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望长安·步入圣殿——碑林(2)

 书路天涯 2013-07-03
步入圣殿——碑林(2)

早上近8点,我已在西安碑林门外,见大门已开,喜不自胜,忙对阿文说,门开了,可以进入了。不见售票,以为我们可以径直而入,就向门内大步走去。孔庙照壁后一广场,有两个池子,呈两扇形,水漾池内,映着天光,树影婆娑,雕栏玉砌,却已是年代久远了。我们正想向内走去,却见有检票处,原来并不是我们来得早就可以免费参观的。

喜欢游山逛水的,大都无缘于文化,身为国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者多矣,并不是时下国人都喜欢书法艺术,有些人虽然也深以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却都推说自己无暇顾及练字,对于书家作品推崇备至,却不肯下功夫亲身历练。所以,有人说,到碑林参观者,大多是外国游客,日本韩国的游客特别多。听人如此说,心中自然有些遗憾,却也无奈。十多岁的时候,有大人跟我说,字写得好,以后找对象也容易,一封情书,字体优雅,自然讨女孩喜欢。我虽不才,但也练过几天书法,临摹过古人笔迹,不尽得其精髓,字却还能拿得出手。但看到书家的作品,常自以为差之千里,一直想时而习之,却又与常人一般,每日不得临池练习,不得有所进也。走进碑林,原来此处为孔庙与碑林合一了,当年曾是孔庙,后再建碑林,先有孔庙,后有碑林。后来,我查了资料,碑林创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一处小型博物馆。而孔庙建于北宋末年。据此可信,先有碑林,后有孔庙。先前的猜度原来是错的。

经检票后进入,一路直通,两侧均有一层矮屋,还有六座亭然楼阁路边的院落中,内均有石碑置于其中。门锁着,不得进入其内,我只能扒在门窗上向内偷窥,不得其真。继续前行,见有一亭阁翼然飘落在院中,檐间有碑林两字的匾额,在坊间的照片中常有此景,此处是人们拍的照片最多的地方了,是碑林的典型建筑之一。燕子旋飞其上,苍天层云浓郁,举起相机,学坊间人,也将此景作为我的游历照片,并没多考虑该作光影处理,存志纪念而已。亭内置一巨碑,年代已久,以铁固之,不得靠近,不知其出处与来历。左侧有一门可入,门外书曰:第一室。碑林储石碑示众人展室共分为七室。

我在碑室中穿行,一座座石碑如同古人在跟我对话。他们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将历史以石碑上的文字铭刻记载着,让后人用敬慕的眼神慢慢地观赏着。书法的石碑,不仅仅有书法,还有石刻的艺术。古人雕琢在巨石上的文字得以保留,大多缘于石块的不配与匠人的功夫。有人说,这是最早的印刷技术的传承,正是这种传承,才能让后人至今还能看得到2000多年的李斯小篆,秦汉的笔墨。为了让读书人有正确的经典可读,在碑林的第一室就陈列了十三经。如今这些石碑式的版本以玻璃框镶之,免于风化。看着这些被手摸得光鉴照人的石碑,可叹古人的良苦用心。虽然这样的收藏要远大于四库藏书,但这些藏书远比四库藏书要坚实得多,因为巨石在世比纸质书在世要坚实多了,它不怕虫蛀,不怕风吹,不怕雨淋。

鉴于此,北宋太宗将淳化阁贴全刻于枣木上,因火而毁,集合在碑林的第七室是陕西本据“兰州本”摹刻。第二室据介绍为集唐代名家的书法为主,内陈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王羲之的“大唐圣教序碑”、史惟则的“大唐禅师碑”、李阳冰的“三坟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这些名家的碑文在市场上常可看到拓本,是习书者之范本。我问在展室看顾碑石的那些工作人员颜真卿的字碑,她们告诉我,颜真卿的字碑分列在几个陈列室内,在第二室有三块。这七块石碑分别为颜真卿各个时期的书法真品,特别是他七十二岁书就的《颜家庙碑》尤为突出,是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颜真卿的字写到这个时期,已是炉火纯青,不拘一格,风棱秀出、精彩纷呈,成为学颜体者最为推崇的范字。

我真不想走出这些陈列室,在古人的书艺石碑间徜徉,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情,真想将石碑逐一看一个够。可是,仅陈列室就陈列了一千多方石碑,哪是我一个上午的时间能够看得过来?我只能是走马观花了。我走出陈列室,碑林博物馆有商场,看到一套碑林出版的拓本书籍,就掏了口袋将它买了下来,也不顾下面的路还要走多远,拎在手上,沉甸甸的,喜不自胜。好在阿文跟我同来,她常替我掂着,让我腾出手来还能拍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