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海地产:中国地产行业学习的榜样

 新浪博客了 2013-07-05
中海地产:中国地产行业学习的榜样
 
 
 中国房地产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掀起的一波并购、借壳潮,是一年多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的热点。去年,万科、招商、金地先后并购香港上市公司,今年,绿地、万达亦迈出同样的步伐。这些行业巨头的重大战略性发展举措,正是在学习、效仿中海地产在2010年对蚬壳电器(00081.HK,已更名为中海宏洋)的并购。
  中海地产作为榜样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尽管在规模上逊于万科,但万科总裁郁亮多次强调要向中海学习。向中海学习,不仅是因为中海地产一直保持行业利润第一,更因为“工科中海”对房地产全业务链的精益管控能力。
  连续十年入选中国蓝筹地产企业的中海地产,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值得学习的榜样。
  并购整合与跨越式发展
  中海地产开创了中资房地产上市公司并购同行上市公司的先河,并购后的三年,中海宏洋的跨越式发展,点燃了众多内陆房企对港股市场并购的热情。
  完成并购后3年左右的时间,中海宏洋从不足10亿的年度销售额,跃升至2012年的135亿港元,承继了中海地产卓越的绩效管控能力,中海宏洋2012年净利润达到24亿港元。中海宏洋由此前一家声名低微的上市公司,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前20强。经营业绩的高速增长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同,并购以来,中海宏洋的市值增长了8倍多,达到目前的240亿港元。而中海宏洋的土地储备亦由并购前的约230万平方米,增长至目前的超过1000万平方米。今年前5个月,中海宏洋实现销售合约额约66亿港元,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中海地产的并购激励了内陆实力房企的纷纷效仿。但众多追随者的并购,可能仅仅只是为了打通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如万科、招商地产、金地;或者是为了借壳上市,如绿地、万达。中海地产并购的高明之处则在于三点:
  其一,中海地产的并购是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而非为并购而并购。与众多追随其后而展开并购的内陆房企不同,中海地产一直拥有中港两地融资优势,在香港资本市场深耕20余年,中海地产是首家获得标普、穆迪给予投资评级的中资房企,两大机构一直给予中海以中资房企最高的资信评级,并伴随中海地产的业绩增长而不断提升。今年4月11日,穆迪将中国海外(00688.HK)发债人评级,由"Baa2"级上调至"BaA1";4月22日,标普将中国海外无担保优先债券的债务发行评级由“BBB”上调至“BBB+”。国际投资机构的认同,使得中海地产一直拥有行业领先的融资成本优势,而有中国海外背书,中海宏洋亦获得相应的融资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