力领会。如果真的无能为力,也应该尝试之后才放弃,就像力量不够的人,走到一半便自然而然地停下來,但你尚未努力却已先画地自限了!)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我思,故我在. 宁可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对于一门学问,理解它不如喜爱它,而喜爱它的满足感又不如陶醉其中来得充实饱满。也就是说:爱好者胜于理解者,而乐在其中者又胜于爱好者。) 才不足可学习,能不足可磨练,德不足可修养。 江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我并非生来就知道许多的道理,只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快努力地学习,并遵从先人的步伐才得来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译:有些人不活用知识,只凭借直觉创作,我从不做这种事.即使没有足够的知识,只要增广见闻,并选择其中有用的加以遵从,同时勤奋研读书籍,多多观察事物,并牢记在心里,然后再从事创作.像我这样的人,虽然称不上是上智者,但也可说是仅次于上智的人了)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孔子摒弃以下四种毛病:一是凭空揣测,二是事先就存有成见,三是固执已见,四是自我本位的思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君子孜孜不倦,小人自甘堕落。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理和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 深藏若虚,虚怀若谷.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乎已!(译:整天吃饱喝足,对什么事都不花心思的人,真是伤脑筋!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做做这些事情,总比什么都不用心要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译:孙,放肆无礼)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译:到了四十岁还遭人嫌弃,这个人的一生大概也没有救了!)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诸位博友,有所不知的是,上面这些由我摘录的文字的字体可都是繁体字。为了让今天咱们博客上的年轻朋友能够接受,老头子我我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呀!也不过是给大家做个参照而已呀。何况这里面是不是有二十篇哪?我也还真的没去认真数呢。 关于《论语》,我只是在十来岁的时候听恩师孟老夫子讲解并部分背诵过,只是目前也已经忘得个八九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