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漢).揚雄《揚子法言》

 心静意定 2013-07-08

  子法言》十卷,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通在卷後,景初,宋引之以冠篇首,或始於仲友,非也。自秦焚之後,孔子之,雄起而任之,故以其孟、荀並稱。而司光尤好雄,且:“孟子好《》、《》,荀子好《》,子好《易》。孟文直而,荀文富而。惟,故知。”雄者,至矣!是《法言》者,為擬論語》而作。

 

子法言》

 

之《序》原文

1、序:天降生民,倥侗蒙,恣乎情性,明不訓諸理,撰《行》。

2、序:降周迄孔,成于王道,章乖徽,撰《吾子》。

3、序:事有本真,施於意,不克,咸本身,撰《修身》。

4、序:芒芒天道,昔在考,過則失中,不及不至,不可奸罔,撰《道》。

5、序:神心忽恍,經緯萬方,事系道、德、仁、,撰《神》。

6、序:明哲煌煌,旁燭無疆,於不虞,以保天命,撰《明》。

7、序:假言周於天地,於神明,幽弘橫廣言,撰《寡》。

8、序:懿,測靈,冠乎群經諸範,撰《五百》。

9、序:立政鼓化天下,莫尚于中和。中和之,在於哲民情,撰《先知》。

10、序:仲尼以相,卿士名臣,差不,一概諸聖,撰《重黎》、《淵騫》。

11、序:君子純終領聞,蠢迪押,旁開聖則,撰《君子》。

12、序:孝莫大于甯,甯莫大于甯神,甯神莫大於四表之心,撰《孝至》。

 

子法言》第一卷原文

1、卷一:,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鹹無焉,為眾人。

2、卷一:或曰:“人久生,也,可已乎?”曰:“未之好也。。”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儒乎?如將複駕莫若使儒金口而木舌。

3、卷一:或曰:“學無益也,如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礲諸,有玉者錯諸,不,焉攸用?錯諸在其中矣。否則輟。”螟蛉之子,殖而逢,蜾蠃祝之曰:“我,我。”久肖之矣!速哉,七十子之肖仲尼也。

4、卷一: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以崇之,不倦以之,可也已矣。

5、卷一:孔子周公者也,顏淵習孔子者也。羿、逄蒙分其弓,良舍其策,般投其斧而習諸,孰曰非也?或曰:“此名也,彼名也,一焉而已矣。”曰:“川有,山有岳,高而且大者,人所能逾也。”

6、卷一::“世言金,金可鑄與?”曰:“吾聞覿君子者,問鑄人,不問鑄金。”或曰:“人可鑄與?”曰:“孔子鑄顏淵矣。”或人踧爾曰:“旨哉!問鑄金,得人。”

7、卷一:者,所以修性也。、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邪。哉!哉!桐子之命也。務學不如者,人之模也。模不模,范不不少矣。一哄之市,不勝異意焉;一卷之,不勝異說焉。一哄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必立之

8、卷一:,以非之是也,況習是之非乎?于其是而已矣!或曰:“焉知是而之?”曰:“日月而知星之蔑也,仰人而知眾說之小也。”王者事,其已久矣。、舜、禹、、文、武汲汲,仲尼皇皇,其已久矣。

9、卷一:”。曰:“水。”或曰:“其不舍?”曰:“有是哉!滿而後者,其水乎?”或鴻漸”。曰:“非其往不往,非其居不居,漸猶水乎!”“請問。”曰:“止于下而於上者,其木也哉!亦水而已矣!”吾未斧藻其德若斧藻其者也。

10、卷一:鳥魯觸其情者也,則異乎!則異眾人矣,則異賢人矣。禮義之作,有以矣夫。人而不雖無憂,如禽何?

11、卷一:者,所以求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睎驥,亦之乘也。睎顏之人,亦之徒也。或曰:“徒易乎?”曰:“是。”曰:“昔顏嘗睎夫子矣,正考甫嘗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嘗睎尹吉甫矣。不欲睎則已矣,如欲、孰焉?”

12、卷一:或曰:“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啞爾笑曰:“抖。”曰:“大人之道,小人之利。子道乎?利乎?”

13、卷一:或曰:“耕不,耕乎?”曰:“耕道而得道,德而得德,是已。吾不睹辰之相比也,是以君子貴遷善。善者,人之徒?”百川海而至於海,丘陵山不至於山,是故也。

14、卷一:頻頻之党,甚於斯,亦食而已矣。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15、卷一::“子之治,不如丹圭之富。”曰:“吾先生相言,以仁與義;市井相言,財與利。如其富,如其富。”或曰:“先生生也,死以葬也,如之何?”曰:“以其所以之至也。以其所以葬,葬之至也。”或曰:“猗之富以孝,不亦至乎?矣。”曰:“彼以其粗,以其精;彼以其回,以其其劣乎?其劣乎?”

16、卷一:或曰:“使我金,其不可量也!”曰:“金者之,不如氏子之氏子之金者之也外。”或曰:“請問屢空之。”曰:“不孔,得天下,不足以為樂。”“然亦有苦乎?”曰:“苦孔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苦也,其所以為樂?”

17、卷一:曰:“有教立道,止仲尼;有學術業顏淵。”或曰:“立道,仲尼不可思矣。術業顏淵不可力矣。”曰:“未之思也,孰焉?”

 

第二卷原文

1、卷二::“吾子少而好。”曰:“然。童子雕篆刻。”俄而曰:“夫不也。”或曰:“可以乎?”曰:“乎!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於也。”或曰:“組麗。”曰:“女工之蠹矣。”《》曰:“可以身。”曰:“狴犴使人多乎?”

2、卷二::“景差、唐勒、宋玉、枚乘之也,益乎?”曰:“必也淫。”“淫奈何?”曰:“人之賦麗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

3、卷二:蒼蠅紅、紫”。曰:“明。”鄭衛之似”。曰:“聰聽。”或曰:“朱、不世,如之何?”曰:“亦精之而已矣。”

4、卷二::“交五、十二律也,或雅或,何也?”曰:“中正雅,多哇則鄭。”“請問本。”曰:“黃鐘以生之,中正以平之,不能入也!”或曰:“女有色,亦有色乎?”曰:“有。女惡華丹之窈窕也,書惡法度也。”

5、卷二::“屈原智乎?”曰:“如玉如,爰丹青。如其智!如其智!”

