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育堂语录精要

 铁刹仙子 2013-07-07

乐育堂语录精要

 

卷一

 

1.     故炼丹者,第一在凝神。凝神无他,只是除却凡火,纯是一团无思无虑、安然自在之火,方可化凡气而为真气也。

2.     至于水何在?肾中之情,情即水也。然有妄情、有真情,二者不明,丹必不就。苟妄情不除,则水经滥行,势必流荡而为淫欲。学者欲制妄情,离不得元神返观内照,时时检点,自然淫心邪念一丝不起,始是真情。

3.     学者下手之初,必要先将此心放得活活泼泼,托诸於穆之天,游于太虚之表,始能内伏一身之铅汞,外盗天地之元阳,久之神自凝而息自调,只觉丹田一点神息浑浩流转,似有如无,我于此守之照之,犹如猫之捕鼠,兔之逢鹰,一心顾諟,不许外游,自然内感外应,觉天地之元气流行于一身内外而无有休息也。性功到此,命工自易焉。

4.     夫进火者,凝神壹志不分也。采药是用外呼吸之气,一升一降,一出一入,顺其自然是也。若阳动药生之时,即将内之精神一意凝于丹鼎,即是进火;将外之呼吸出入升降以包裹之,即是采药。进火是进火,采药是采药,不可混而为一也。若但用外呼吸升降往还,而神不凝于丹鼎,则虽真机勃发,必散漫一身而无归宿之处。若但见阳气勃发,以意凝注,而不用后天呼吸以包裹之,则药气止于其所,惟以壮旺下元,冲举肾气而已。生等若未了然,吾再喻之:夫进火犹铁匠之炉而加以柴炭也,采药犹铁匠之风箱而抽动之也。若但抽其风箱,而炉中不加以炭火,则火不雄而金不化;若但加以炭火,而手中不抽动其箱,纵有柴有炭,亦只温温炉内而已,安望炼成有用之物哉?

5.     他如采大药于无为之内,行火候于不动之中,此是火药合一,进采无分。生等此时工夫尚未到此。

6.     至于一阳初动,用提掇之法,此是生等迩时之工,亦不外内之神思聚而不散,外之气息调其自然而已耳。

7.     何谓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不已者是。何谓真神?即无思无虑之中,忽焉而有知觉,此为真神。

8.     修行人以无形之真火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谓全然不用,不过如铁匠之风扇吹嘘于外,周遭包裹,以卫中间神息而已。吾恐诸子未明用火之道,故将呼吸有形之凡火,与先天无形之真火,相提并论,以免妄采妄炼。然外边呼吸凡火,与丹田中悠扬活泼神火,未必划然二物,犹烛照之火无非成形后天之火,丹田外之呼吸是也,烛未燃之时,油中亦自有火,此即先天之神火,未经燃点者。采此神火,可以千万年不朽。

9.     又不可贪神气之周于一身、苏软快乐、流荡忘返,还要收之回宫,不准外泄,却不要死死执著一个穴道认为黄庭。须知收之至极处,无非与太虚同体,浑不知其所在

10.  吾前言玄牝之门,其实玄即离门,牝即坎户。惟将离中真阴下降,坎宫真阳上升,两两相会于中黄正位,久久凝成一气,则离之中自喷玉蕊,坎之中自吐金英。玉蕊金英亦非实有其物,不过言坎离交媾,身心两泰,眼中有智珠之光,心内有无穷之趣,如金玉之清润缜密,无可测其罅漏者。然非以外之呼吸时时调停,周遍温养,则内之神气难以交合。古云:“玄黄若也无交媾,怎得阳从坎下飞?”

11.  夫武火何以用、何时用哉?当其初下手时,神未凝,息未调,神气二者未交,此当稍著意念略打紧些,即数息以起刻漏者,是即武火也。迨至神稍凝,气稍调,神气二者略略相交,但未至于纯熟,此当有文火以固济之,意念略略放轻,不似前此之死死执著数息,是即文火也。

12.  至于沐浴有二。卯沐浴,是进火进之至极,恐其升而再升,为害不小,因之停符不用,稍为温养足矣。此时虽然停工,而气机之上行者犹然如故,上至泥丸,煅炼泥丸之阴气,此其时也。况阳气上升,正生气至盛,故卯为生之门也。酉沐浴,是退符退之至极,恐其著意于退,反将阴气收于中宫,使阳丹不就,学人至此,又当停工不用,专气致柔,温之养之,以俟天然自然,此即为酉沐浴也,昔人谓之死之门是,是即吾所谓收敛神光,落于绛宫,不似卯门之敛神于泥丸也。

13.  至归炉封固,此时用火无火,采药无药,全然出于无心无意,其实心意无不在也。

14.  吾示生一法。论丹书所云:“初三一痕新月,是一点阳精发生之始,是为新嫩之药,急宜采取。”然以吾思之,不必拘也。如生等打坐兴工,略用一点神光下照丹田气穴之中,使神气两两相依,乃是一阳初动之始,切不可加以猛烹急炼,惟以微微外呼吸招摄之足矣。古人谓“二分新嫩之水,配以二分新嫩之火”,庶水不泛溢,火不烧灼,慢慢的温养沐浴,渐抽渐添,水火自然调和,身心自然爽泰,而有药生之兆焉,然气机尚微,药物未壮,不可遽用河车以分散其神气也。此即初八月上弦一点丁火之象。若要搬运升降,往来无穷,必待药气充盈,勃然滃然,上而眉目之间朗朗然如星光点点——其气机开朗无比,非谓果有星光点点纷飞而可见也——下而丹田之中浩浩然如潮水漫漫——其真气流动充盈有如此,非谓果有潮水泛流也,此是比喻之法,切不可著迹以求——有此景到,始如十五一团明月,遍满大千,普照恒河,即是大药初生,可以兴工采取,搬运河车,升之降之,进之退之,由是而温养烹炼之,日复一日,自然智慧日开,精神大长。否则,水尚初潮,金生未兆,而遽以神火猛烹急炼,不惟金气不生,反因凡火炽热,烧竭一身元精元气也。若药气已长,而犹以二分之火应之,则金气旺而火不称,犹之炉火炼铁,矿多炭少而火不宏,火反为矿所埋,安望融化成金而为有用之物哉?此等细密工夫,在生等自家在坐上较量,为增为减,以柔以刚,定其分数铢两可也。

