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间质性肾炎

 健康生活管理馆 2013-07-09
急性间质性肾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任何原因不明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考虑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性。用药史、发热、皮疹、血嗜酸细胞增多和溶血性贫血是诊断药物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重要证据。尿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增高对诊断有帮助。尿钠浓度升高、滤过钠分数上升,有肾小管内性蛋白尿、糖尿和氨基酸尿、尿β2-微球蛋白、NAG升高均有助于诊断。
   确诊要做肾活检,急性间质性肾炎有两种基本病理变化。一是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二是小管病变。此外尚可有肉芽组织形成。与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的区别是,急性间质性肾炎占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的3%-14%。当临床高度疑诊而又缺乏系统过敏表现时,肾活检可以帮助确立诊断。
   急性间质性肾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需和肾血管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粥样硬化栓塞肾病和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进行鉴别。这些疾病均可发生肾衰竭,但应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或无尿时间长、尿滤过钠分数>1、尿钠浓度>40、肾衰指数>2,尿渗透压<250mOsm/L。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在感染后1-3周后发病,血尿和高血压见于90%以上病例,有肾炎性水肿、一过性低补体血症。急进性肾炎通常亚急性起病,病变进行性加重。鉴别有困难时,肾活检可澄清诊断,急进性肾炎约半数以上肾脏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近年有学者报告镓扫描检查,急性间质性肾炎其肾摄取增加呈高密度阴影,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则不能摄取,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AIN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病因不同而变异多。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肾功能突然下降,以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多数病人发病前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病人常有腰痛,这是由于肾间质水肿导致肾包膜的牵张。高血压较少见,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引起的可有显著的水肿。急性细菌感染所致的AIN起病急骤,出现突然发热、寒战、恶心和头痛等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的特征是无菌性脓尿、尿中嗜酸性粒细胞占1/3左右。除类固醇类药引起的AIN外,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1g。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外,有显著的肾小管损坏,有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等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的表现。尿PH值升高,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尿钠排泄分数>2和失钠性肾病。
   特发性AIN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低热、皮疹、肌炎。血压多正常,常伴有轻度贫血和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纤维蛋白升高、γ球蛋白升高等炎症综合征表现。血液中偶可检获肾小管基膜抗体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末梢血OKT4/OKT8比例下降。1/3病人眼色素膜炎,可在肾脏病同时存在或于肾脏病后出现。文献报告本病常伴有骨髓及淋巴结的肉芽肿浸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