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药增补地方心切 数量或超预期

 新浪博客了 2013-07-09
基药增补地方心切 数量或超预期

  7月1日,青海省卫计委在全国率先公示了2013年该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增补数量为200种。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在上半年先开展“回头看”工作,不急于增补,控制数量。下半年第一天,青海立马发布增补目录,地方增补的心情之切可见一斑。
  而据记者了解,心切的不只是青海,广东增补目录已经在内部形成讨论稿、江苏已经遴选完成,其余众多省份也已处在遴选阶段。
  从数量上看,青海等省的增补目录数量普遍超过市场预期。而据记者了解,部分省份增补数量可能更多。相关企业对此态度不一,但学者担心在最终执行过程中,能否规避以往增补产品在招标采购中遭遇的尴尬。
  数量或超预期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在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省上半年主要开展“回头看”工作,不忙增补目录。随后下发了《基层药品增补“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指出目前各地增补药品数量总体偏多,今后确保纳入增补范围的品种既要符合遴选原则和要求,也要具有地方防治特色,保持数量和结构合理。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随着新版目录的实施,今后各地增补药品的数量应该总体回落。
  6月中旬,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对原省增补品种进行梳理。而且,为了进一步摸清上阶段基药增补目录的实施效果,确保临床用药,大部分省份明确了过渡期间上一轮基药增补品种的采购等政策措施。
  在一系列措施之下,外界普遍预期,国家卫计委对各省增补目录的放开态度将从严,像前一版基药中各省大量增补的情况不会再现。
  而青海公示的增补目录中,与2011年相比,青海省纳入基本药物增补目录的有103个品种,分析人士发现,新的增补目录化学药增加30种左右,中成药增加近30种,原增补目录中有3种化学药和2种中成药被剔除,极具地方特色的藏药由20种扩容至60种。品种数量超出业界普遍预期。
  但是,按照青海省卫计委官网相关材料,药政司对该省基药增补的工作程序、品种和结构、招标采购、供应配送、使用管理等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充分肯定。
  检查组认为,增补药品结构合理,品种数量控制严格,品种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有效维护国家目录的主导地位。
  青海省基药增补目录的落地,宣告了新一轮基药增补逐渐进入高潮。据记者了解,截至6月中旬,全国已有超过10个省份完成了“回头看”的相关工作,基药增补工作进入品种遴选或目录讨论阶段。广东基药增补目录内部讨论稿显示,广东增补的品种总共达到269种,中成药129种,化学药140种,总品规数达到589种;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基药增补品种遴选已经完成。
  老问题能否解决?
  对于即将在全国展开的基药增补工作,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董事长张春波认为,如果地方确实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充分考虑医院的用药需求,并且有办法解决过去基药增补目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再对数量和品规进行确定是没有问题的,基药增补不能仅仅看数量。
  山西普德药业董事长胡成伟则表示,地方基药增补目录的制定是一个摸索过程,应待成熟之后再出台增补目录。而在增补数量上,如果增补目的是以用药需求为主导,则是合理的;如果以地方利益为主导,则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但有学者分析认为,如果上述各省增补数量确切,说明地方对药品数量的需求仍然强烈,“以药补医”的旧格局仍将延续,强者恒强局面难以改变,独家或类独家品种仍大行其道。
  基药数量由307种扩展到520种,增加部分主要是各省上一轮增补中较多被纳入的品种,此举已经是国家考虑地方用药需求而进行的调整;如果在520之上,再进行数百种品种的大范围增补,无疑会使用药选择大幅增加,但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有如此大的品种需求?如果考虑大医院用药,国家强制要求大医院基药使用金额占比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全额报销带来的财政支付压力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存在什么样的需求,值得思考。
  而有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原307个品种的目录执行过程中,很多省份地方增补基药占到了当地基药销售金额的六成以上。如江苏省2012年基药市场规模55.7亿元,省增补基药销售额达到34亿元,占比62%,出现了头孢唑肟等多个销售额过亿的超级大产品。
  在行业影响方面,如果基药增补仍按照过去有较大范围的纳入,对企业而言是利好还是利空也难有定论。
  张春波表示,进入增补目录首先用量必然大涨,但如果产品竞价能力不强,则价格会受到抑制,在全国招标过程中的价格体系如何维护需要衡量。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首先,独家品种会大幅度受益,这在上一轮基药增补中已经得到证明。另外,如广东等在招标采购中采用基层医院和高端医院“上下联动”做法的省份,基药增补大范围扩容之后,相关产品的非基药部分的招标推广将困难重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