6、卷二::“君子尚乎?”曰:“君子事之尚。事勝辭則伉,辭勝則賦,事、辭稱則經。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7、卷二::“公孫龍詭辭數萬法,法?”曰:“棋,鞠,亦皆有法焉。不合乎先王之法者,君子不法也。”

8、卷二:觀書者譬諸觀山及水,升東嶽而知山之迤也,介丘乎?浮海而知江河之沱也,乎?舍舟航而者,末矣;舍五乎道者,末矣。常珍而嗜乎異饌者,睹其味也?委大而好乎子者,睹其道也?”山??之蹊,不可由矣;向,不可入矣。曰:“由入?”曰;“孔氏。孔氏者,也。”曰:“子乎?”曰:“哉!哉!吾有不者矣?”

9、卷二:或欲蒼頡》、《史篇》。曰:“史乎!史乎!愈于妄也。”

10、卷二:或曰:“有人焉,曰姓孔而字仲尼,入其,升其堂,伏其其裳,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非也。”“敢問質。”曰:“羊而虎皮,草而豺而,忘其皮之虎矣。”

11、卷二:人虎,其文炳也。君子豹,其文蔚也。人狸,其文萃也。狸變則豹,豹變則虎。

12、卷二:而不要仲尼,肆也。好而不要仲尼,說鈴也。君子言也無擇淫,擇則亂,淫辟。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孔子之道,其且易也。或曰:“童而之,白如也,何其且易?”曰:“其不奸奸,不詐詐也。如奸奸而詐詐有耳目,焉得而正?”多聞則守之以,多見則守之以卓。寡聞則無約也,寡見則無卓也。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絮三千,寒如之何矣!

13、卷二:君子之道有四易: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也,法而易言也。震陵雨,然後知夏屋之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後知人之郛郭也。古者墨塞路,孟子而辟之,廓如也。後之塞路者有矣,自比於孟子。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將誰使正之?”曰:“紛錯則懸諸天,言淆亂則諸聖。”或曰:“睹乎而折?”曰:“在人,亡則書,其一也。”

 

第三卷原文

1、卷三:修身以弓,思以矢,立的,奠而後必中矣。

2、卷三:人之性也善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也者,所以

3、卷三:或曰:“孔子之事多矣,不用,亦勤且乎?”曰:“天知命,不勤,知命。”

4、卷三:”。曰:“哉!哉!有意於慎也。”

5、卷三:人之,可也;使人信之,所不可也。是以君子強學而力行。珍其而後市,修其身而後交,善其而後成道也。

6、卷三:君子之所慎:言、

7、卷三:上交不,下交不可以有矣。或曰:“君子自守,奚其交?”曰:“天地交,物生;人道交,功成,奚其守?”

8、卷三:好大而不,大不大矣;好高而不,高不高矣。

9、卷三: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也哉!

10、卷三:子、董仲舒之才之邵也,使善不明,用心不

11、卷三:“仁、、智、信之用”。曰,“仁,宅也;,路也;,服也;智,也:信,符也。宅,由路、正服,明符,君子不斯得矣。”有意哉!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意而至者也。”

12、卷三:“治己”。曰:“治己以仲尼。”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不亦可乎。”

13、卷三:或曰:“田圃田者莠喬喬,思人者心忉忉。”曰:“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蒙。枯,糟莩沈,埴索,冥行而已矣。”

14、卷三::“何如斯之人?”曰:“取四重,去四之人。”曰:“何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有法,行重有德,貌重有威,好重。”“敢。”曰:“言輕則,行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淫。”

15、卷三:》多。或曰:“日昃不食肉,肉必;日昃不酒,酒必酸。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乎?”曰:“實無華則野,華無實則賈華實則禮。”山雌之肥,其意得乎!或曰:“回之瓢,如之何?”曰:“明明在上,百官牛羊,亦山雌也。暗暗在上,茹,亦山雌也,何其?千烏獲力也;瓢之氏德也。”

16、卷三::“犁牛之有以乎?”曰:“同。”“然何以不犁也?”曰:“致孝乎鬼神,不敢以其犁也,如圭刂羊刺豕,罷賓在其犁不犁也!”

17、卷三:有德者好問聖人。或曰:“德,奚其好仲尼也?”曰:“未能好仲尼故也。如好仲尼,則魯周矣。”

18、卷三::“人有倚孔子之,弦誦韓諸門乎?”

19、卷三:曰:“在夷貊引之,倚門牆則麾之。惜乎衣未成而轉為裳也。”

20、卷三:人耳不乎非,口不肄乎善。者耳無擇焉。或人”。

21、卷三:曰:“富生。”“者”?曰:“。”“人”?曰:“神。”人,則見眾人;人,則見賢人;乎天地,則見聖人。

22、卷三:天下有三好:人好己人好己正,人好己。天下有三人用家人用國檢人用天下。天下有三:由於情欲,入自禽:由於禮義,入自人;由於智,入自聖門

23、卷三::“士何如斯可以身?”曰:“其中也弘深,其外也括,可以身矣!”

24、卷三: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何元之有?

25、卷三:上士之耳乎德,下士之耳乎己。

26、卷三:言不,行不者,孔子焉。

 

第四卷原文

1、卷四:“道”。曰:“道也者,通也,不通也。”或曰:“可以?”曰:“適堯、舜、文王者正道,非、舜、文王者它道。君子正而不它。”或“道”。曰:“道若若川,航混混,不舍夜。”或曰:“焉得直道而由?”曰:“塗雖曲而通,川曲而通。”或曰:“事曲而通諸聖則乎?”

2、卷四:道、德、仁、,譬身乎?夫道以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以宜之,之,天也。合則渾離則散,一人而兼者,其身全乎!或“德表”。曰:“莫知作,上作下。”“請問禮莫知。”曰:“行於彼,而民得于此,奚其知!”或曰:“孰若無禮而德?”曰:“也。人而無禮,焉以德?”

3、卷四:“天”。曰:“吾於天見無為矣!”或:“雕刻形者匪天?”曰:“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商雕之,焉得力而給諸?”

4、卷四: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絕滅禮學,吾取焉耳。

5、卷四:吾焉明哉?惟可以明,它苓。大哉人,言之至也。之廓然四海,然不睹

6、卷四:人之言似於水火。或“水火”。曰:“水,之而益深,之而益;火,用之而明,宿之而彌壯。”

7、卷四:允治天下,不待五教,吾以帝、、舜

8、卷四:或曰:“太上法而治,法非所以治也。”曰:“荒之世,之,是以法始乎伏而成乎,匪伏匪禮義哨哨,人不取也。”

9、卷四::“八荒之也,也,孰是?”曰,“殷之以中。”或曰:“孰?”曰:“五政之所加,七之所,中於天地者此而往者,人也哉?”

10、卷四:人之治天下也,礙諸禮樂無則禽,異則貊。吾見諸子之小禮樂也,不見聖人之小禮樂也。

11、卷四:孰有不由,言不由舌?吾天常帝王之舌也。

12、卷四:智也者,知也。夫智用不用,益不益,贅虧矣?