15.  卯酉二时沐浴,以存真阳者也。要知阳不宜太刚,太刚则折,当以柔道济之。阴不宜太柔,太柔则懦,须以刚德主之。卯门沐浴者,所以防阳之过刚也;酉门沐浴者,所以防阴之过柔也。若阳气过刚,必将凡火引而至上,以为患于上焦;阴气过柔,必将真阳退却,而阴气反来作主,私欲憧憧,往来无息,身亦因之懦弱不振。此又将何以处之哉?法在以神了照之,提摄之,不使阴气潜滋暗长于其中,自然阳长而阴消,可以炼睡魔矣。

16.  即如阳生药产,神要不动不摇,心要能虚能谦,身如泰山,心似寒潭,专心一志,自然真气冲冲直上,不似旁门纯以意思牵引。

17.  至于进火于子,是鸿濛未判之初,混沌初分之始,其时恍惚杳冥,方是法眼正藏。退符于午,又如春生万物,至午而极,其时生机勃发,阳气极盛,的是正传。若卯时沐浴者,是从子时进火起,以前阴而生阳,至此阳不多而阴不少,丹经所谓“上弦金八两,得水中之金半斤”者,正是阴阳调和,两不相争也,故宜停符不运。然而阳气犹未至于纯,阴气尚未几乎息,不得不再运二时之火,升之直上,斯为卯沐浴。从望六之候,渐渐阳消阴长,谓之阴符者,盖以命系于坎,上半月为进为阳,性寄于离,下半月为退为阴,此殆谓“潜心于渊,合气于漠”,“动以炼命,静以养性”,使性之虚无者至此而入于定静,故曰退阴符,即“卷之则退藏于密”者,是其旨矣。

18.  若不于后天呼吸之息息息向中宫吹嘘,则金无所生,水不能足,一身内外多是一团燥灼之气,犹之天气亢阳而土无润泽之气,万物之枯焦不待言。

19.  若先天元气到时,只有一点可验之处:心如活泼之泉,体似峻峋之石,自然一身内外无处不爽快,无处不圆融,非可意想作为而得者也。故先天一气名曰虚无元气。

20.  如此凝神调息,调息凝神,阴阳交会,神息相依,而坎中之真阳生于活子时,由是动以采之,上升下降,活午时到,离中真阴生于其际,由是静以养之,收于玄玄一窍。世人只知静养,而不知动采,何以回宫?又或但知动采,而不知静养,何以结丹?此处切不可胡混。尤要知活子时到,所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有物有精等景象,犹是先天阴阳比象,还不是太极之体。太极之体,彼感此应,一动即觉,所谓“时至神知”,即先天之真知。学道人须于此认得清,方得先天一气。活午时到,离中虽有至阴之精兆而为象,如圆陀陀,光灼灼,犹非先天真精、太极立基之本也。要知此时惺惺不昧,天然一念现前,能为万变主宰,此即古人所谓心中之灵知,先天至真之精发现也。

21.  吾观诸子打坐,未尝不是,但未得药生之时,可数息以调息,至于药气已归,切不可再用刻漏武火,须任其天然自然,元神始不为识神打散。

22.  惟一念不起,一心内照,则七窍俱闭,元精无渗漏之区,久久凝炼,则精生有日,如春暖天气熟睡方醒,一团温和热气常发于阴肾之中。斯时也,急以真意摄回丹田土釜,烹之炼之,温之养之,则元精常住,元气可生矣。

 

卷二

 

23.  再示诸子神气之要。气产运行,而心神不大爽快者,斯神未与气交也,所谓铅至而汞不应。若心神已快,而气机不甚充满洋溢者,斯气未与神合也,所谓汞投而铅不来。到得铅汞融会为一,然后以如来空空之心,合真人深深之息,相吞相啖于黄房。如静极而动,即忙起火,动极而静,又须停符,任其一升一降,往来自如,合天地之造化,与日月为盈亏,是为小周工法。

24.  若行大周法工,则不似小周有间断,所谓无来无去,无进无退,不增减,不抽添,一日一夜唯有绵绵密密,不贰不息,动如斯,静如斯,行往坐卧亦无不如斯,而要唯以一个了照心常常觉照,不稍间断而已,若稍有间断,即与走丹无异,所以为大周天炼神还虚之大造化也。

25.  到得药气已上泥丸,尤当一意不散,一尘不起,凝聚精神团于一处,温养片刻,然后脑中阴精化为甘露神水,滴入绛宫,冶炼片时,而后化为金液,归于丹田,温养成珠。

26.  唯能于大静之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吾然后以离宫之元神下照水府,则水府之金自蓬勃氤氲直从下田鼓荡,所谓“地涌金莲”是也。我于是收回中宫,再加神火温养久之,此个元气滃然而上升泥丸,所谓“天垂宝盖”是也。我于此凝聚片刻,以藏于宥密之地,此即顺天地造化之机,合盈虚消长之数,如是而不结丹成婴者,未之有也。

27.  然而玄窍虽开,未经神火猛烹急炼,犹不能随遇而安,无入不得,往往一见可欲则爱生,一见可怖则惧生。夫以元气未壮,元神未老,尚不能随圆就圆、随方则方而与世浮沉、随时升降焉。唯有调息绵绵,养气深深,一任可惊可怒可乐可哀之事来前,我心自有主宰,毫不能入而乱我神明。

28.  人到胎息真动,一身苏软如绵,美快无比,真息冲融,流行于一身上下,油然而上腾,勃然而下降,其气息薰蒸犹如春暖天气熟睡方醒,其四肢之快畅真有难以名言者。到此地位,清气上升于泥丸宫内,恍觉一股清灵之气直冲玄窍,耳目口鼻亦觉大放光明,迥不同于凡时也。

29.  吾昨教栖神泥丸,只须以一点神光默朝上宫,不可太为著意。著意则动后天浊气,犹天本清明,忽然阴云四塞,则清者不清矣。此中消息,说来尔诸子慢慢揣度。

30.  吾观诸子每每一入杳冥即起个计较意,不然亦多有随其杳冥昏昏而睡,全不以主人翁安神静坐,看守其中。所以学道人无不有丹,只为起大明觉,夹杂后天识神而散者有之;即不起明觉,或因神昏气倦而没者亦有之。所以丹之不结,道之难成也。从今后静坐一次,管他杳冥不杳冥,总将我元神发为真意以为之主;其杳冥境到,阴阳交会一区,我以真意主之;即至杳冥久久,真阳发生,我亦以元神主宰之而变化之,此外不参一见,加一意,方是吾师上上乘修炼之道。

31.  近时修养一事,坐下存神入听,务将万缘放下,然后垂帘塞兑,回光返照于玄玄一窍之中。始而神或不凝,息或有粗,不妨以数息之武火微微的壹其志、定其神。如是片晌,神凝息定,然后将心神放开,不死死观照虚无一窍,唯存心于听息。此个听字,大有法机。庄子云:“壹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要知此气,不是口鼻之气,不是肾间动气,更不是心中灵气;此气乃空中虚无元气。

32.  吾传授听气一法,亦是一个名目,要不过教诸子三宝闭塞,全无一点浮游之气著于外,亦要知得听而无听法则。若一著于迹,著于意,即落边际方向,不可以言本来之道矣。知否?

