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之蔷: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夷平面

 璇琮坑 2013-07-09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撰文/单之蔷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夏日的清晨,如厚棉被一样的浓雾覆盖在巴音布鲁克的草原上,开都河及其河汊在其间迂回前行。巴音布鲁克以湿地取胜,正如它在蒙语里的意思:水源丰富。这得益于它的特殊地形:湿地位于中天山尤尔都斯盆地底部,发源于中天山最高峰额尔宾山的开都河自西向东穿过盆地,并在途中吸纳自四周的雪山上流下来的大小河流。典型的天山高位山间盆地的高山草甸(最低海拔2390米)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它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巴音布鲁克遗产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面积为10.9448万公顷,中心坐标:N42°47'53" ,E84°09'50"。摄影/马秦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秋天的草原更接近游牧的精神特质:近于永恒的宁静。天际处乌云和阳光的缝隙里,一道从天而降的雨幕使这宁静更显肃穆。这里是天山为牧民筑造的家园,草原上的车辙显示了牧民的活动路径:从近处夏天居住的蒙古包和冬天居住的土墙房,引向远处牛羊活动之地,接着前行,至更远处深山里的夏牧场。以天山为界,新疆分南、北两部分。但这道界线并不真正是一道“线”,而是千峰万壑、重峦叠嶂,中间躺着无数肥美的河谷、盆地,以及牧民生活其间的草原。摄影/宋琦

          在喀拉峻,我对天山美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发现天山之所以美的又一个奥秘,这个奥秘涉及一个挺吓人的专业词汇——夷平面。天山的南北坡都广泛发育有沿东西方向展开的三级夷平面,一级级夷平面就是一个个台阶和观景台。

          开始我没理睬夷平面这个问题,我以为这是地质学方面的专业问题,可以不管它,后来我发现它很重要,它是理解天山之所以美的又一把钥匙。甚至可以说,没有夷平面的概念,不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天山,你就很难欣赏天山的美。或者说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来说说“夷平面”这个概念。其实这个词也没什么难懂的地方,所谓“夷平面”,就是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比如河流所携泥沙沉积造成的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准平原等。夷平作用包括剥蚀作用(降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高地)和堆积作用(填平地球内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低地)。

          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曾把天山形容为一架手风琴,开开合合。开的时候,地壳减薄成洋;合的时候,地壳褶皱成山。天山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经历了一个“褶皱隆起—剥蚀削平—断块隆升”一波三折的过程。先隆起成山,山后来又被剥蚀削平,形成一个广大的夷平面。后来造山运动又开始了,这回天山不是像上次那样呈褶皱状态隆起成山,而是分级、分层次地呈断块上升成山。原来统一的夷平面被分成三级,阶梯状上升,形成了今日天山的大致轮廓。当然,今日天山还经历了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以来的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干燥剥蚀等各种外营力的作用,才形成了现在这种群峰林立、沟壑纵横、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夷平面阶梯状展现的地貌形态。无论后期的外力对天山进行怎样的加工修饰,因为原来夷平面的存在(尽管被分成了三级),天山展现在大地之上的,是一种沿东西方向水平延展、绵延不绝的形态,中间并无大的间断(不像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形成了几个海拔8000米以上、以雪峰为中心的山簇)。这种中间无重大间断、东西向展布几千公里的大山,特别适合展示地表景观的垂直地带性规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地表上的景观沿垂直方向呈带状依次更替。天山的三级夷平面不仅是欣赏天山呈带状分布的景观的最好观景台,而且每一级夷平面都是天山垂直自然带的组成部分。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经年累月的风沙和雨水将西喀拉峻所在的夷平面切出万千沟壑,沟谷岩石裸露,坡顶被草原和牧道覆盖。光线在这微微起伏的地形里制造了柔和的明暗对比,使浑圆的坡顶如人体,草原如光洁的肌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人体草原”,但居住其上的哈萨克牧民只是朴素地称之为“琼库什台”,意为大平台,与地理学上的夷平面异曲同工。摄影/李学亮(第一张) 宋琦(第二、第三张)

    一条山脉能否远观,是衡量这条山脉是否伟大、壮丽的标准。

          我们登上喀拉峻大草原,深深地被它的辽阔和平坦所震撼。喀拉峻的高山草甸(草甸其实就是老百姓眼中的大草原,但是专家们对“草原”和“草甸”进行了区分)就出现在天山的第三级夷平面上。若是没有这种夷平面,高山草甸这个自然带不会展现得这么宽广,会被压缩在很窄的山坡上。站在喀拉峻夷平面的大草原上,你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欣赏像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样辽阔的风景。但这草原是天山山脉自然带中的一部分,中间有一道道河流在奔腾。我们顺着草原上的两道车辙走去,突然,车辙终止了,脚下出现了令人目眩的峡谷。在悬崖边上抬头望去,可以看到峡谷对面天山起伏的雪岭冰峰和一道道冰川。绵延的冰雪带之下,还看到了那墨绿色的雪岭云杉自然带。其实雪岭云杉林带是出现在亚高山草甸自然带下面的河谷边坡上的,山顶是平坦浑圆的广阔夷平面。远看过去,夷平面上是像毛茸茸的绿毯一样的草原,墨绿色的雪岭云杉带与草原马赛克似的交错分布。当地人把这种景观称为“花斑森林”,其实也可以叫做“花斑草原”。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夷平面:欣赏天山之美的观景台

沿着深切的河谷,雪岭云杉从河谷底部攀爬至夷平面上,并在那里与山地草甸和草原灌丛交错分布,形成花瓣状的断续森林,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花斑森林”。森林全由天山特有种、第三纪的古老树种雪岭云杉组成,分布在海拔1300—2800米之间的中山带、亚高山带阴坡或半阴坡。在库尔德宁和喀拉峻都能看到集中分布的雪岭云杉,但因为喀拉峻有发育完整的夷平面,得以在陡峭的天山山间形成开阔的森林展布带。这是哈萨克人的传统牧场,也是天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人们甚至将这里的景观组合视为天山美学价值最高的部分。喀拉峻遗产地面积为4.7768万公顷,中心坐标:N42°57'30",E82°22'35"。库尔德宁遗产地面积为3.5139万公顷,中心坐标:N43 °04'15" ,E82 °58'44"。摄影/刘灵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