13、卷四:深知器械、舟室之則禮由已。

14、卷四:“大”。曰,“非雷非霆,隱隱々,久而愈盈,屍諸聖。”

15、卷四::“道有因因乎?”曰:“可因,否革。”

16、卷四:無為”。曰:“奚哉!在昔虞、夏,襲堯之爵,行之道,法度彰,禮樂著,垂拱而天下民之阜也,無為矣。桀之後,纂,法度禮樂虧,安坐而天下民之死,無為平?”

17、卷四::“太古民耳目,惟其也,見則難蔽,聞則難塞。”曰:“天之肇降生民,使其目,是以。如有民,焉得而塗諸。”

18、卷四:“新敝”。曰:“新則襲之,敝之。”

19、卷四::“太古德禮懷嬰兒慕,駒犢從,焉以?”曰:“乎!不父。母也:父,敬也。母而不父,未若父母之懿也。”狙之家曰:“狙,不而屈人兵,舜也。”曰:“不而屈人兵,舜也;沾項漸襟,舜乎。玉而石者,其狙乎?”或:“狙詐與亡孰愈?”曰:“亡愈。”或曰:“子師則誰使?”曰:“得其道,天下狙詐鹹作使。失其道,天下狙詐鹹。故有天下者,而已矣!”或:“威震侯,于征之力也,如其亡?”曰:“威震侯,于狙可也。未若威震侯,而不也。”或曰:“何以征乎?”曰:“不得不征,不有《司法》乎?何必狙乎!”

20、卷四:申、,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狐狸、蚓不?或曰:“刀不利,,而砥,不亦可乎?”曰:“人砥,秦尚矣!”

21、卷四:或曰:“刑名非道邪?何自然也?”曰:“何必刑名,棋、擊劍、反目、眩形,亦皆自然也。由其大者作正道,由其小者作奸道。”

22、卷四:或曰:“申、之法非法?”曰:“法者,唐、虞、成周之法也。如申、!如申、!”

23、卷四:周、申、不乖寡人而漸諸篇,則顏氏之子、氏之其如台。

24、卷四:或曰:“周有取乎?”曰:“少欲。”“衍有取乎?”曰:“自持。至周罔君臣之,衍知於天地之雖鄰覿也。”

第卷五原文

1、卷五:“神”。曰:“心。”“請問之。”曰:“天而天,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者也。心之也,猶將測之,於人乎?於事乎?”“敢問潛心於。”曰:“昔乎,仲尼心于文王矣,之;顏淵心于仲尼矣,未耳。神在所而已矣。”

2、卷五: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物作

3、卷五:人心其神矣夫?操存,舍亡。能常操而存者,其惟人乎?

4、卷五: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致天下之大利,和同天人之,使之無間也。蟠於泥,其肆矣。哉,哉!之志也

5、卷五:或曰:“必欲天乎?”曰:“時飛則飛時潛則潛,既,食其不妄。形其不可得而制也?”

6、卷五:曰:“人不制,?”曰:“以不制為龍人以不手為聖人。”

7、卷五:或曰:“?”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其益可知也。故夫道非天然,應時而造者,益可知也。”

8、卷五:或曰:“《易》其一也,焉。至《》之不備過半矣,而者不知,惜乎《》序之不如《易》也。”曰:“彼也,可焉故也。如《》序,孔子末如之何矣。”

9、卷五:昔之》者,序以百,而《酒》之篇俄空焉。今亡夫!虞、夏之書渾渾爾,《商灝灝爾,《周》噩噩。下周者,其書譙乎!”

10、卷五::“人之不可使易知?”曰:“不可。天俄而可度,其覆物也矣。地俄而可物也薄矣。大哉,天地之為萬物郭,五為眾說郛。”或:“人之作事,不能昭若日月乎?何後世之訔訔也!”曰:“瞽能默,瞽不能之耳,狄牙能喊,狄牙不能之口。君子之言,幽必有乎明;必有乎近,大必有乎小,微必有乎著,無驗而言之妄。君子妄乎?不妄。”

11、卷五:言不能其心,不能其言,矣哉。惟人得言之解,得。白日以照之,江河以之,灝灝乎其莫之也。面相之,中心之所欲,通人之々者,奠如言。彌綸天下之事,久明,著古昔之??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故言,心也。,心也。聲畫形,君子小人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情乎!

12、卷五:人之渾渾若川。順則便,逆否者,其惟川乎?

13、卷五:或曰:“仲尼?何不能居世也,曾范、蔡之不若!”曰:“人者范、蔡乎?若范、蔡,其如何?”

14、卷五:或曰:“淮南、太史公者,其多知?何其也。”曰:“,人病以多知為雜。惟。”

15、卷五:,非也。言不,非言也。言、,多多矣!

16、卷五:或曰:“述而不作,《玄》何以作?”曰:“其事述,其書則作。”

17、卷五: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乎?九我《玄》文。

18、卷五:或曰:“《玄》何?”曰:“。”曰:“孰不仁?孰不為義?”

19、卷五:曰:“勿也而已矣。”

20、卷五:易”。曰:“存亡。”或人不。曰:“其人存易,亡則艱。延陵季子之于也,其庶矣乎!如弛,雖劄末如之何矣。如周之禮樂,庶事之也,每可以矣。如秦之禮樂,庶事之不也,每可以為難矣。”

21、卷五:衣而不裳,未知其可也;裳而不衣,未知其可也。衣裳其矣乎?

22、卷五:“文”。曰:“。”“武”。曰:“克。”未。曰:“事得其序之謂訓己之私之克。”

23、卷五:之而行,之而光者,其德乎?或曰:“知德者,何其光?”曰:“我知,之;不我知亦之,厥光大矣。必我知而之,光亦小矣。”

24、卷五:或曰:“君子病世而名,盍勢諸名卿,可也。”曰:“君子德名為幾

25、卷五:梁、、楚之君非不富且也,乎成名?谷口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其卿!其卿!”

26、卷五:“人”。曰:“知也。”曰:“焉?”曰:“太山之與蟻垤,江河之行潦,非也。大大佞,也。呼!能似者為無難。”

27、卷五::“有取乎?”曰:“德取,愆否。”“何德、愆?”曰:“言天、地、人,德也;否,愆也。愆,君子不出口。”

 

第六卷原文

1、卷六:“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之,明其悖乎!”

2、卷六:明其至矣乎?不實無耳也;不明,實無目也。“敢明。”曰:“眩眩乎,惟天為聰,惟天明。夫能高其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

3、卷六::“小每知之,可謂師乎?”曰:“是何師與?是何師與?天下小事不少矣,每知之,是謂師乎?也,知大知也。小知之矣。”

4、卷六:孟子疾而不入我室。或曰:“亦有疾乎?”曰:“摭我而不食我。”或“仲尼事其年,勞諸,病矣夫?”曰:“天非獨勞仲尼,亦自也。天病乎哉?天天,聖樂聖。”

5、卷六::“有麟,皆可、麟乎?”曰:“群之於也,群之於麟也,形性。群人之於乎?”