33.  欲穷生身受气之初那一点虚无元阳,必先向色身中调和坎离水火。迨后天水火既调,然后坎中一阳自下而上,离中一阴自上而下,上下相会于虚危穴中,烹之炼之,而先天一气来归,玄牝之门兆象矣。此坎中一阳、离中一阴,即内财也。日夜神火温养,不许一丝渗漏,即积内财也。

34.  调此呼吸,以目了照于丹田中,以息下入阴跷,提起阴跷之气上入黄庭,又以息引起绛宫之阴精下会丹田,此亦凡阴凡阳也。久之阴精与阳气两相交融,凝于丹田土釜之中,自然阴精化为真阳之精,凡气化为真阴之气,蓬蓬勃勃充周一身,此即真阴真阳,与元气不相远也。

35.  即如下手之时,以坎下动气收入黄宫,与离内阴精配合为一,此不是全无事事,如修性者之空空了照也,必观诸阴跷之下,绛宫之上,凝神于土釜,即是初步采取法程。及水火相激,龙虎交争,忽焉真气冲冲,一阳微动,此即真阴真阳用事,虽不可上下了照,然亦必视真阳上升,我以呼吸略为提之,真阴下降,亦以呼吸略为收之,是为河车工法。

36.  邵子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二句即进阳火退阴符之大要也。

37.  学道人行工而至于阳升已极,蓬蓬勃勃充周于头目之上,其势有不可遏者,我即静定片刻,停火不行,不知不觉即有一阴来生。夫以上行之气机至此而转为下降,即阴生于巽也。到得阴生之时,即真正活午时,我即行退符之法,以目下观丹扃,不似进火之凝神于泥丸,即顺阴生之常矣,是谓之观月窟。至若卯门沐浴,即阳气上进于中正之位,是阴中阳生其半也。故酉沐浴者,即阴气下退于中正之地,是阳中阴生其半也。苟阳气太升,则阴气必亏,阴气太降,则阳气必陷,唯进火而不过进,且于中行卯沐浴之法,退符而不过退,更于中行酉沐浴之方,自然阴阳燮理,性命双完矣。

38.  诸子每日行工,到阳气一生,务要顺其上升之常,若稍有壮旺,即行卯沐浴法;到阴气一起,即行下降之工,恐阴气太盛,更行酉沐浴法,定静片晌,不行火,不退符,如此暂休。到得纯任自然,斯道得矣。若阴阳反复,两两归于中黄宫内,当行温养之法。

39.  前言守中,是坎离交之事,故但观气息之上下往来,归于中黄宫内,所谓神气交而后性命见。至真阳一生,以坤炉之药物引之上升于乾鼎,此为乾坤交,而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此为以水灭火。若非得真一之水,必不能伏后天阴神也。生知之否?

40.  从此元精一动,元气即生。那元气中忽有浩浩渊渊、刚健中正之象,与平日凡气微有不同,即是真一之气发生出来。且凡气之动,但见其暖,不见有逍遥自在之处。唯真一之气动,此身苏软如绵,美快无比,恍惚似有可见,又似无可象者,此即真一之气生也。且真一之气发象,只觉清凉恬淡一般趣味。养之纯熟,此心亦化为乌有,了不知有天地人我,此真一之气之明验。诸子未得十分圆满,不必有这几般景象,只要有一点乐处,即是药生消息。至真药发生,必要真一元神以为之招,方不走作。

41.  生等行工至此,真火真药两般俱有。夫真药,即先天真一之气。其在后天,即元精元气,所谓真阴真阳形而为真一之气也。是即凡息停而胎息动,真津满口,即验元精之产也;周身踊跃,即见元气之动也;此时清静自然,美快无比,即真一之气藏于个中矣。

42.  夫以药生不进火,止于冲举下元、壮暖肾气而已。药即真一之气,火即丹田神息。以神息运真气,方能透彻一身上下中外。

43.  古云“上不闭,则火不凝而丹不结。下不闭,则火不聚而金不生。”是以金丹之要,凝神要矣,而聚气添火之火,尤不可少焉。总之,四者之工,一半天然,一半人力。学者药生之初,微微用一点力,久久则纯乎天,而不假一毫人力为矣。

44.  炉鼎安立,然后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久之则离火中有真水下降,肾水中有真火上升,从凡阴凡阳中炼出真阴真阳之物来,即是药生,便当采取。

 

卷三

 

45.  论阳生不一,有外动之阳生,前已示过,若内动之阳生,还未亲切言之。夫内动阳生,实由静定久久自然而生者。有由偶尔入定,当下即生者,此神入气中,融洽为一之象也。我于此再为蕴蓄,内中天然神火,任其静而动、动而静,盘旋于丹鼎中,再用外之符火,听其上下往来、行住起止,所谓“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是。到得内火一旺,外火自回环于一身之中,鸿鸿濛濛,无有底止,此即气周神外之候。我于斯时,唯有坐镇主人,凝定中宫,务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而已。

46.  诸子近时已做到此处,吾师看来,还未十分如法。当退符时,一味无思无虑,似乎到佳景,不觉又他去焉,盖因未曾老练,不妨再数周天之息以招回之,久之至于化境,不须搬运推迁,而吾身蓬蓬勃勃,上为薰蒸之气,下为坎水之精,周流一身上下,往来无有穷期者,此息不期调而自调,精不期炼而自炼,所谓“真橐籥”。

47.  由此观之,内之神火须当安闲自得,调停中立,外之符火是为温养之火,唯加一番谨慎,著十分了照,听其息息归根,息息入定,化为自然之神符,毫不假一分人力,得矣。

48.  此中工用,须要静之又静,耐之又耐,坐到天花乱坠,周身血气自然踊跃,我身浑如太虚,直若无有身形者然,又若此身在气机包裹中,如春蚕作茧一般,我于此唯有一灵炯炯,独照当中,内外浑忘,有无不立,才是真诠。

