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为什么生现代病?(上)

 昵称13036873 2013-07-04

现代人为什么生现代病?(上)

(2010-06-17 15:50:24)

    

  我们要治病,首先要知道病是怎么得的;不知道病是怎么得的,就不知道怎么预防;不知道病是怎么得的,这病也就不好治。

所以,对于健康也好,养生也好,最关键的,首先要探讨人为什么会生病?

现代病被称为生活习惯病,什么是生活习惯病呢?就是人们生活中没有遵守生活规则;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犯了规;但作为生活中的犯规,有些是有意犯规,也有的是无意犯规;也就是说,病人在生活中犯的错误,有的是知道的,有的是不知道的。

怎么理解呢?有些生活习惯,大家认为是对的,不一定是真对;有一些看似错的,不一定就真是错的;所以说,甄别生活中哪些习惯是正确的,哪些习惯是错误的,这是关键之关键。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犯了哪些方面的错误呢?主要在于六个方面:吃、穿、住、行、医、治。

也就是说,我们吃了不该吃的,我们穿了不该穿的,我们住了不该住的,我们做了不该做的。

平常,我们都是说,吃穿住行;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可今天我们咋又多出来“医和治”了呢?怎么成了六个方面了呢?这就是我们需要重点探讨的两个被忽视了的,而且对于健康来讲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

之于这六个方面,具体到实际内容,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究竟错在哪里?我们下面将要一一展开重点探讨。

人来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最后回归于自然;就是说,人的一切离不开自然。

在地球上,人与天,人与地,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微生物,等等,都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人类和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有息息相关的对应关系;自然界的的万物,各有各的地位,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职责;也就是说,各有各自应该遵守的规则;自然界万物之间,相互辅助,相互制约,存在着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的“链、环”关系;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万物之各种变化,对于人类的生存,事业,健康,生命等,都有不通程度的影响;这就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它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道法自然”;人要无为而为(不能和自然对着干),顺天地,适万物;通俗地讲: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只有遵守这些自然规律,才不会遭受自然的惩罚。

我们在《现代健康考》里,探讨了一个最关键问题;现代病为什么治不好?是因为现代医学违背了人体“小自然”----自愈本能。

现代人为什么生现代病?就是人类违背了宇宙“大自然”----生存法则。

我们今天探讨的,也是围绕人们生活中,应该如何顺从自然规律中这些生存法则。

 

第一考

“行不当”而得病

 

所谓“行”,就是人们的行为;

所谓“不当”,就是违背自然。

09年开春的时候,别人介绍一位老大姐来找我调理腰疼;

我看过她的腰以后,坐下来交流她的病情;

我说,你住的是平房;她说,对呀,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我不仅知道这个,我还知道你有便秘;她说,对呀,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我不仅知道你便秘,而且你家里没有厕所,要到外面的公厕去解手;

她说,你神了,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我说,我不神,我是从你的病情判断出来的;

她说,你从我的腰疼还能知道这么多?

我说,对呀,你的腰疼告诉我的这些情况,因为你的腰疼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她的腰阳关附近,一侧一个核桃大的增生,而且已经有轻微钙化;这是导致她腰疼的病因,并且已经压迫到坐骨神经,有的时候坐的时间长了,站起来会很费劲;如果蹲下的话,要扶着东西才能站起来。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增生呢?是寒冷导致的“血瘀”;我在其他文章讲过这个原理,某个地方长期受风寒的侵袭,局部的血液循环会因为血管收缩而流动缓慢,血液里的杂质就会在这里沉淀,慢慢就会形成增生。

外面的公厕冬天很冷,便秘呢,要长时间的蹲厕所,所以她的腰病是这样来的。

我给她调理的同时,告诉她,以后要防止腰疼再犯,在家里用便盆,然后再到公厕倒掉;就避免再受风寒,再出问题了。

前年,一位类风湿的大姐找我调理;当时,她的手指关节已经开始增生,胳膊一活动就疼,腿肿,走路要弓着腰,一步一步的挪动,双膝盖肿的发亮。

她是怎么得的这个病呢?她是个下岗职工,为了生计,卖了几年馄饨。

卖馄饨要起“五更”,和面,要用手(沾冷水);早晨卖馄饨,要现包现卖,大冬天迎着刺骨的寒风,双手和膝关节一冻就是几个小时;就这样,几年下来,闹了个类风湿。

为了让她能走路,我给她膝盖泻瘀血;当时泻出的黑血都是拉丝发亮的血条(块),几天的调理,能走路了;接着在她肩膀和后背拔泡罐,出泡的地方很多,调理了几天,关节活动也改善了不少;接下来按我的思路给她调理了一个月左右,疾病好转七八成了;因为费用的问题,她为了办特殊家庭病房(医疗费用都能报绝大部分),就停止了理疗;当时我也不好说什么,尽管知道她以后的结果,我也无可奈何;只是嘱咐她,以后注意避免以前那样风寒。