6、卷六:或曰:“甚矣!益於庸也。聖讀而庸行,盍去?”曰:“甚矣!子之不也。聖讀而庸行,焉。去之,也。秦者,非斯乎?投火。”或:“人何尚?”曰:“尚智。”曰:“多以智身者,何其尚?”曰:“昔乎陶以其智身者矣!箕子以其智武王《洪》,身者矣!”

7、卷六:仲尼,人也,或者劣,子貢辭而精之,然後廓如也。於觀書多亦何以

8、卷六:盛哉!成丕承也,文王懿也。或“丕承”。曰:“由小至大,不亦丕乎?革夏以天,不亦承乎?”“懿”。曰:“重《易》六爻,不亦乎?浸以光大,不亦懿乎?”

9、卷六:“命”。曰:“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也。人命。”“請問。”曰:“可以存亡,可以死生,非命也。命不可避也。”或曰:“氏之子,冉氏之。”曰:“以其避也。若立岩之下,而征病,行而招死,命乎!命乎!”

10、卷六: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

11、卷六:辰乎辰!曷,去之速也,君子兢

12、卷六:俗,敗則,姑息德。君子于言,慎於好,亟于。吾不之能動聾聵也。

13、卷六:“君子”。“在治曰若,在曰若。”或人不。曰:“未之思矣!”曰:“治則見亂則隱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明遴集,食其者矣!鳳鳥蹌蹌,匪之庭。”

14、卷六:龍潛升,其利乎?或曰:“何如可以利而亨。”曰:“未可而,不亦乎?可而升,不亦利乎?升在己,用之以,不亦亨乎。”或“活身”。曰:“明哲。”或曰:“童蒙活,何乃明哲乎?”曰:“君子所,亦越用明保慎其身也。如庸行翳路,衝衝而活,君子不也。”楚兩龔,其清矣乎!蜀沈冥。蜀之才之珍也,不作,不治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何以加舉茲以旃,不亦珍乎?吾珍也,居難為也。不慕由,即夷矣。何欲之有?

15、卷六::“堯將讓天下于由,由。有?”曰:“好大者之也。求於世而已矣!允舜之重,於由矣。好大累克,巢父耳,不亦宜乎?靈場之威,宜夜矣乎!”

16、卷六:翾翾其肆矣。或曰:“奚取于朱哉?”曰:“時來則來往,能能往者,朱謂與?”

17、卷六::“非作《說難》之而卒死乎說難,敢何反也?”曰:“說難蓋其所以死乎?”曰:“何也?”曰:“君子以禮動,以止,合則進,否退,乎不其不合也。夫人而其不合,所不至矣!”或曰:“之不合,非邪?”曰:“不由道,也;由道而不合,非也。”

18、卷六:“哲”。曰:“旁明厥思。”“行”。曰:“旁通厥德。”

 

第卷七原文

1、卷七:吾寡人之假者也。文之言之,假焉。或曰:“曷若之甚也?先王之道滿門。”曰:“不得已也,得已已矣。得已而不已者,寡哉!”

2、卷七:其心于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其心矣,未必人之道也。多聞見乎至道者,至也。多聞見乎邪道者,迷也。如之,美也,人而道。如小人之,不美也,道而人。

3、卷七::“五乎?”曰:“惟五經為辯天者莫乎《易》,事者莫乎《》,說體者莫乎《》,志者莫乎《》,理者莫乎《春秋》。舍斯,亦小矣。”

4、卷七:春木之兮,援我手之兮。去之五百,其人若存兮。或曰:“々者天下皆也,奚其存?”曰:“曼是也,天下之亡也久矣。呱呱之子、各々之,各。精而精之,是在其中矣!”

5、卷七:或曰:“良玉不雕,美言不文,何也?”曰:“玉不雕,璵璠不作器。言不文,典不作。”

6、卷七::“司有言,曰五不如《老子》之也,年不能身不能究其。”曰:“若是周公惑,孔子。古者之耕且,三年通一。今之也,非獨為藻也,又鞶帨在其《老》不《老》也。”或曰:“者之邪?”曰:“可解科。”

7、卷七:或曰:“君子聽聲乎?”曰:“君子惟正之;荒乎淫,拂乎正,沈而者,君子不也。”

8、卷七::“侍君子以博乎?”曰:“侍坐則聽言,有酒則觀禮。焉事博乎?”

9、卷七:或曰:“不有博弈者乎?”曰:“猶賢於已耳。侍君子者于已乎?君子不可得而侍也。侍君子,晦斯光,窒斯通,亡斯有,辱斯斯成。如之何於已也。”

10、卷七:天,不在六翮乎?拔而傅屍鳩,其累矣夫。

11、卷七:雷震乎天,薄乎山,徂乎方,雨流乎,其事矣乎?

12、卷七:魏武侯與吳起浮於西河,河山之固。起曰:“在德不在固。”曰:“美哉言乎!使起之固兵每如斯,太公何以加?”

13、卷七::“周九鼎,乎?”曰:“器也。器,待人而後。”

14、卷七:桓、文以下,至於秦兼,其無觀已。或曰:“秦無觀,奚其兼?”曰:“所謂觀德也。如兵,開闢,未有秦也。”

15、卷七::“用儒而削,何也?”曰:“不用儒也。昔在姬公用于周而四海皇皇,奠枕於京。孔子用於人章章,其侵疆。不用真儒故也。如用真儒,無敵于天下,安得削?”

16、卷七:灝灝之海,航之力也。航人楫,如航何?

17、卷七:或曰:“奔,沈流之航,可乎?”曰:“否。”或曰:“焉用智?”

18、卷七:曰:“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後索衣裘,不亦晚乎?”

19、卷七:者,其如乘航乎?航安,人斯安矣。

20、卷七:惠以厚下,民忘其死。忠以上,君念其。自後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哉,是言也!

21、卷七:或曰:“弘羊榷利而用足,盍榷?”曰:“譬父子,其父而榷其子,利,如子何?式之,不亦匡乎!”

22、卷七:或曰:“因秦之法,清而行之,亦可以致平乎?”曰:“譬琴瑟衛調,俾夔因之,亦不可以致韶矣。”

23、卷七::“秦之世,抱周之,益乎?”曰:“世寒,貂狐不亦燠乎?”