49.  吾今直为指出,即尔生入定之时,忽然神与气交,直到真空地位,不觉睡著,鼻息齁齁,一惊而醒,此即是天地之根,人物之祖。吾身投胎夺舍,其来也,即此倏忽杳冥、忽焉惊醒之一念也。尔生果于入定时凭空一觉,即是我本来真面,急忙以真意护持,切勿稍纵,如人乘千里骥绝尘而奔,暂一经眼便要认识,不可延迟,迟则无及矣。

50.  “药即是火,火即是药。”盖火药之名,无有定论。当其神气合一,坎离相交,而大药生其间,氤氲腾兀,谓之为药,然火即在药中也。及乾坤交会,龙虎金木混合为一,收敛黄庭,无声无臭,但以一点真意持守,是即以火温养。故炼时谓之为火,火中自有药在也。

51.  忽焉神气相抟,所谓“玄关火发,杳冥冲醒,”即无为中生出真消息来,始为有药可采。吾见诸子大半上榻时不知入混沌境以求阳气发生,所以空采空炼,不见长益者,此也。故曰“采药于无,恍惚之中,阳气生焉”是也。到得阳气初生,即吾身少阳之气,当以少阴之火配之。此时采取,务须轻轻微微,药方不走,知否?从此一呼一吸,一往一来,久久酝酿。此酝酿时,即是混沌时。夫以天下万物之生,非阴以荫之,雨以润之,则不能抽芽绽叶,何况丹道?故必于一阳之后,又配一阴。到得阴荫既久,自得真阳直上,我因其动而升之凝于泥丸,又当混沌一刻,使神气交融,化为一点灵液。到得灵液一降,归于中黄正位,我于是以自然火温之养之,待气机再动,再行法工。

52.  凡息一停,胎息自见。如此慢慢涵养,自然真气冲冲,上达心府,此展窍也,盖以真气有力,直上冲乎绛宫,庶几一身毛窍亦有自开之时。所谓“一窍相通,窍窍光明”是,又谓“一根既返本,六根成解脱”是。学者行工到此,始可自虚危穴起,往后而达尾闾,直上泥丸之宫。若但气机微动,或仅冲心府,不见七窍大开,又不见一身毛眼皆开,此非真展窍时,切不可骤运河车。况无水行火,必烧灼一身。

53.  “问吾,子在何时?不过药生时节。”此药之生,杳无气息可寻,忽焉坎离一交,“偃月炉中玉蕊生”之候也。“问吾,午在何时?不过药朝金阙。”顾何以知其朝金阙上泥丸哉?其必于进火之时,轻轻微微用起后天呼吸,将元气催促上于昆仑顶上。此时虽不见银浪滔天、金晶灌顶、百脉悚然、九宫透彻之大效,然而药气上引,周身踊跃,气机运转回旋,无有一毛一窍之不到者,恍觉身如壁立、意若澄渊。此真阳盛之时,正阴符起手之时,所谓阳极生阴,斯其旨矣。生等行工至此,须退而向下,不可仍用催迫之力。若再行火,势必将元气逐散于外,而不能收回五明宫中以为丹本,是空运也,有何益哉?

54.  “问吾,卯在何时?红孩火云洞列。若无救苦观音,大药必然迸裂。”所以卯门宜沐浴也。夫以气机之运,充周一身,要非先天真火,都是后天相火为之。若意思太重,气息太紧,犹如夏日秋阳,人不能耐,所以有红孩相火之喻也。斯时即当退火停符,一心了照,不东思西想足矣。“问吾,酉在何时?即是任同督合。斯时若没黄裳,药物如何元吉?”酉沐浴者,即以气息退于绛宫。此时后之督脉与前之任脉两相会合,聚于一区。何以知其绛宫?绛宫之地,神气凝聚,势欲充满,甘津滴滴,一路有声。此时三宝会于绛宫,而炎炎火势又似如焚,我惟以冲和之意保之守之,而气息之上下亦听其自然,即退阳火停阴符也。停之片刻,然后收回斗府,温之养之,太和元气在是矣。学人行工至此,将药气收归炉中,觉照不息,久之灵光晃发,照于沧溟北海中央戊己之界,如日月之长悬,此我之元神化为玄珠者也

55.  至于神气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有此混沌景象,始验我神气之交,而太极之真还焉。果到神气大交,自然浑浑沦沦,外不知有人天,内不知有神气,宛如云雾中腾空而起,无有渣滓间隔,适与天地人物浑化而为一气也。

56.  此时玄关初现,月露庚方,我即运一点真汞以迎之,此二候求药也,又即“前行短”之谓也。迨至运汞求铅,铅汞混合,收回丹釜,温养一番。果然气满药灵,天机勃发,自然而然,周身踊跃,外则身如壁立,千仞山高,内则心似寒潭,一轮月净,即当运行河车,工行四正,由微而著,自少而多,天下事莫不如此。此四候有神工,“后行长”之谓也。

 

卷四

 

57.  起初打坐,必浩浩荡荡,了了灵灵,游心于广漠之乡,运息于虚空之所。然亦不可专在外也,须似内非内,似外非外,庶吾心之气与天地灵阳之气通矣。到得凝神调息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际,若无著落者然,此即虚极静笃时也,亦即是安身立命处也。于此忽然一觉,现出我未生以前一点真面目来,完完全全一个太极本体,天地人物与我同根共蒂者。我于此一觉而醒,即以先天一点元阳主宰其间,运起呼吸之神息,招摄归来,不许一丝半点渗漏,顷刻间气机蓬蓬勃勃,直觉天地内外一气流通贯注,到此性地初圆,谓之性阳生。然在后天而论,则为性光见;以先天大道而言,此为精阳生。有此精生,我惟顺其呼吸之常,息其神志之思,收回即放下,放下又收回,即采取先天之精也。于是以此精降入水府之中,以元神勾起乾宫落下一点元气回来,即是以精炼而为气也。若窍初开,即下水府去炼,则为药嫩不可采;若到蓬勃之气充周已久,气机又散,则为药老不可采。从此精入气中,火降水里,再运天然神息,自阴跷而摄入中宫,与离中之精配合,自然水火既济,神气纽结一团。此须知“常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切不可再向阴跷问津可也。此为要紧之嘱。当其神气初交,但觉氤氲之气自涌泉穴一路直上,久久温养,便觉浑身上下气欲冲天,此正当运河车时也。我于是以意引导,凝而不散,犹如筒车之中有个定心木,于此安稳,不偏不倚,而车自旋转不息矣。