到了去年的冬天,我从她家小区门口过,看到她裹着个棉大衣,在门口卖馒头;我问怎么又卖起馒头来,对她的病危害太大了;她当时讲,没办法,要挣钱。

到了今年的春天,再路过小区门口,卖馒头的换人了;我就问他们,原来卖馒头的大姐为什么不买了,他们说腿疼的已经不能买了;过了一段时间,在路上碰到她,只能很缓慢地走步锻炼,脸色很黑,说明心脏也已经受牵连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她,为她祈祷。

这里附带讲一下类风湿;所谓类风湿,就是病症像风湿,而不是风湿。

究竟它们有什么区别呢?风湿疼痛是固定的,而类风湿不固定,全身窜着疼,特别是侵犯小关节;并且在小关节容易形成灾难,像增生、变形、僵直、疼痛等;现代医学对类风湿的结论是免疫性疾病,什么意思呢?就是免疫系统见到这样的变异,就像傻子,不知道怎么处理。

其实呢,通过我这几年的琢磨,道理应该是这样的;先有风湿病,风湿在病灶处长期不能被排除,血液就会产生无菌炎症,引起疼痛;我们可叫它“寒毒”,这就是我经常说的,拉丝的发黑发亮的瘀血;这些带有寒毒的血液,长期瘀积在病灶处,就会慢慢污染周围的好血;而被污染的好血随着循环,会被带到全身,最后遍及全身;又因为小关节是末梢循环,是体温最低的地方,所以血液里的杂质就会在温度最低的小关节形成沉淀,慢慢发展为上面讲到的症状;这样不难理解,类风湿最让人担心的并发症,就是类风湿心脏病,当这些拉丝的血液在心脏周围(比如冠状动脉栓塞)形成“气候”,心脏最后就跳不动了。

再举个这样的例子,我们原来小区的门口,有一对夫妻是炸油条的;卖了两年油条,挣了两万多元钱;结果妻子得了个类风湿,几个月下来就把两年挣得钱折腾光了;两口子一跺脚,油条不卖了,回家种地去了;我为他们感到庆幸,汗流浃背地种几年地,也许她的类风湿会好了。

随便说一句,上面这几个例子,主人都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弱势人群;这样的人为了生活而奔波打拼,恰恰又容易得这样看不起的病,就是看得起也是看不好;这类病被称为“慢性癌症”,所以愿能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特别是那些起早贪黑忙小生意(小农作)的人们,千万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万一得了这种病,真是“得不偿失”。 

而类似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举不胜举;我在很多文章里也捎带讲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像穿短衣短裤骑摩托车,驾驶汽车(乘坐)开窗吹风(闭窗吹空调更不好)。

   上班族有这个体会,很多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工作劳累也需要休息一会;可睡的迷迷糊糊,一睁眼上班(上托儿所、上学)时间马上到了,匆忙出门,一路速奔;在被窝(室内)热乎乎的身体被冷风一吹,很容易就来顿感冒。

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这个年龄段,几乎个个有鼻炎;这是当前困扰父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况且到处寻找办法,也治愈不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穿得少,人家穿长袖,他们穿“跨栏”;人家穿毛衣毛裤了,他们穿个单衣单褂,冻得整天抱着膀子,可就是不愿穿厚衣服,“臭美”;我见到这样的孩子太多了,在秋末、冬初两个季节,几乎个个孩子都这样。

再比如,现代农村种大棚的特别多,在大棚里面密不透风,热(闷)得汗流浃背,出了大棚马上接触外面的冷风,舒服是舒服了,可风寒随着张开的毛孔快速侵袭体内;如果再加上吹风扇、凉水洗的话,得场病是很简单的事。

现代人,即使经济条件差的,也都换上了电瓶车,很少再有人骑自行车;过去骑自行车,身体处于活动状态(卫气处于活跃),对风寒的抵御较强;而骑电瓶车(摩托车),身体处于静态(卫气处于休眠),再加上速度快,风寒对身体的侵袭要大的多。

同样的道理,再热的天气,白天可以不穿衣服,而晚上睡觉千万要记住盖被子;上半夜热,下半夜冷,人在睡眠状态,卫气处于休眠;还有不少人热衷的“冬泳”,不要小看这一冷一热,对人的伤害可“老”了。

