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

 liubaoliang 2013-07-02

【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卜式传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

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以时,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 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 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

【上海】(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弘农公刺潭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22.第水萦之若玦焉中的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第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六)(11分)

22.(1分)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23.(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24.(2分)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25.(3分)B

    【原文是堂成而胜益奇意思是戴氏堂建成后,景致更加奇异了,说的并不是戴氏堂是东池胜景,而是戴氏堂使东池更胜】

26.(3分)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参考译文】

弘农公杨凭任潭州刺史三年,以东泉为源头建造成东池,方圆有九里。池岸高突而伸进池中的地方,在水的环绕下就像是开了缺口的玉环。池中美好的景物以这个地方最为突出。杨先生说:要不是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的人,不应该享受这里的景物。最后把它授予宾客中最优秀的人,即谯郡的戴简,为他建造了一座房子让他居住。戴氏堂建成以后,景致就更加奇异了,从远处眺望戴氏堂,好像船舰连在一起,随池中波浪的起伏而上下浮动。走进戴氏堂,俯视池面,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倒映在池中,上下映衬使人感到更加空旷迷茫而隐约不清。在东池旁种植松柏杉槠各种树木,在池水当中种上菱芡荷花,树木繁茂,林荫遍地,菱芡荷花绽开鲜艳的花朵。凡是观赏漫游的美好景致,都集中在戴氏堂了。

戴先生曾经因为他的文章德行而多次被观察使举荐给朝廷,可是他的志向却不愿意做官。他与人交往,总是采取退让的态度,受到观察使的尊宠,也不因此而自高自大,他难道是超脱了这个世界吗?他喜欢孔子的著作,也涉猎《庄子》、《文子》。以道家所说的虚静精神状态为最高境界,得到谦虚受益的道理,他难道喜欢道家学说吗?贤能者举荐的人一定也是贤能的。被弘农公选中,而独自享受这个地方的美景,难道是容易得到的吗!地方虽然好,再得到合适的人居住在这里,那么山就好像是增加土石而加高了,水就好像是经过开辟而加宽了,堂还没来得及装饰就已经明艳照人了。戴先生的泉水池塘作为宅地居所,以美丽景物作为朋友弟子抒发幽雅的情趣,发扬精纯的品性,每天与它们相乐相娱,那么他的品性应该更加高尚,文章应该更加峻峭,学问思想应该更加盛大,这是二者之间互相促进的缘故。他既然已经美在内心,又扬名于社会,我担心他超脱世间的志向不能实现了。

君子说弘农公做潭州刺史,把州事治理得很好,建造东池使得此处景致更加美好,又把东池授予合适的人,这难道不是举措行动都合于时宜吗!从戴氏堂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扬先生的德行不可以不记下来。

【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锦衣:锦衣卫官员。肩舆:轿子。妓:歌舞女艺人茆茨:茅草屋罄折:谦恭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答案】B(擅长)。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答案】C

  12、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答案】B

  第卷(表达题  114分)

  注意事项:

  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译文: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译文:

  【答案】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译文:

  【答案】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胜国:前朝。劣:仅仅,才。磐折:弯腰。较然:明显的样子。吊:悲伤。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解析】选D。 (虞:忧虑,担心)(3分)。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3分)

是中极暗          烟郁勃满洞中             心骇乱恐甚  

如是,仅里所      有泣者,恚者,诟者       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选D。(3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

【解析】选C。(3分)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

【解析】【参考译文】(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3分)(赋分点:初、若、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解析】【参考译文】(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3分)

(赋分点:白、遣、下)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 及即尊位                              及:等到

C.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在邺下名为清白                           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 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 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答案)5.    6.    7. A

8. 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广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白《宋书·杜惠度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答案:B

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D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学优高考网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

      译出大意给2分;入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袭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分)

     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天津】读下文,完成第8~10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见《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机:吉凶之兆。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C.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D.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答案】A

【解析】的意思。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 ①③⑥

【答案】C

【解析】是说古人对宝物的认识与今人是有区别的;是说人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是说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即天地以不受为宝。)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 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答案】D