58.  何谓精生之玄关?如下手打坐,即便凝神调息,到得恍惚之间,神已凝了,息已调了,斯时一点真精即藏于阴跷一穴之处。我从混沌一觉,急忙摄取阴跷之气归于中黄正位,与离中久积阴精煅炼为一。斯亦有药嫩药老之说。何谓嫩?如未混沌,斯为无药;若已混沌,未能使神气融和,混化为一,即便去阴跷采取,斯为药嫩,不堪入炼;若混沌一觉,我不能辨认清白、即时提摄,待至一觉之后又复觉及他事,一动之后又复动而外驰,斯为药老,更不可用。

59.  至于真阳一动,大有气机可凭。漫说天地人物不知谁何,就是我五官百骸,到此氤氲蓬勃运行于一身内外,恍如云雾中行、清虚中坐,所谓忘忘是。然忘忘又不能尽其状也,不知此气此神从何而有,于何而生,但觉天地之大、日月之明,皆不足拟其分量,我自有一重天地,两轮日月,不与凡人同此天地日月也。此是杳杳冥冥真景,亦即自家玄窍生气特地现出其状。生等打坐,若得这个窍开,又见这个妙相,即是真阳大现,可以运行河车。

60.  如能虚极静笃,一无所有,此即端本澄源之学,而主极立矣。主极一立,以神下入水府,即是以神入气穴,又是以性摄情,以龙嫁虎,种种喻名,不一而足,无非以我一点至灵至圣至清至虚之元神,下与水府之铅配合,犹之以火入水乡,少时火蒸水沸,而真阳生矣。水火一交,那其中氤氲之气蓬蓬勃勃发生起来,即水中金生,又云铅中银出,又云阴中阳产,总皆喻人之命蒂,实为长生不死之根本也。

61.  玄窍初开,只见离宫元性,所以谓之“性阳生”。然此是神之偶动,非气之真动,只可以神火慢慢温养,听其一上一下之气机往来内运,蕴藏于中黄正位,此为守中一法,水火济、坎离交之候,又谓前行短、二候采牟尼是。到得神火下照,那水见火自然化为一气,氤氤氲氲,兀兀腾腾,此方是水底金生,古人云“阳生活子时”是,又曰“命阳生”。果有此气机之动,不必蓬蓬勃勃充塞一身内外,即粗见气机,果从神火下入水乡,是为坎离交而产药,亦是微阳初动,亦要勤勤采取,运动河车,栖神泥丸。

62.  始而以神入气,即是以凡父配凡母。凡父凡母一交,则真铅生,即真阳出矣。此中所生阳铅,是从坎中生出,阳即为灵父。迨气机壮旺,冲突有力,从虚危穴起火,而上至泥丸,我于是凝神泥丸,温养阴精,即以灵父配圣母,以阳铅配阴汞,以阳气制阴精,此为灵父圣母交而产药。药非他,即久积泥丸之阴精,为神火一煅,则化为甘露神水,此为灵液。自灵液下降,而心中灵性灵知即从此生矣,所谓气化液也。再引入丹田,乾坤复合,以神火温烹一番,灵液又化真气,久久运转河车,千淘万汰,千烧万炼。灵液所化之气,即是先天乾元一气。从此一动,即为外药生,由坤炉而起火,升乾首以为鼎,降坤腹以为炉。炉起火,鼎烹药。自此一动一静,不失其时,则如顽金久经煅炼,愈炼愈净,所谓百炼金刚化为绕指柔矣。如此采外药以结内丹,久之外丹成,内丹亦就焉。总之,外丹贵乎用刚,然后木载金行,火逼水上,不如是,则金之沉者不升,水之寒者不沸;内丹贵乎用柔,不柔则丹不结,而元神亦难以坐照自如。

63.  不过一阳之动,不妄走作,不外渗漏,久之一气薰蒸,薰蒸之气,药也是他,火也是他,于此外而内之,下而上之,逆而收之,即采取也。于此收回鼎炉中,即返补也。火即是药,药即是火,火与药是二而一者。

64.  他如呼吸之息,为炼药修丹之要务。若无此内呼吸,则水底真金岂能由下而上,自外而内?全凭此神息逼逐而催促之,以上至于泥丸。及神气交媾,下注黄庭,温养成丹,亦无非神息为之用,所以古人谓神息为外火也。学道人虽得天然真火,尤必凭外火抽添文武,增减运用,而后药生有自,丹成可期。若无外炉火候调分文武,则虽天然真火虚灵洞彻,则亦仅能了性,不能立命。此内外二火,一性一命之火也。

65.  尔等逢阳生时,不管他气机往来何如,略以微微真意下注尾闾,那真元一气,从前之顺行者,至此不许他顺,且意思向上,而顺行之常道遂阻;顺道既阻,无路可去,自然气机往上而升,自后而上,势必至于泥丸,此自然之理,有不待导之而后升、引之而后上者。

66.  符即阳气升于泥丸、温养片时、化成甘露神水,实皆阳之所化,非真属阴也,以其行工至此,精化为气,气化为丹,宜行顺道,不宜如前进火时运刚健之气,故曰阴符。总之,药朝上阙,泥丸气满药灵,有一片清凉恬淡之象,即阳气上升于头目,宜退阴符之时也。此时不须引之降下,但以神主宰泥丸,意注于高上之天,自然循循降下重楼,入于绛宫,温养片晌,导入丹田,与气打成一片,和合一团。斯时不进不退,无出无入,静候个中消息,再行周天。

67.  总之,有心性之药,有命气之药。何谓性中药生?即恍惚中物,而要不外从无生有。夫人守中,如有一点乐意,即药苗新嫩,正好采服。何谓身命之药?即杳冥中精,此精之动,大有凭据:丹田有氤氲之象,活动之机,或一身上下流通,洋洋充满,真有无孔不钻,无窍不到,此即命中阳生。在初学人采取,又不必如此壮旺,只要身之不能伸者至此而略有伸机,心之无可乐者至此稍有悦意,即可采取。夫以天下物稚嫩者有生机,老壮者少生意,故丹家取嫩而不取老,老则气散不堪用矣。果得新嫩药气,自然宿疾潜消。

