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新课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深情厚谊360 2013-07-03

面对新课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现代化,坚持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更改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其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在教师指下的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份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人才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因此,新课程改革不仅挑战教师的观念,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知识结构。新课程结构改变过由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更多地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和均恒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生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倍受欢迎。

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能力结构。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构建的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师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新课程设置了以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以及初步技术能力、教师的教学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对于习惯了讲台和照本宣科的教师来说,必须构建全新的能力结构。新课程标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学校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可推卸地落到了教师的身上。这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必须实现向专家型、学者型的转变,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才能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中有所作为。

直面新课程改革时挑战,增强认识、提高素质。

第一,要提高对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投身新课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新课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我国基础教育迎接科学持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挑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要加强对《决定》的学习和研究,明确新课改的背景、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将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把接受新课改挑战提高到科教兴国的高度来认识,增强使命感,提高投身新课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应当清醒地看到教师的全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学科水平较低,教师专业知识遗忘严重,视野狭窄,信息闭塞,不了解学科前沿,少数教师较少接受系统的学科专门教育,缺乏学科思想和学科研究方法的长期熏陶,由于负担重,教师很少进实验室,图书室,很少阅读、研究学科杂志和参考资料,学科素质未能得到尽快提高;教科研能力弱,科研意识淡薄,不善于将自己丰富经验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科研进一步升华;继续教育学习时间抓得不紧,自觉性、主动性不强,旧知识,老方法不能适用,新知识、新方法不能及时补充,教师个体素质、专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当前教师素质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艰巨性。

第三,要明确教师自身在课改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参与新课改的责任感。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执行者,因此,新课改能否成功的程度关键取决于教师。同时,新课程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以建设性态度,创造性的劳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拓广途径,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深入,促进课程体系不断科学和完善。《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教师)有权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更历史地落到了教师身上,可见教师不仅是新课改的具体执行者,而且是主动的参与者,更是能动的建设者。

新课改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教师应当将新课改视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高昂的热情,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投身新课改,研究新课改,实践新课改。

     231500)安徽省庐江二中   束义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