【解析】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1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23三两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答案】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解析】注意之所以固定结构,异乎俗介词结构后置;注意,反问句式。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答案】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給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为之观美乎

【解析】原文: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枕藉于道矣。州县尚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欲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湖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 )(3分)

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方读书,略不答             因令彻去坐椅

及出,愧赧无人色             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3分)

   答案: 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

   答案: 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4分)

   答案:(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 饮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恸 辄 呕 血 扶乃 能 起 既葬 结 庐 墓 所 诸 相以 居 忧 无 例 欲 极 力 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答案: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北京】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觌():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  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  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  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D

A.  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B.  观其所取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一无所受

C.  汝何故疏我                                         D.  彬之总师也

   吾何功哉                                                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  是煜入宫治谈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D.  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D

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  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  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  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的缘由。(4分)

①       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②       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新课标1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区。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新课标II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昧:不明。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

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 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④⑤是李揆不受重视的表现,与题干要求不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是在吕諲被调出京城,自宾客为荆南节度之后。

【答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职的位置上,李揆却不加推荐。(大意2分,时名”“”“引进1分)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大意2分,”“迁徙”“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时名”“”“引进;(2)中的”“迁徙”“就是得分点。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辽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

C. 多格不行                     格:搁置。

D. 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B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不宜以小故置之

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公执以为不可                   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答案: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大意2分,其中荒政:饥荒的法令”“恤:体恤”“论:论处1分。)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答案:(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大意2分;遇:对待”“矫饰:虚假掩饰称:称誉、称赞1分。)

【四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这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遂。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越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向濂洛之学 向:崇尚

B.造诣益遂 遂:精深

C.履祥倾赀营购 赀:钱财

D.勒为一书 勒:镌刻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文言实词最好根据上下文,代入原文解读。D.应为编撰。此句写金履祥编撰《通鉴前编》的情况,因此镌刻的解释不当。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

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

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四个对照句分别出自高中教材《师说》《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可用代入法判定每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C且:连词,并且。A.其:代词,这些/代词,他。B.以:介词,凭借/介词,用,拿。D.之:代词,这些,指何基、王柏的品性/助词,的。

【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 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 

【解析】本考4个虚词而、以、乃、之,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项的第一句的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项第一句的作介词,用字;第二句的作连词,来,于是项不同。项第一个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是人代,翻译成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答案】 C

【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既要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经验积累。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

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4)

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

译文: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答案】

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虚词和句式,(1)句中的 ”“” (2)句中的” ” 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 ”“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参考译文:《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又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呢?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现在都不及,但将军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凭这个来等待敌人,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刘备说: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旧多了(旧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的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委屈自己,亲自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不一样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

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说: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务在周悉补其阙惩其妄是裴松之注《三国志》的主要目的。就补其阙而言,裴注是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高考试题库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参考答案:C约束 制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参考答案:CA把;因为。B,的,宾语前置词;被C,顺承D……的人;停顿或判断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参考答案: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参考答案: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参考答案: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高考

参考答案: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官;咏以言激上官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一般);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遂敦勉就举;求傅霖。题

【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

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踦  

: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答案】:D

【解析】:由,出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陆生因说佗曰             B.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伺者因此觉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尉佗乃蹶然起坐           D.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今其智乃反不能急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答案】:D

【解析】:D、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短语。A于是/因为;B目的连词,来/转折连词,却;C于是/竟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答案】:B

【解析】:且南越君民同心无中生有。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2)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译文:

3)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

【答案】:(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解析: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死后,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

【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唶():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

    【答案】B

  B放入语境中,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显然,选项中的是说山峰的,应为秀美之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D

  A“:一为因此,一为趁机

  B“:一为,一为

  C“:一表修饰,一表转折。

  D“:都是竟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日歌吟万松间 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C

  将每个句子都放入文本具体语境中去,不难发现:是说薜萝,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3说的是南望闽中数百里的嘉树,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5说的是章三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答案】B

从文本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看,原文只说那里(环中亭)可以弹琴下棋饮酒,于是就在那里建了环中亭,并没有说自己在所建的三个亭子里弹琴、下棋、喝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