24、卷七:或曰:“炎之以火,沃之以,燠亦燠矣!”曰:“燠哉!燠哉!亦有寒者矣。”

25、卷七:非其而望之,非其道而行之,亦不可以至矣。

26、卷七:秦之有司,秦之法度;秦之法度,負聖人之法度。秦弘天地之道,而天地秦亦弘矣。

第八卷原文

1、卷八::“五百人出,有?”曰:“、舜、禹,君臣也而;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孔子而生。因往以推千一不可知也。”人有以天地而參諸身乎!

2、卷八::“人有乎?”曰:“有。”曰:“焉乎?”曰:“仲尼于南子,所不欲也;虎,所不欲敬也。所不,敬所不敬,不如何?”曰:“衛靈問陳何以不?”曰:“身,以通道也。如道而信身,天下不也。”

3、卷八:人重其道而祿人重其祿其道。人曰:“於道行?”人曰:“於祿?”

4、卷八:昔者有大臣,史失其名。曰:“何如其大也?”曰:“叔通欲制君臣之,征先生于,所不能致者二人。”曰:“若是,仲尼之開跡諸侯也,非邪?”曰:“仲尼開跡以自用也。如委己而人,準繩,焉得而用之。”

5、卷八::“孔子之侯有知其?”曰:“知之。”“知之不用?”曰:“不能。”曰:“知而不能用也,可得乎?”曰:“用之之,則棄其所,逆其所其所劣,捐其所能,衝衝如也。非天下之至,孰能用之!”

6、卷八:,“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乎之?”曰:“之後世君子。”曰:“如是,不亦乎?”曰:“人愈利而後人愈而後利。而不,蔽天地而不,能言之,莫能加也。貴無敵,富無倫,利孰大焉。”或曰:“孔子之道,不可小?”曰:“小則敗聖,如何!”曰:“若是去乎?”曰:“日。”曰:“日而去,何也?”曰:“由群之故也。不正,而不用。噫者,吾於庸邪,無為飽食安坐而厭觀也。由此之,夫子之日亦矣。”或曰:“君子日乎?”曰:“君子仕欲行其,居欲彰其道。事不,教不倦,焉得日?”

7、卷八::“其有周者,百世可知也。秦已周矣,不待夏而治者,其不乎?”曰:“人之言,天也,天妄乎?周者未欲太平也,如欲太平也,舍之而用它道,亦由至矣。”

8、卷八: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渾渾人之道,群心之用也。

9、卷八::“天地易,而人法之,何五之支?”曰:“支離蓋其所以易也。已已易,焉支焉?”

10、卷八:或曰:“益于庸也。”曰:“世人之益者,倉廩也,取之如。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山川、丘陵、草木、鳥魯,裕如也。如不用也,神明亦末如之何矣。”

11、卷八::“人占天乎?”曰:“占天地。”“若此,史也何?”曰:“史以天占人,人以人占天。”

12、卷八::“星有甘、石,何如?”曰:“在德不在星。德隆晷星,星隆晷德也。”

13、卷八:“大人”。曰:“大人。”“請問小。”曰:“事非禮義為小。”

14、卷八:人之言如天,人之言近如地。

15、卷八:玲其者,其玉乎?

16、卷八:人矢口而成言,肆而成。言可而不可而不可

17、卷八:周之人多行,秦之人多病。行有之也,病曼之也。周之士也,秦之士也

18、卷八:周之士也肆,秦之士也拘。

19、卷八:月未望則載魄於西,既望則終魄於。其溯於日乎?

20、卷八:彤弓矢,不有矣。

21、卷八:前世,清在下,莫近於斯矣。

22、卷八::“何如畏?”曰:“畏人。”“何如侮?”曰:“侮人。”夫與見侮,不由己。

23、卷八:禮難世”。曰:“世。如夷俟、居肆,角之哺果而啖之,奚其?或性或,及其名一也。”

24、卷八:弓之兮,弛而不失其良兮。或曰:“何也?”曰:“檠之而已矣。”川有防,器有見禮教之至也。

25、卷八:經營然後知之克立也。

26、卷八:楊蕩而不法,墨、晏廢禮,申、韓險化,衍迂而不信。人之材,天地也;次,山陵、川泉也;次,鳥魯草木也。

第九卷原文

1、卷九:“先知其于神乎?敢先知。”曰:“不知。知其道者其如,忽、眇、綿。”

2、卷九:先甲一日易,後甲一日

3、卷九::“何以治?”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也,身立政立矣。”

4、卷九::“政有?”曰:“思。”或“思”?曰:“昔在周公,征於方,四是王。召伯述,蔽芾甘棠,其思矣。夫桓欲徑陳不果濤塗,其矣夫。于政者其思而已矣。”

5、卷九::“何思?何?”曰:“老人老,孤人孤,病者,死者葬,男子人桑之思。若人老,屈人孤,病者,死者逋,田荒,杼空之謂斁。”

6、卷九:政日新。或人:“敢日新。”曰:“使之利其仁,之以名,引之以美,使之陶陶然之日新。”

7、卷九:“民所勤”。曰:“民有三勤。”曰:“何哉所三勤?”曰:“政善而吏,一勤也;吏善而政,二勤也;政、吏駢惡,三勤也。禽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帛。谷人不足於人不足於夜之謂惡政。”

8、卷九:人,文者也。服以彰之,藻色以明之,音以之,詩書以光之。豆不,玉帛不分,琴瑟不鼓不見聖人矣。

9、卷九:或曰:“以往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有?”曰,“有之。”

10、卷九:曰:“君少而庸君多,如守仲尼之道,是漆也。”曰:“人之法,未盛衰焉。昔者,有天下,,命舜、禹;夏、殷、周其子,不者卓矣!唐、虞象刑惟明,夏後肉辟三千,不者卓矣!堯親九族,萬國武桓桓,征伐四克。由是言之,不者卓矣。禮樂征伐,自天子所出。春秋之齊晉實予,不者卓矣!”

11、卷九:或曰:“人君不可不《律》、《令》。”曰:“君子為國綱紀其教化。之以仁,下不相之以廉,下不相之以正,下不相;修之以禮義下多德。此君子所當學也。如有犯法,在。”或苦。曰:“綱紀。”曰:“在於綱紀?”曰:“大作,小作,如羅網得一目而正?”

12、卷九:或曰:“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請問大器。”曰:“大器其猶規準繩乎?先自治而後治人之大器。”

13、卷九:或曰:“正何先?”曰:“躬工人。”

14、卷九:或曰:“政先後教。”曰:“於乎,天先秋而後春乎?先春而後秋乎?”

15、卷九:之步,雉之晨也,化其可以已矣哉。

16、卷九:民可使覿德,不可使覿刑。覿則純覿則亂

17、卷九:之致雨也,矣哉。曰:“乎!乎!”

