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分之一是谣言”才是造谣

 泉源阁 2013-07-02

昨天,社科院发布《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的蓝皮书,详尽分析了包括微博等在内各种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北京晚报》立即如获至宝的引用了这一报告,并将其中的一项统计结果放成斗大的标题排上头版头条——“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

这个标题“很不严谨”的漏掉了几个关键字——蓝皮书原文的表述是:“去年……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

“事件中出现谣言”——未必意味着事件本身是捏造的,也可能是真实的事件在传播发酵过程中出现了谣诼,类似情形大家很熟悉,比如“京温市场女孩跳楼”事件中就出现过“谣言”,但并不意味着女孩跳楼是假的。

实际上在我们经验中,微博上百分百的造谣事件,第一时间就会被辟谣,根本就成不了“热点舆情案件”。

北京晚报直接篡改为“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扭曲了社科院的统计结论,建议社科院公布100件舆情案例,看看是否真如北京日报所述,三分之一都是子虚乌有?——如果不是的话,要请北京日报道歉,甚至为利益受损方赔偿,扭曲愿意还放了斗大的标题,把全微博都给震惊了。

这源于某些“旧媒体”一直对“新媒体”看不顺眼,多脏的水都想往上泼,也不咂摸一下是真的假的,甚至连原文本意都来不及核对,就敢断章取义地往头版上招呼——如果这样的文章不幸成为了热点,那才是百分之百的谣言。

新媒体抢走了旧媒体的流量,“微博热点”也早抢去了报纸头条的风光——整天除了开会就是访问,这样的“热点”谁看。眼看着读者连同广告费哗哗流失,旧媒体肯定恨透了“微博热点”,恨不得它们全是假的。

可惜结果并非如此,即便按照“三分之一是谣言”的恶意诅咒,也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热点毫无瑕疵,但这些千真万确的热点事件,旧媒体大都不敢去追,因为几乎全都是“负面”,与报社的宗旨和信仰不符。

某些旧媒体至今还秉承,除了像“神十上天”这样打鸡血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的最新动向,其他任何事件都不应该成为“热点”,但现实中坚持这一点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假如读者因此流失殆尽,那肯定是活该。

旧媒体却把自己的冷遇归咎为新媒体的崛起,隔三差五就要进行攻击,甚至不惮对新媒体用户大加贬低,在上述的文章中,就不怀好意地引用了“蓝皮书”中另一个统计结论——中国微博用户整体呈现学历低、年纪轻、收入低”的特征,高中以下学历的占74%,月收入5000元以下超过九成,学生用户是微博最大群体——整个一“三低”啊。

对此著名网友“和菜头”发表感叹:我那么努力扮演高帅富……社科院一纸报告把我打回高中学历月收入不足5000的屌丝原形……不会再爱了。

其他“公知”肯定也会异常愤懑——昨天还追捧我们为“意见领袖”,没想到仅仅是“三低人群”的领袖,说不定明天就只配代表“三俗”了?

最不能接受的恐怕是新浪微博,居然九成用户都是“低收入者”,那么每季度一亿多人民币的广告营收难道是自个儿吹出来的?

此统计结果令人生疑。即便其基本数据属实,其分析结论也不免偏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只有1.2亿,国民整体高中以下学历占到90%,客观对比的话,微博用户文化程度实际高于国民整体水平。

从收入方面来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2.4万元,合每月2000,农村人口平均收入更低——所以5000元这个标准线选的很狡猾,实际上早已大大超过国民平均水平,似乎不能草率打上“低收入”的标签。

我们不知道“三低”的描述是社科院原文如此,还是北京日报又给添油加醋了,大概他们早就恨不得把微博贬为“低素质”媒体,但这个结论恐怕是经不起推敲的。

不过,只要有可以贬低新媒体的消息,某些旧媒体大概从来等不及“推敲”,而且还要添油加醋,甚至不惜掐头去尾篡改原意——这正是典型的造谣手法,广大微博用户早都很熟悉了。

微博热点就是我们现实中的热点,既不是外星球事件,也不是凭空捏造,新媒体正以不可遏制的潮流占据舆论传播的应有地位,在我们大多数旧媒体总是热衷于粉饰太平而不顾新闻操守的特殊情形下更是如此。新媒体当然不是低素质和谣言的代名词,相反它承载了旧媒体所不敢担当的责任,和希望。

请造谣中伤者自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