68.  精即汞,汞即心中之灵液,元神之所依托者也。

69.  所望诸子于无知无觉时,或忽焉心地清凉,或时而甘津满口,皆产元精之真验也。能于此觉之即收,收之即炼,鼓橐籥之风,一上一下听其往来,即炼精,即前行短、二候采牟尼之法也。吾道最重者,在此一刻间,呼吸之息不失其机,即玄关窍开,水源至清之时也。从此一生一采,毛窍疏通,适有晶莹如玉之状,此即精化气时也,急忙采取,运行河车,切勿失其机焉。

70.  但炼丹之火,兼内外呼吸而成;采大药之火,只有内呼吸而无外呼吸。息有一毫之不定,则药参真伪,反有伤于大药。

71.  如修道者,必用真气为呼吸,复以真意数火之数,满一周天,谓之一锭,锭至再三,即伏气不动,虚室生白,是大药已得矣。

 

卷五

 

72.  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会一团,悠扬活泼,往来于丹田之中。如此日积月累,自然真气冲冲,包固一身内外,而河车之路通矣。若非真机自动,漫将此气死死用意翻上河车,鲜有不烧灼一身精血,变生百怪诸症者。

73.  取坎之法,即是取我所种之阳纳之于中黄正位,以与离之灵汞为一,炼出一段氤氲之气,即丹本也。学人得此丹本,于是运起神火,加以外炉火符,催逼而升于泥丸,复自泥丸而还于绛宫,以与阴精配合,炼出一个元神,慢慢的以神火温养,异日胎圆,即化出一个真人出来,灵通无比,变化不穷。

74.  至于子进火、午退符者,是坎离交媾于曲江之下,聚火载之而上升于乾。乾即鼎,鼎即首也。乾坤交媾于泥丸之地,聚火凝之,而下降于坤。坤即炉,炉即腹也。是聚火之法,为修丹要旨。昔人云:“下不闭,则火不聚而金不升。”金即气,气即药也。“上不闭,则火不凝而丹不结。”丹即外之阳气以合人身之阴精,两相交合为丹,犹夫妇交会精血结为子也。总之,得药结丹,火为要矣。火即神,神即我,修道之主帅也。下闭即凝神下田,上闭即凝神上田。世之修士多有知下田凝神之法,而泥丸一所能知凝神片晌者少矣。盖此时金气虽升泥丸,要知此气从至阴浊秽之中煅出,虽名真阳,其实夹杂欲火者多。既上泥丸,无非神火猛烹追逐之力为之上腾其中,渣滓尚未能淘汰得净、煅炼得清,于此不凝神一刻,则阳气不真,安得收归炉内而成丹?

75.  他如卯酉周天,即东木西金平时两相间隔,不能大畅所怀。惟卯酉为生杀之门,卯酉正令一行,而阴自消,阳自纯。金木合而为一,即性情合而为一也。何以卯酉为生杀哉?以喻卯酉沐浴之时,洗心涤虑,息气存神,庶几阴私尽消,阳气长凝,即去欲存诚以比生杀也。生等行工,不但身有烦热当停符退火、行卯门酉门之沐浴。

76.  果是初弦龙气之升降,必化神水降于中宫;果是初弦虎气之升降,必有真息往还于上下。此所以真阳一动,而呼吸起矣,而神水亦生矣。

77.  其在人身,精神晃发,一身抽搐,实有不可思议之状。昔人谓水火相交,金木合并,龙虎会于中庭,婴姹谐于祖窍,实有不知神之为气,气之为神,神气打成一片,和合而不可解者。此古所谓“溶溶如冰泮,浩浩似潮生。”这边吐出真铅,喻为“虎向水中生”;那边现出一点真汞,喻为“龙从火里出。”铅即凡铅,汞即水银。水银非得凡铅不能凝聚,势必流行不止,喻人心之灵非有真水以制伏之,则心不能定静,如人得虚症,血水太枯,心神易动。

 

道门语要精要

 

78.  学者审此阳物之勃举果系无欲念计较,于是乃用收摄之法上升于丹田土釜之中,以目上视,以意上提,稍稍用意,久之外阳缩尽,外囊收尽,然后温温铅鼎,须以有意无意行之,微微观照而已。然此多在夜间酣眠之时,切不可贪眠不起,致使阳动而生淫心、起淫事以伤损乎真精焉可矣。

79.  更要知得真阳之生,自然而至,不由计较,于是引之归炉就鼎,只须片刻工夫,自然精归于鼎,身如壁立,意如寒灰,有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景况。

80.  若但外阳勃举,则是微阳初动,非真阳也,只可以目引之而上升,以意引之而归炉,不可遽转河车;若转河车,则一身骨节之间精血未充,遂以意运气,势必烧灼一身精血,为害不小;而况心意未静,不能不有凝滞。倘或血气为杂妄所窒,在背则生背疽,在头则生脑痈,在肺则生肺痈,在腹则生肠痈单腹鼓胀之病,在肾不是滑遗精血,就生杨梅肾痈等症不一。总之,无水行火,水愈灼枯而火愈炎烈,其势有不能遏者,此邪火焚身之患,学者所当戒也。纵有性纯心定之人,或不至于此极,然不目暗耳鸣,必至心烦意乱,切不可轻意乱动也。

81.  必也丹田有温暖之气冲冲直上,自脐至眉目之间一路皆有白光晃发,如此至再至三,审其属实,其气冲冲绝非虚阳显露,然后行河车搬运之法。尤要知得真阳之气至刚至壮,其必丹田气突始能开关展窍,不须多用气力引之上升而下降也。况人身血气本来运行毫不相违,自知识甫开,私欲介之,思虑挠之,遂不能顺天之自然运行于一身之内,所以必先收敛身心,整齐严肃,将内外五官百骸尽藏于丹田之中,迨至心纯气静而精足,自然周身灌溉,运用不穷。

82.  总之,一日之间,一年之内,皆有十二时辰,自子至巳为六阳时,必于每时数至三十六度,合得二百十六数,自午至亥为六阴时,亦必于每时数至二十四度,然卯酉二时是沐浴之时,除却二时不数,还得周天三百之数,所以谓之小周天河车者此也。然始也一夜或行一二周天,久之或行三五周天,再久之或行十五周天,如此大药将产、河车将停之候也。然亦必有六种效验方可停工:目有金光,鼻有抽搐,耳有风生,脑后有鹫鸣,丹田有火珠之耀,腹中有震雷之声,如此方可停火,而行七日过关大周天之工夫。此所谓龙虎交而黄芽产,小河车之事也;又谓百日筑基以成不老之丹者此也。