18、卷九:“政核”。曰:“真,真偽則政核。如真不真,政不核。”

19、卷九:鼓舞物者,雷乎!鼓舞民者,令乎!雷不一,不再。

20、卷九:陶成天下之化,使人有士君子之器者也。故不遁於世,不於群。遁者,是人乎?

21、卷九:雌之不才,其卵矣;君之不才,其民野矣。

22、卷九:曰:“使子草律。”曰:“吾不如弘恭。”“草奏。”曰:“吾不如陳湯。”曰:“何?”曰:“必也律不犯,奏不剡。”

23、卷九: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剛則甈,柔則壞

24、卷九:亢,不中矣。是以惕,不及中則躍,其近於中乎!

25、卷九:人之道,譬日之中矣!不及未,過則昃。

26、卷九:什一,天下之中正也。多桀,寡貊。

27、卷九:井田之田,田也。肉刑之刑,刑也。田也者,與眾田之。刑也者,與眾棄之。

28、卷九:限,庶人田侯田,侯宅,食侯食,服侯服,人亦多不足矣。

29、卷九:為國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算乎?

第十卷原文

1、卷十::“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今何僚也?”曰:“近羲近和。”“孰重?孰黎?”曰:“羲近重,和近黎。”

2、卷十:始”。曰:“托也。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人也,而。夫欲讎偽者必假真。禹乎?乎?始乎?”

3、卷十:天”。曰:“落下閎營之,於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乎!乎!莫之能也。”

4、卷十:請問天』。”曰:“哉!哉!應難也。”

5、卷十::“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人曼。”或:“子胥、、蠡孰?”曰:“胥也,俾,破楚入郢,鞭,藉,皆不由德。諫齊不式,不能去,卒眼之。、蠡不強諫而山,俾其君社稷之而童,又終斃吳皆不足邵也,至蠡策而遁,肥矣哉!”或陳勝吳廣”。曰:“。”曰:“不若是秦不亡。”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

6、卷十::“六國並,其已久矣。一病一瘳,迄始皇三而咸,激、地保、人事乎?”曰:“具。”“請問事。”曰:“孝公以下,兵力,以食六,事也。”“保。”曰:“東溝大河,南阻高山,西采雍、梁,北鹵涇垠,便申,否蟠,保也。”“激。”曰:“始皇方斧,相方刀,六方木,相方肉,激也。”

7、卷十::“秦伯列,卒吞天下,而赧曾以制乎?”曰:“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莫差於僭,僭莫重於祭,祭莫重於地,地莫重於天,襄、文、宣、其兆也。昔者,襄公始僭,西以祭白帝;文、宣、宗,興鄜、密、上、下,用事四帝,而天王不匡,反致文、武胙。是以四疆之各以其力侵,攘肌及骨,而赧何以制秦乎?”

8、卷十::“政二十六,天下擅秦。秦十五而楚,楚五。五十,而天下三擅,天邪?人邪?”曰:“具。周建子弟,列名城,班五爵,流之十二,當時雖,得乎?六蚩蚩,嬴弱姬,卒之屏。嬴擅其政,故天下擅秦。秦失其猷,侯置守,守失其微,天下孤睽。氏暴,改宰侯王,故天下擅楚。擅楚之月,有漢創業山南,發跡三秦,迫,故天下擅:天也。”“人。”曰:“兼才尚,右動謹,人也。”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

9、卷十::“楚垓下,方死,曰:『天也。』乎?”曰:“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天曷故焉。”

10、卷十::“秦、楚既天典命矣,秦灞上,楚分江西,興廢何速乎?”曰:“天胙光德而明忒。昔在有熊、高、高辛、唐、虞、三代,懿,故天胙之,神明主,且著在天庭,是生民之也,厥饗國。若秦、楚強鬩,胎藉三正,播其虐于黎苗,子弟且欲之,於民乎?於鬼神乎?未速也!”或:“仲尼大天曷不胙?”曰:“土。”“然舜、禹有土乎?”曰:“舜以作土,禹以舜作土。”

11、卷十:人表”。曰:“威,表也;德行忠信,也。”

12、卷十::“帝初劉龕救河北。二方分崩,一一合,秦得人,如何?”曰:“人無為秦也,久矣。”

13、卷十:信、黥布皆立,南面孤,卒窮時戮,乃勿乎?或曰:“勿則無名,如何?”曰:“名者,令名也。忠不而躬逆,焉攸令?”

14、卷十:“淳於越”。曰:“伎曲。”“請問。”曰:“始皇方虎磔,噬士猶臘肉也。越亢眉,終無撓辭,可伎矣。仕妄之,食妄之粟,分妄之,自令之而不,可曲矣。”

15、卷十::“茅焦之死,使始皇奉左之乘。蔡生欲安,不能移,又亨之,其者未辯與?”曰:“生舍其木侯而人木侯,亨不亦宜乎?焦逆守之,雖辯虎牙矣!”

16、卷十::“甘之悟平、勃,皆以十二,戊、良乎?”曰:“才也戊、良,不必父祖。”

17、卷十::“食其說陳留,下敖說齊罷曆,何也?襲齊,以身脂鼎,何也。”曰:“夫也者,自也。如人,矣!”

18、卷十::“蒯通抵信,不能下,又狂之。”曰:“方遭信,如其抵!”曰:“可抵乎?”曰:“者司,小人司乎?”

19、卷十::“李斯忠,胡亥刑,忠乎?”曰:“斯以留客,至作相,用狂人之言,浮大海,立高之邪沙丘之正,阿意督,焉用忠?”“霍?”曰:“始元之初,少帝之微,摧燕、上官之處廢興之分,堂堂乎忠,矣哉!至,不矣。”

20、卷十::“唐面文帝得廉、李牧不能用也,乎?”曰:“彼有激也。屈帝尊,信夫之,至、牧,曷不用哉?”“德?”曰:“罪不孥,不女,不新,陵不。”

21、卷十:“交”。曰:“仁。”、耳”。曰:“光初。”“、灌”。曰:“凶。”

22、卷十:“信”。曰:“不食其言。”“人。”曰:“荀息、、公子杵臼,秦大夫穆公之。””。曰:“事得其宜之謂義。”

23、卷十::“季布忍焉,可也?”曰:“能者之,明哲不也。”或曰:“布之急,明哲之如何?”曰:“明哲不終項仕。如終項仕,焉攸避?”或”。曰:“人所不能。”“人。”曰:“顏淵、黔、四皓、玄。”者”。曰:“相如申秦而屈廉布之不倍,朱家之不德,直不疑之不校,之通使。”

24、卷十:“臣自得”。曰:“石太,金將軍張衛將軍之慎,丙大夫之不伐善。”“請問臣自失。”曰:“李貳師執貳,田祁濫帥韓馮翊之訴蕭京兆之犯魏。”

25、卷十:“持滿”。曰:“扼欹。”

26、卷十:裸葬以世。曰:“世以,裸乎?如世,尚矣。”或“《周官》”?曰:“立事。”“《左氏》”?曰:“品藻。”“太史史”?曰:“實錄。”

第十一卷原文

1、卷十一::“之徒乎在?”曰:“。”或曰:“曷不?”曰:“攀龍鱗,附翼,巽以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如其!如其!”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所不所不,文章亦不足矣。

2、卷十一:君子德,小人力。或德”。曰:“舜以孝,禹以功,陶以,非德邪?”“力”。“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拚牛,非力邪?”或“勇”。曰:“也。”曰:“何也?”曰:“也者,也。若荊軻,君子盜諸。”“請問之勇。”曰:“勇於而果於德,不以富、貴賤、死生其心,於勇也,其庶乎!”