现代人,为什么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的多?都是上面这些所谓的“小不端”而酿成的大祸。

可看,现代人的“养尊处优”,只是养了“尊”,而并没处于“优”。 

 

第二考

吃不当而得病

所谓“吃”,就是餐和饮;

所谓“不当”,就是该吃(喝)不吃,不该吃照吃不误。

前几天,一个男士来我养生馆咨询,手里拿着刚买的降糖药和“六味地黄丸”;交流中,对我讲的糖尿病原理根本不接受,这也罢了;可交谈中,问他为什么吃“六味地黄丸”?他道:这个是好药,天天吃对身体有好处又没有坏处。

这是不少人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错误观念,任何“进口”的东西,别管食物,别管药物,身体需要可以吃,如果身体不需要,那么吃了就是负担。

是药三分毒,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很少有人想过,再好的东西,只要吃过了,对于身体来说,就是药。

中医讲“阴阳平衡”,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东西都不能过;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适量是最重要的平衡;什么东西,再好,也不能过;更何况药物,即使毒副作用不大的话,今天吃,明天吃,天长日久,积累到一定程度,照样会要命。

咱们再看餐饮,中国人最讲究吃,吃文化居中华文化之首;古代中国人对吃的研究堪称世界之最,现代中国人对吃的研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吃喝来说,是每个中国人关心最多的一件事,也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一谈起吃喝,所有人都是一套一套的“吃喝经”;吃什么有营养,吃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治什么病。

但问题出来了,中国人这么会吃,却吃出个几乎“全民亚健康”。

这也应了古话“病从口入”,但古人这句警言是告诫人们吃喝要当心。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现代病,都是吃出来的病;可现代中国人,根本就不拿这句警言当回事,照吃照喝不误。

在吃、穿、住、行导致健康问题中,吃喝是罪魁祸首。

这里面,不仅仅是管不住嘴,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不吃饭就会饿死,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也就是说,吃喝是为了生存,这是人类最起码的吃喝目的。

但问题出来了,吃喝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吗?

时光倒流到几十年以前,并且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中国人的吃喝,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裹腹充饥”的需要;过去过年过节,弄点好吃的“打打牙祭”,那时叫“改善生活”;而到了现代,物质的极大丰富,我们天天在过年,似乎要疯狂地捞回那曾经的“饥渴”。

过去走亲访友或者到医院看望病人,能送个水果罐头就很受欢迎了;而现代人,想吃什么,似乎不再是难事;只要有钱,想吃什么几乎都能买到。

所以现代人,不再为吃喝而犯愁;但是,吃得“好”,就会活的好吗?

我们在其它文章里也探讨过这个问题,人吃喝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嘴,二是满足胃;满足嘴的欲望,就是所谓的“口福”;满足胃的需要,就是给身体提供营养。

什么是营养?营是管理(经营),养是人体需要的养分;也就是说,人吃食物,是为了给身体提供营养;吃的食物不同,转化的营养就有差别;也就是说,人吃喝的根本是为了满足身体的各种需要,而不是满足“味觉”需要。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解决身体的营养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考虑“口感”的问题;而现代人很少人把营养放在第一位,我管你身体需要不需要,只要“好吃”就行,大吃特吃,大喝特喝;至于对身体有什么伤害,似乎没几个人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位,甚至很多人对此没有任何考虑和顾虑。

这就是现代病泛滥的主要原因,现代人不知道为什么而吃喝;我们是为了吃好三顿饭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而吃好三顿饭?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吃喝?是满足嘴的需要?还是满足人体的需求?还是满足健康的需要?

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问题,并且应该把这个问题当做一生的头等大事来对待;我们要健康,首先就要关注身体的营养,这是健康最基本的保障;如果不重视自己的营养问题,健康无从谈起;我们追求的、关注的,几乎都是各种食物、饮料的色、香、味,而根本不细问它们的营养成分,甚至危害成分。

人活着,每天从嘴里进入的食物,要给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素;这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我们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暂时分为七大营养素,将来随着科学的深化研究,可能还会发现第八营养素,第九营养素;目前研究已知的七大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

这些营养素,要通过很多种不同的餐饮来获得;现代人的餐饮,和过去的人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些营养素的获取也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表面现象来看,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这些巨大改变,应该对我们的健康大大有利才对;但是呢,恰恰相反,我们在吃喝上的健康隐患却越来越多。

先看我们的饮食结构,主食和副食的变化:

从前我们的主食是五谷杂粮,副食是肉类、蔬菜、水果;而现在,肉类、水果、蔬菜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主要内容,而过去的五谷杂粮却成了可吃可不吃的副食。

时光还原到70年代以前,那时候人们吃什么?先喝大碗里的玉米糊或者小米粥,然后是玉米面窝头(条件好点的吃两掺),还有黑馒头,老咸菜;可那时候的人们“红光满面”,每天劳作很有精神,几乎很少人生病。

这不仅是我们能记忆的,也不用只还原我们的“那时候”;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追溯几百年来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应该都是这样吃过来的。

对古代人的这种生活习惯,我们现代人简直无法再面对。

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的记忆,为什么不可以效仿一些先人的生活呢?如果能这样的话,我想,我们的现代病不可能都是一些“不治之症”;我在其他文章讲过这个问题,现代病哪有这么多“不治之症”,你用这样的“回归疗法”,大多数疑难病不治而愈。

从上面,我们了解,古代人是先喝后吃;过去有句俗话:“吃饭先喝汤,不劳医生开药方。”;而我们现代人,大多数是先吃后喝,甚至是光吃不喝,难怪不得病。

另外最主要的,就是主食和副食的颠倒,以及数量的变化;过去五谷杂粮占餐饮的90%多,几乎就是全部;而现代人每天的五谷杂粮能占多少,也就是30%--50%。

这需要我们明白的是,上面讲到的七大营养素,五谷杂粮都能够给我们提供;而现代的主食只能提供部分营养素;肉类只能提供部分蛋白质、脂肪等,水果、蔬菜只能提供部分微量元素和水分;也就是说,副食里的营养成分,古代主食里都有;而古代主食的营养成分,副食里不一定有;过去我们即使不吃副食,营养也不会出问题;而现代我们把副食当主食,就会出现营养不全面的问题,难怪不得病。

还有一点,过去我们是吃粗粮;所谓粗粮,不是我们原来划分的粗细之分,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粗加工,带皮加工带皮吃,皮里的营养物质更丰富;我们现代加工是“细了又细”,宝贵的营养丢失了,只落了个“好吃”,难怪不得病。

再看过去喝的,过去我们的饮料,就是茶水;茶是什么?是植物的枝叶和花果,它们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精华;而现代人的饮料,几乎全是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难怪不得病。

我们再看食物的种植:

过去一亩地,产多少斤粮食?几百斤;现在又产多少斤?上千斤;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了,所以产的多了

对不对,不全对;好不好,不全好。

过去是自然生长的,而现代是化肥催的;我们只为产量的上升而“沾沾自喜”,而不为生存质量的下降而担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必都是正面的帮助。

过去都是吃应季食物,现代人对所吃的“瓜果梨枣”,已经不知道是什么季节而产的了;反季节食物,一年四季应有尽有。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冬天生长的东西,是我们冬天需要的;夏天生长的东西,我们冬天需不需要?不需要的话,我们吃了对身体有好处吗?

另外一点呢,夏天生长的东西,冬天在“大棚”里长出来,营养结构、营养成分和自然生长的会一样吗?

还有一点,现在的农药问题;人们买菜大多青睐“绿叶”, 叶菜类中毒多,而根茎类中毒少,你想过没有?

我们再看食物的加工和储存:

过去我们煮肉吃,放点盐就可以了;而现代呢,各种大料应有尽有,很多大料本身就是中药,对身体有没有毒副作用?

这也罢了,因为毕竟是“药食”两用的东西;可为了做出各种口味,甚至为了色、香、味,为了防腐存储,现在都用上了各种化学添加剂。

过去没有超市,我们吃东西都是吃自然的;现在是冻了化,化了冻,还有多少营养成分在里面?

过去我们没有冰柜,都是吃新鲜的;现在剩汤剩饭,往冰柜里一放,下顿微波炉一热,还又快又方便;我们这是吃的营养吗?我们是不是在吃垃圾?

另外,冰柜的诞生,冰糕、冷饮成了我们的“解热”朋友,但脾胃的毛细血管本来舒张畅通,这些朋友给你来个快速收缩,就会造成瘀堵;偶尔为之,倒也无妨,但久而久之,积重难返;这里堵一截,那里瘀一段,难怪不得病。

其实呢,吃喝对于健康的学问,写上几本书,也说不完;我这里也只是从一些大家不易想到的地方,简单探讨一下;目的呢,只是给大家一个思路;关于吃喝的问题,网上探讨的很多很详细,也很具体;我就不再“连篇累牍”,只是想着“抛砖引玉”。

最想对大家说的一句话,对于吃喝而言,身体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