83.  当此百日筑基、炼精化气、运用河车之时,其必外无所著,内无所染,身如槁木,意若寒灰,万缘顿息,五蕴皆空,如此殷勤修炼,不差毫发,水火停匀,铅汞配合,龙虎不相争斗,龟蛇合为一体,其始真铅现象,如月之出于庚方,只有一线微明,其气尚柔,其质尚嫩,维时但于铅阳发现时,运行进退火符之工,迨至积精累气之日久,筑基炼己之功成,其气油然滃然,融融似冰泮,浩浩似潮生,滔滔汩汩,直周流乎一身之内,势有不能遏者,于是乃用炼气化神之工,行七日半过关服食之天机,用五龙捧圣之真诀,时至神知,妙用现前,阳光发动,大药呈形,于是轻轻然举,默默然运,微以意而动气,运造化之枢机,自然水见火化为一气。务使神冲气,气冲形,薰蒸百体;火炼铅,铅炼汞,会合三家。功到此时,如龙养珠,如鸡抱卵,念念在兹,日夜不忘,自然见先天一气混合离宫之阴精,化成一体,有不知神之为气、气之为神者。然要非有存想有作为,自然而然,有莫知其所以然也。

84.  夫未得丹之前,最难得者外火候也;既得丹之后,又难得者内火候也。盖外火候者何?即人身呼吸之息;内火候者何?即由呼吸调停之时,而天然若有若无之元息。要之,外呼吸者,虽见为有,必归于无;内元息者,虽似于无,不可著有。

85.  至于用火,有呼吸之火,有元气之火,有元神之火。呼吸之火能化谷精之气而生元气,元气之火能化呼吸之息而生元神,元神之火能化元气之火而成大丹。始而用火,只是调其呼吸之息,待呼吸一调,元气自见。此间消息,务要认得明白,辨得的确。切不可著一躁暴之性,躁暴则元气为其所伤。他如元气之火,即是离中之阴火、坎宫之阳火。其始兴工,则以眼光下照丹田,即是离中之阴火,此际亦要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方合自然之道;若过急过缓,皆不能逼出水中之金。到后水中之金为离中之火逼出,于是外阳自动,丹田自暖,此时又是坎中之阳火出来行事。然而坎中之阳火躁急,学者切切提防,早为收摄,不然一转瞬间即化为后天淫欲而随熟路而走矣,此中切不可忽也。

86.  总之,火有文武、有沐浴温养,第一要用火无火,不著一用之之象,斯为得之。学者尤要以外息之调停,静观内里之消息,方可得药还丹。然又何必观内之真息哉?外之呼吸一呼而出,则内之元气自吸而降,外之呼吸一吸而入,则内之元气自呼而升。

 

附录

 

唱道真言精要

 

1.     调剂之工,全在升降。升降之法,全在静观。静不终静,静中有动;有动非动,造化转旋;观不执观,观中有觉;有觉非觉,灵光恍惚。静而后观,观而能静,是为静观。当此之时,鼎虚而药实,水刚而火柔,一烹一炼,一嘘一吸,皆与天地同其玄化

2.     问曰:静坐几时,可见元神元气?师曰:静坐至无思无念之时,则真息绵绵,元神见而元气生矣。曰:神气有形乎?师曰:清空一片,安得有形?曰:然则何以谓之神?何以谓之气?曰:其中灵者谓之神,运者谓之气。

3.     凡身中之火为情欲所发,此为阴火。精为阴火所灼,则命门之精随火而泄。

4.     采阳之时忌动。阳之生也,一意融结,静则阳生,动则阳歇。阳有形乎?以我之意为阳之形。神能化气,神静则气有不生者乎?一动则意止,意止则神不续而阳息矣。

5.     结丹之时忌滞。阴阳交会之后,急用一意将黍珠一粒送归黄庭,封固鼎内,稍滞则精老,不能含阴,遇火则躁,恐难成胎。

6.     用火之时忌暴。阳既采,胎既结,十月之火犹如一日,一日之火犹如一刻,此为纯火。胎从纯火中烹出,则坚刚不坏,旷劫独存,上天下地,飞腾自在。若有时忘却,一念忽及,加意烹炼,一团躁急之气,虽坐到息息归元之候,终是暴火,由其自断续加意为之也。

7.     由此观之,炼丹非易易事也。自知无火,方能用火;自觉无阳,方能采阳。

8.     问五气。师曰:五气者,五脏之气也。气在气穴之中,而流通于五脏之间,于肺则为金气,于心则为火气,于肝则为木气,于脾则为土气,于肾则为水气,是谓五行之气。平日间气行于五脏,各有衰旺,过衰则病,过旺则病,甚至阏塞不通,则有瘫疯痈肿之病。人到息息归元之后,气穴中之气蓬蓬勃勃,从尾闾上透泥丸,与脑中之髓如银灯相映,下至重楼,遍薰诸脏,如一轮烟月照耀于潇湘洞庭之间,结成一粒黍珠,送归黄庭金鼎之内,胎受五行之全气,故日后阳神依然与人身一般。若一气不足,阳神便少一件,不成其为人矣。然须静之又静,玄之又玄,使这五气为先天之气,则生出阳神必是至灵至圣之物。若杂用后天,恐不成胎,虽成而不灵;求其通玄达妙,不可得矣。

9.     炼丹之要,的的确确不过凝神二字。凝神在何处?曰:生身受命之初。凝神在何时?曰:真息归元之时。夫气在人身,一日十二周天,犹斗柄之指十二辰也。其升也,五脏之气皆升;其降也,五脏之气皆降;既降之后,五气合而为一,丹经所谓“金木并,性情一”,此其时矣。若论起汞来,则当真息归元之际,离中之汞已与五脏之气同降,况铅到神房,金能生水,铅金自生木液;金公求雌,木母求雄,必然之理,子又何疑哉?夫静功真境,以笔传之,不若以身验之。

10.  请问阳神阴神之分。师曰:阴阳本无分也,阴未尽而出神太早,谓之阴神。其出之时,或眼中见白光如河,则神从眼出。或耳闻钟磬笙管之音,则神从耳出。由其阳气未壮,不能撞破天关,旁趋别径,从其便也。既出之后,亦自逍遥快乐,穿街度巷,无所不之,临水登山,何往不得?但能成形,不能分形;但能言语,不能饮食;但能游走人间,不能飞腾变化;若盛夏太阳当空,则阴神畏而避之,是以虽带仙风,未离鬼趣,岂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哉?问:阴神可以炼为阳神否乎?师曰:可。譬如陶人冶人造下器来,有渗漏处,不妨将这原器来打得粉碎,倾入模中,再行鼓铸。学仙之士阴神既出,不甘以小成自居,只得再行修炼,将那阴神原形粉碎,倾下金鼎玉炉,重新起火,千烧万炼,火候到时,自然阴尽阳复,真人显象。问:何能使阴神原形粉碎?师曰:忘其身,虚其心,空洞之中,一物不生,则可以换凡胎为灵胎,变俗子为真人,而事毕矣。