3、卷十一:而不制,相如制而不亻

4、卷十一:鄒陽”。曰:“未信而分疑,慷罿矣哉!”

5、卷十一::“信陵、平原、孟、春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奸臣竊國命,何其益乎?”樗子之知也,使知如葬,吾以疾

6、卷十一:“周之、赧以成周而西,秦之惠文、昭襄,以西山而東並,孰愈?”曰:“周也羊,秦也狼。”“然狼愈?”曰:“羊狼一也。”

7、卷十一::“蒙恬忠而被,忠奚可也?”曰:“山堙,起洮,擊遼水,力不足而死有,忠不足相也。”

8、卷十一::“其智矣乎,以人易。”曰:“誰謂智者?以易宗。不,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見擔石矣,未也。”

9、卷十一:白起不仁,奚用也。平之,四十人死,蚩尤之,不於此矣。原野人之肉,川流人之血,不仁,奚用!“翦?”曰:“始皇方,而翦牙!”

10、卷十一::“要?不以家辭國。”曰:“也,火妻子,以求反于忌,蛛蝥之也。焉可也?”“政?”“為嚴氏犯,刺相累,曼面姊,實壯士之靡也,焉可也?”“?”“丹奉於期之首、燕督亢之,入不之秦,刺客之靡也,焉可也?”

11、卷十一::“、秦乎鬼穀術,而縱橫言,安中者,各十年,是夫?”

12、卷十一:曰:“人也,惡諸。”曰:“孔子、秦行,何如也?”曰:“甚矣!鳳鳴翰也。”“然為歟?”曰:“而不解,子貢恥諸而不富、秦恥諸。”

13、卷十一:或曰:“、秦其才矣乎!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曰之,亦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14、卷十一:美行:公、綺裏季、夏公、甪裏先生。言敬、陸賈正:王陵、申屠嘉。折;周昌、汲黯。守儒:固、申公。災異:董相、夏侯、京房。或、曹”。曰:“,曹也。”“滕、灌、樊、?”曰:“介。”“叔通?”曰:“人也。”“爰盎?”曰:“忠不足而。”“晁?”曰:“愚。”“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殖?”曰:“蚊。”曰:“血三千,使捋疏、水、褐博,沒齒無愁也?”或“循吏”。曰:“吏也。”“遊俠?”曰:“竊國靈也。”“佞幸?”曰:“不料而已。”

15、卷十一:“近世社稷之臣”。曰:“若子房之智,平之悟,侯勃之果,霍將軍之勇,之以禮樂社稷之臣矣。”

16、卷十一::“公弘、董仲舒孰?”曰:“仲舒欲而不可得者也,弘容而已矣。”

17、卷十一:“近世名卿”。曰:“若廷尉之平,京兆之,尹扶,王子之介,斯近世名卿矣。”“。”曰:“若侯之守,平、冠之征伐,博之持重,可近世名矣。”“請問古。”曰:“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輿屍、血刃,皆所不也。”

18、卷十一:張騫武之奉使也,執節沒身,不屈王命,古之使,其。世稱東方生之盛也,言不純師,行不表,其流遺書,蔑如也。或曰:“者也。”曰:“昔之者,吾矣,又其行矣。”或曰:“道多端。”曰:“固也!行,不逢其也。行,不逢其也。行,而不逢其也。昔者箕子之漆其身也,狂接輿之被其也,欲去而恐罹害者也。箕子之《洪》.接輿之歌也哉!”或:“方生名過實者,何也?”曰:“應諧,不,正德。應諧,不似哲,正似直,德似。”“請問名。”曰:“詼達。”“比?”曰:“非夷尚容,依玩世,其滑稽之雄乎!”或:“柳下惠非朝?”曰:“君子之不恭。古者高餓顯,下祿隱。”

19、卷十一:,仁之也;妄也。仁近原,賊義鄉訕

20、卷十一::“子,蜀人也,人。”曰:“有李仲元者,人也。”“其人也,奈何?”曰:“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曰:“不夷不惠,可否之也。”“如是,奚名之不彰也?”曰:“仲尼,西山之與東國?”曰:“王禹遇仲尼乎?”曰:“明星皓皓,藻之力也?”曰:“若是,不自高?”曰:“皓皓者,己也;引而高之者,天也。子欲自高邪?仲元,世之也。其貌者,如也;其言者,愀如也;其行者,穆如也。鄲聞以德人矣,未以德於人也。仲元,畏人也。”或曰:“育、。”曰:“育、也,人畏其力,而侮其德。”“請條。”

21、卷十一:曰:“非正不,非正不,非正不言,非正不行。夫能正其視聽言行者,昔吾先之所畏也。如,言不言,行不行,有育、,其!”

第十二卷原文

1、卷十二::“君子言成文,動則成德,何以也?”曰:“以其中而彪外也。般之斤,羿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不行,行必有也。”或:“君子之柔。”曰:“君子于仁也柔,於。”

2、卷十二::“航不漿,有?”曰:“有之。”或曰:“大器固不周於小乎?”曰:“斯械也,君子不械。”

3、卷十二::“孟子知言之要,知德之”。曰:“非知之,亦允蹈之。”或曰:“子小子,孟子非子乎?”曰:“子者,以其知於孔子者也。孟子乎?不。”

4、卷十二:或曰:“卿非家之也;至於子思、孟哉!”曰:“吾于卿,與見異戶也,惟。”

5、卷十二:牛玄白,而角,其升諸廟乎?是以君子全其德。

6、卷十二:“君子似玉”。曰:“純淪溫潤,柔而,玩而廉,乎其不可形也。”或曰:“仲尼之,周而不泰,大而不小,用之牛鼠也。”曰:“仲尼之道,也,經營入大海。它人之道者,西北之流也,綱紀夷貊,或入於沱,或。”

7、卷十二:淮南之用,不如太史公之用也。太史公,有取焉;淮南、取焉。必也,儒乎!乍出乍人,淮南也;文用寡,卿也;多不忍,子也。仲尼多愛義也;子奇也。

8、卷十二:或曰:“甚矣!傳書之不果也。”曰:“不果不果矣,又以巫鼓。”或:“人之言,炳若丹青,有?”曰:“!是何言?丹青初炳,久渝。渝乎哉?”

