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发布新版癌症死亡分布图

 黎明小子 2013-07-08
 
 

  本报讯 癌症已连续6年位居北京人死因首位。北京市卫生局昨天发布《2012年北京居民健康白皮书》,本市最新版癌症死亡分布图也随之问世,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的区有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门头沟。

  市卫生局调查,本市居民癌症发病率仍在缓慢地持续上升。北京市户籍人口报告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03.25/10万,比上一年上升0.44%,且男性高于女性。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男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发病居第一位,其次是结肠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其中前列腺癌由2010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居第一位,其次为肺癌、结肠直肠癌、甲状腺癌及子宫体癌,其中女性甲状腺癌由2010年的第五位升至第四位。2011年,北京市城区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5988例,占新发病例的67.6%,发病率为329.67/10万;郊区报告12460例,占新发病例的32.4%,发病率为259.83/10万。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与上年相同,依然是丰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最低的依然是延庆县。

  在“2012年北京市各区县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布图上记者看到,预示死亡率较高的、颜色最深的区有6个,分别为丰台、石景山、朝阳、西城、东城、门头沟。对此有关人士解释,这是为了使公众能一目了然看懂全市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情况,市肿瘤防治机构和市疾控中心绘制了“本市居民癌症死亡分布图”,根据16个区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多少,用不同颜色加以标示。但是不同区域颜色的深浅并不代表这个地方一定是癌症的高发区,因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其致病过程至少10年以上,而目前本市人口流动趋势明显,人户分离情况突出,新城发展较快,人口集中和老龄化程度较高都会导致在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得到体现,因此在疾病的形成中人口迁移在所难免,居住在“颜色较深”地区的居民不必对生活环境产生致癌恐慌。

  记者注意到,2012年肺癌、肝癌、结肠直肠癌和肛门癌列为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三位,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1.1%、10.6%和9.7%。在年龄分布上,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55岁以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5岁之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释疑

  癌症死亡分布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被访人: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市疾控中心业务办公室主任黄若刚

  疑问一:北京居民癌症发病和死亡分布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答:市卫生局有一个居民癌症发病、死亡信息统计平台,各大医院通过医保专用加密网定期传送到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和市疾控中心,对居民癌症发病和死亡进行统计,并与以往数据进行对比。两个部门根据患者、死者的户籍所在地,绘出本市居民癌症死亡分布图和癌症发病率分布图,以便公众能对本市癌症发病情况一目了然。

  疑问二:请问为什么丰台癌症死亡率最高、连续两年发病率最高,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原因?

  答:应该不止是两年,丰台一直是癌症发病率比较高的地方,不过也不是高很多,与其他区县相比,发病率高出不到10/10万。目前尚不能肯定癌症高发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因为要寻找原因,还需要做长时间、大样本调查研究。癌症属于慢病,其致病过程可长达10年、20年,需要研究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居民开展长期的跟踪对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环境因素、饮食规律、生活习惯等。

  相关

  男性腰围超标1寸多

  患冠心病等风险大增

  北京市卫生局昨天发布的《2012年北京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本市30岁以上男性居民平均腰围超标1寸多。这意味着,超重、肥胖正在困扰这一人群,使得他们罹患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定义,男性腰围正常值为小于85厘米,女性为小于80厘米。而记者在刚刚发布的“本市18-79岁常住居民平均腰围水平”图表上看到,本市男性平均腰围为88.7厘米,超出正常值3.7厘米,也就是超过了1寸(1寸等于3.3厘米)。其中40岁男性腰围超标最离谱,为5.1厘米。女性人群在40岁时腰围达到79.9cm,达到正常标准的临界值,50岁以上年龄组腰围开始超标。与此同时,本市18-79岁常住居民的体重指数平均值为25.19kg/m2,也已经超出了正常值18.5-23.9kg/m2的标准。

  专家指出,腰围超标是肥胖、超重的预警指标之一,这意味着他们罹患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另外一组数据也印证了专家的判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本市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35-44岁男性人群,三年中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增加了30.3%。

  专家表示,腰围变粗、体质超出正常标准,这都提示居民患慢性病的威胁增大,需要大家高度重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中小学生伤害中跌伤最多

  2012年健康白皮书的一个新增内容就是居民健康素养的数据。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12年的健康白皮书中首次增加了学生伤害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本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2.87%,城区发生率高于郊区,男生高于女生,发生年龄在初中最高,跌伤为最主要伤害类型,占到了57.22%,其次为钝器伤(9.93%)和锐器伤(9.32%),伤害的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23.72%)和操场、体育馆(22.83%)。

  人均医疗花费比例上升

  2012年政府办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384.4元,与2011年(365.7元)相比上升5.1%。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为17494.7元,与2011年(16550.6元)相比上升5.7%。据了解,政府办综合医院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费用增幅采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可比价格计算。

  2012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35岁,比2011年(81.12岁)增长了0.23岁,与市政府《健康十年规划》中居民期望寿命比2009年(80.47岁)增长1岁的目标越来越接近了。

  出生缺陷增两倍

  2012年健康白皮书妇幼保健部分中给出了一组数据,2012年北京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为7.1%,比2003年下降了92.8%,与此相反,2012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却由1996年的5‰上升到14.8‰,而流动人口的出生缺陷率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达26.4‰。

  诸如遗传及先天性疾病,像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低下等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增高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愿婚检实施以来性传播疾病如孕期梅毒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本组撰文/本报记者 赵新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