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杜郎口中学另类教改引围观 参观门票一人260元

 秋天的海 2013-07-03

点击进入下一页

班级里的临堂检测  【杜郎口中学供图】

原题:“出格”的杜郎口中学   

——一所乡镇中学的“课改”样本   

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中学,在校长大刀阔斧的改革后,转身成为参观者络绎不绝的“名校”。在学校里的学生屡屡取得佳绩后,学校的课堂改革模式却难以真正推广开来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闫格 自山东茌平   

唐震拍了一下手,不断地催促着学生“快、快、快”。教室里上身蓝T恤、下身黑裤子的初中生们,鱼贯走出了教室。   

紧接着又一下拍手声,刚刚“消失”的学生们又回到了教室中。   

倘若不是看到黑板旁贴着的课程表,法治周末记者很难相信,这是一堂临近期末考试的英语复习课。而唐震,是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七年级六班的英语老师。他用拍手示意学生快速进出教室的方法,让他们打起精神学习。   

这种不同寻常的课前热身,还只是杜郎口中学众多独特侧面中的一个。   

事实上,从6月28日早晨7点踏入这所中学开始,令人诧异的一幕幕接连出现在法治周末记者眼前。   

一些学生的早读地点不是在教室,而是在教学楼外的树阴下,甚至操场边的健身器材上。  

7点40分左右,伴随着节奏强劲的舞曲,身穿白衬衫、黑裤子的老师们,在教学楼前开始跳舞。其中,不乏四十多岁的男老师。   

不到8点,教学楼的一楼大厅内,一曲《青藏高原》刚刚唱罢,台下一位三十多岁的女老师主动登台,献唱了湖南、山东、陕西等地的民歌串烧,还不时与周边的老师们互动。   

此刻,位于一楼的教室大门敞开,但学生们的脸上没有一丝好奇,依旧在各自的座位上看书。   

自1998年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杜郎口中学以其自由的课堂教学、相对稳定的升学率,吸引了全国各地百万余人来校参观。同时,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课堂,以及向参观者收取260元参观费用,也让她饱受质疑。   

老师上课就讲10分钟   

唐震的英语课在他第二次拍响手掌时开始了。   

与其他学校整整齐齐排列的课桌椅不同,这个教室中的桌椅,以两排三列的形式,被分为6组。课桌上没有课本,却散落着不少粉笔头。   

学生们或坐或站,呈扇形围在黑板前,而唐震则被他们围在中间——教室里没有讲台,黑板正前方的那张讲桌,似乎是属于每个学生的。   

很快,唐震用英文念出了第一个问题:“‘教师节’用英文怎么说?”   

话音刚落,一个女生就跑到讲桌前,没等站稳,就语速飞快地回答道:“Teachers’Day。”   

回答完毕,女生刚要转身,唐震又用英文追问:“你能拼写出来吗?”   

女生想了想,不太流利地将单词拼写了出来。此时,又有一个男生跑到了讲桌前说道:“我再延伸一下这个知识点。在这里,两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在接下来的提问过程中,法治周末记者看到,为争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权”,两个同学同时奔向讲桌,撞到了一起。一位没能抢到“回答权”的男生,则自然地站在黑板边开始预习下一个问题。这节课上,所有的知识点,都被学生提前写在了黑板上。   

课后,记者采访了那位没能抢到“回答权”的男生。他看起来有些腼腆,说话时低着头背着手:“同学们都想回答,抢不到就先看下一题,一节课总能抢到的。”而在他看来,积极回答问题的并不是佼佼者,“倒数第一也去”。 

随后,唐震对学生进行临场默写测验。学生们将课堂重点默写在教室四周的黑板上。然后,座位相邻的学生调换位置,相互检查,最后在黑板上签下自己的英文名字。   

一节课下来,老师唐震说话的时间,甚至连10分钟都不到。但在同行看来,他们其实并不轻松。   

一位参观者——来自广东省珠海市的女教师告诉记者:“他们备课肯定很下功夫。”  

杜郎口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徐利回忆道,相比过去按部就班地上课,只需要多年不变的备课案,如今,老师们的备课要更加精细。  

“首先,你备课时必须预见学情。”徐利解释道:“预见上课时,每一个环节,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将课堂交给孩子们,倘若孩子们遇到困难,就会冷场。”   

徐利说,讲解立体几何时,自己会带着剪刀和硬纸板上课;而遇到有关长方体的问题,他则让孩子们以教室作模型。  

杜郎口中学的政治老师孙秀梅认为,课堂讲究“一纵一收”,“重点还在‘收’上。如果老师连学生学没学到东西都hold不住了的话,那才是真的失控了”。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看似自由的课堂氛围中,男女学生的穿着都是统一的蓝上衣,黑长裤。即便是女生,也都留着“前不过眉毛,后不着衣领”的短发。   

“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徐利说:“节约女生梳洗打扮的时间。”  

改造“半瘫痪”中学 

事实上,杜郎口中学开始并不是如今的模样。她的变化,源于16年前,一次走投无路情况下的改革。   

1997年4月28日,杜郎口中学现任校长崔其升匆匆上任。此时,杜郎口中学是一所面临撤并的学校,早已陷入“半瘫痪”的局面。  

徐利回忆:“老师们聚众打牌.签到时,一个老师签15个老师的名字,连上课时间都忘得一干二净,经常是课上到一半,课代表才找到老师。” 

这种情况下,本校教师的孩子纷纷转学,不少学生因为打架斗殴,成为当地派出所的常客。   

接手杜郎口中学后,新上任的校长崔其升决定进行课堂改革。   

作为改变学校现状的第一步,这位新校长提出了“10+35”课堂模式——每堂课教师只能讲授10分钟,其余时间交给学生。  

由于杜郎口中学在多年考评中都是倒数第一,崔其升的改革在茌平县教育局并未遇到阻力。   

但这一改革还是在校园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提出强烈反对的首先是家长群体:“老师不讲课,学费岂不是白交了。”老师们也怀疑,时间交给学生,那他们岂不是要“玩疯了”。  

而徐利,就是当时反对声最强烈的人。扭转他想法的,是一次不经意间的意外。  

这天,学校召开全体教师评课会议。徐利一听通知,心凉了半截。抱着“这节课又浪费了”的想法,他给学生布置了几道题目。然而,第二天上课时,学生们却让他惊喜万分。  

“教了这么多年书,那道习题我只想出了4种不同的做法,但学生们竟然想出了10种。”徐利回忆起来,依旧感叹不已:“这时我才意识到学生们的潜力。”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在波折中默默推进。 

到2002年,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由之前的倒数第一,跃升到当年的全县第四名。这一巨大变化引起了县教育局的关注,随后,杜郎口中学迎来了轮番的考察与媒体采访。

杜郎口中学开始大规模接待来校参观学习人员的具体时间,徐利也说不大清楚。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得益于课堂改革,杜郎口中学“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