9、卷十二:或曰:“人之道若天,天有常矣,奚人之多也?”曰:“人固多。子游、子夏得其矣,未得其所以也;宰我、子得其言矣,未得其所以言也;顏淵得其行矣,未得其所以行也。人之、言、行,天也。天其少乎?”

10、卷十二:或曰:“人自恣?何言之多端也。”曰:“子未睹禹之行水?一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行,獨無礙乎?如何直往也!水避礙則通于海,君子避礙則通於理。”

11、卷十二: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而忘人之好。

12、卷十二:或曰:“子於天下則誰與?”曰:“者乎!”或曰:“夫位也,慕夫祿也,何其?”曰:“此也,非也。夫也者,於道,慕于德,殷之以仁,退而退,日孳孳而不自知倦者也。”或曰:“進進則聞命矣,請問退。”曰:“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或曰:“若此,何少於必退也?”曰:“必,必退易也。,退以難儷也。”或曰:“人有死生,同富,等貴賤,何如?”曰:“作此者,其有乎?信死生富同,貴賤等,吾以為囂囂。”

13、卷十二: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

14、卷十二:人必先作,然後人名之;先求,然後人之。人必其自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自,仁之至也。自敬,之至也。未有不自敬而人敬之者也。

15、卷十二::“不亦乎?”曰:“。”曰:“人可乎?”曰:“物以其性,人以其仁。”

16、卷十二::“人言仙者,有乎?”“,吾聞虙羲、神農歿帝、、舜殂落而死,文王,;孔子,城之北。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亦益子之矣!”或曰:“人不仙,厥術異也。人之于天下,一物之不知;仙人之于天下,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死也。”

17、卷十二:或曰:“世仙,焉得斯?”曰,“乎者,非囂囂?惟囂囂為能使無為有。”或“仙之”。曰:“也,有與無,非也。也者,忠孝之也。忠臣孝子,乎不。”

18、卷十二::“可益乎?”曰:“德。”曰:“回、牛之行德矣,曷之不益也?”曰:“德,故。如回之,牛之也,焉得?”

19、卷十二:曰:“。”曰:“彼妄也,君子不妄。”

20、卷十二: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自然之道也。

21、卷十二:君子忠人,己乎?小人欺己,人乎?

第十三卷原文

1、卷十三:孝,至矣乎!一言而人不加焉。

2、卷十三:父母,子之天地天何生?地何形?天地裕於物乎?物裕於天地乎?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

3、卷十三:不可得而久者,事也。孝子日。

4、卷十三:孝子有祭乎?有乎?夫能存亡形,者,惟也。故孝子之于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人而不祭,豺乎!

5、卷十三:“子”。曰:“死生盡禮,可能子乎!”

6、卷十三:曰:“石、石建,父子之美也。是父,是子;是子,是父。”或曰:“必也,乎?”曰:“與堯無子,舜父,不如父舜子也。”“子有含菽絮而致滋美其以求孝也。人曰,如之何?”曰:“假儒衣,服而之,三月不,孰曰非儒也?”或曰:“何以處偽?”曰:“有人作,則輟謂偽人者,其作而已矣。”

7、卷十三:名之名,其至矣乎!名之名,其次也。

8、卷十三:“忠言嘉”。曰:“言合稷、契之忠,陶之嘉。”或曰:“邵如之何?”曰:“亦勖之而已,庳秦、、鞅、斯亦忠嘉矣。”

9、卷十三:、舜之道皇兮,夏、殷、周之道兮,而以延其光兮。或曰:“何也?”曰:“、舜以其,夏以其功,殷、周以其伐。”

10、卷十三:或曰:“食如,衣如,朱輪駟馬,金朱煌煌,已泰乎?”曰:“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泰。不由其德,五,半通之,亦泰矣。”天下通道五,所以行之一,曰勉。

11、卷十三:或曰:“力有扛洪鼎,揭旗。知、德亦有之乎?”曰:“百人矣。德諧頑嚚讓萬國,知情天地,形不,百人乎?”

12、卷十三:“君”。曰:“明光。”“臣”。曰:“若。”“敢也?”曰:“君子在上,明而光其下;在下,則順而安其上。”

13、卷十三:或曰:“人事乎?”曰:“人德之事,異亞之。故常修德者,本也;見異而修德者,末也。本末不修而存者,未之有也。”

14、卷十三: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心矣。

15、卷十三:聞諸傳,老戒之在得。年高而德邵者,是孔子之徒

16、卷十三::“德有始而無終始也,孰?”曰:“先病而後瘳乎?先瘳而後病乎?”

17、卷十三:“大”。曰:“小。””。曰“。”未。曰:“天下大,治之在道,不亦小乎?四海為遠,治之在心,不亦乎?”

18、卷十三:“俊哲、洪秀”。曰:“知哲人之俊,秀德行之洪。”君子動則擬諸事,事則擬諸禮

19、卷十三:“群言之,群行之宗”。曰:“群言之,德言也;群言之宗,德行也。”

20、卷十三:“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及《溫溫乎,其和可知也。”

21、卷十三:周康之頌聲作乎下,《雎》作乎上,治也。桓之時縕,而《春秋》美邵陵,習亂也。故則傷也。習亂好始洽也。

22、卷十三:德其可矣。支之南,大夏之西,東鞮、北女,來貢其珍。德其可矣,世焉。

23、卷十三:芒芒德,慕,上也;武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國喪師次也。

24、卷十三:麟之儀儀師師,其至矣乎!螭虎桓桓,??,未至也。

25、卷十三:或曰:“凶々北夷,被我純繢我金犀,珍膳糊,不亦享乎?”曰:“昔在高、文、武,實為兵主。今稽首臣,稱為北蕃,是之神,社稷之也,可不享?”

26、卷十三:堆以西,大漠以北,夷、夷,郡家不也。

27、卷十三:朱崖之,捐之之力也。否易我衣裳。

28、卷十三:君人者,在殷民阜,明道信,致帝者之用,成天地之化,使粒食之民粲也,晏也。享於鬼神,不亦乎?

29、卷十三:天道功。或功”。曰:“日一日,考曰功。”或曰:“君逸臣,何天之?”曰:“于事逸,于道則勞。”

30、卷十三:周公以,未有公之懿也,勤勞則過於阿衡。

31、卷十三:漢興二百一十而中天,其庶矣乎!辟以本之,校以教之,禮樂以容之,輿服以表之。其井、刑,勉人役,唐矣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