 

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陈撄宁)

 

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浅释:颜回是孔夫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夫子的外号。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工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神和气两者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气的本质是虚的,它要等待一件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只有“道”这个东西常和太虚之气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以上是孔夫子告颜回所问心斋的做法。这种工夫是一连串做下去的,中间本无所谓阶段,但为学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整个工夫中划分几个步骤,再详细的加以说明: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可以说是念头。当起首做工夫的时候,心中思想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打搅,杂念如果不扫除干净,工夫很难做得好。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之”字是代名词,指所听的对象而言;“以”字作“用”字解。念头归一了,就开始做工夫,用“听”字诀。普通所谓听,本是用两个耳朵听各种声音;此处所谓听,决不是听声音。人们就要发生疑问了:既说是听,必有所听的对象,不听声音,又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上都找不到明确的回答,今日特为指出,初下手就是听鼻中呼吸之气。凡呼吸系统正常而不发生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所以说“勿用耳听”;虽是没有声音,但自己却能够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这个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此处又引起问题了:心是有知觉的,还可以说得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如何也能够用它来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若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怎样解释才好?答曰:听息的工夫做得时间长久,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神和气虽然团结在一起,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为有点知觉,继续做下去,并不需要很多时间,自然就完全无知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段暂时的过程中,与其说以心听气,使心和气相对立,不如说以气听气,使心和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所以说“听之以气”。此处虽仍旧“听”,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于“听”,成语所谓“听其自然”、“听之而已”、“听他去罢”,这几个“听”字是此处最好的解释。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下手做工夫,注重在“一”字诀;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注重“听”字诀;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也嫌过于执着,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所谓“听止于耳”,就是教人不要再着意于听。此时,工夫已渐渐的入于混沌境界,身中的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是与气符合之义)。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了一样,但内部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的都经过了,最后到了“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工夫时候,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而不能虚了。全部工夫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工夫应该就先天境界去体会。若问如何叫作先天,这件事已越出疗养法范围之外,此处不必深谈。普通用静功疗病只要做到身中神气合一的境界(即心止于符)已足够了。

 

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

 

圆顿子陈撄宁  选辑

 

1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2 真心浩浩妙无极,仙佛圣贤从里出。

世人执著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

3 两仪肇分于太极,乾以直专坤辟翕。

惟赖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

4 天地之间犹橐籥,橐籥须知鼓者谁。

动静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风无?

5 性之根兮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二类。

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气。

6 先天至理奥难穷,铅产西方汞产东。

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

7 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

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尽百炼金。

8 天机秘密难倾吐,颜氏如愚曾子鲁。

问渠何处用工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9 闻于不闻好温存,见于不见休惊怕。

尤贵勿忘勿助间,优而游之使自化。

10 杳冥才觉露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

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界真种子。

11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有无从此交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12 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

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故却生金?

13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

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14 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

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

15 塞兑垂帘默默窥,满空白雪乱参差。

殷勤收拾无令失,伫看孤轮月上时。

16 妙运三田观上下,团成一气合西东。

凭君遥指昆仑顶,夹脊分明有路通。

17 子时气到尾闾关,逆转河车透甑山。

要在八门牢闭锁,火符进退任循环。

18 只求一味水中金,镇摄虚无造化窟。

促将百脉尽归根,念住息停丹乃结。

19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日也怀胎。

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

20 从此仙苗渐现形,随时灌溉守黄庭。

养胎八九功将熟,忽觉凡躯已有灵。

21 饥餐渴饮困来眠,大道希言顺自然。

十月圣胎超脱出,奔雷震裂上丹田。

22 空不顽兮色不碍,世界能坏他不坏。

有为事毕又无为,无为也有工夫在。

23 法身刚大包天地,真性圆明贯古今。

若未顶门开具眼,休夸散影与分神。

24 打破虚空消亿劫,既登彼岸舍舟楫。

阅尽丹经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

 

道要秘诀歌

 

道要歌,效用多,不知道要必遭魔。

看玄关,调真息,知斯二要修行毕。

以元神,入气海,神气交融默默时,便得一玄真主宰。

将元气,归黄庭,气神团结昏昏际,又得一玄最圆明。

一玄妙,一玄窍,有欲观窍无观妙,两者玄玄众妙门,异名同出谁知道。

看玄关,无他诀,先从窍内调真息,气静神恬合自然,无极自然生太极.

古仙翁,常半语,天机不肯完全吐,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无定自领取.

到如今,我尽言,此在有定无定间,有定曰窍无曰妙,老君所说玄又玄。

指分明,度有情,留与吾徒作赏音,闻而不修为下士,超凡入圣亦由人。

初学者,实难行,离了散乱即昏沉,松不得兮紧不得,贵在绵绵与勿勤。

用工夫,牢把握,须将神气分清浊,清是先天浊后天,后天窝里先天出,

扫开阴浊现清阳,闭塞三宝居灵谷。

这灵谷,即窍儿,窍中调息要深思。

一息去,一息来,心息相依更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气冲和八脉开。

照此行持得妙窍,玄关何必费疑猜。

 

道情歌

 

道情非是等闲情,既识天机不可轻。先把世情齐放下,次将道理细研精。

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然后药材生。

药材生,紧加功,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灼处寻真种,风信来时觅本宗。

霞光万道笼金鼎,紫云千丈罩天门。若还到此休惊怕,稳把元神守洞门。

如猫捕鼠兔逢鹰,急急着力又加勤。万般景象皆非类,一颗红光是至真。

此个红光是春意,其中有若明窗尘。中悬一点先天药,远似葡萄近似金。

到此全凭要谨慎,丝毫念起丧天真。待它一点自归伏,身中化作四时春。

一片白云香一阵,一番雨过一番新。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只春。

遍体阴精都剥尽,化作纯阳一块金。此时气绝如小死,打成一片是全真。

到此功成才了当,却来尘世积功勋。行满功成天命诏,阳神出现了真灵。

此言休向非人说,不逢达者莫轻论。其中切切通玄理,此真之外更无真。

收拾行囊牢封固,他日功成可印心。若有虚言遭天谴,说与非人鞭丧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