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只有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经常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我们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同时就下一步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的思考。 一、近年来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 (一)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入手,围绕“五个走进”建立完善联系基层群众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走进”:一是围绕党员干部走进农村基层,建立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如乡镇班子成员联点包片制度、一般干部联村制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二是围绕走进街道社区,建立完善社区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如在职党员定点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制度);三是围绕走进工厂企业,建立完善企业党建联系点制度(在各街道、乡镇和经济主管部门确定了企业的党建工作联络员和指导员);四是围绕走进基层群众,建立完善与群众联系走访制度(建立了机关党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等制度);五是围绕走进社会各界,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制度。 (二)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围绕“五个明确”建立完善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区委、区政府坚持每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排出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围绕“五个明确”制定好为群众办实事计划。即明确办实事项目、明确办实事措施、明确办实事时限、明确办实事单位、明确办实事分管领导和责任人,把办实事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年年有计划、件件有着落,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三)从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入手,围绕“四个确保”建立完善救助困难群体制度。党和政府切实关心弱势群体,心系困难群众。一是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执行低保政策,确保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建立完善帮助困难学生就学制度,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施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中小学教育免费入学制度。三是建立完善城乡低收入家庭帮扶制度,为他们提供好科技、信息、资金等方面服务,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四是积极建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全区农村患病群众病有所医。 (四)从促进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率入手,围绕 “六个层面”建立完善群众评议制度。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各级党政机关,因此,构建服务型机关,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有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广泛开展“解四难、创四优”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服务效能。 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 近年来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在真正构建起长效机制方面,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解决“两个难点”: 一要处理好“公仆”与“群众”关系问题。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少数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漠、脱离群众甚至自视高群众一等的现象,颠倒了“公仆”与“群众”的位置,缺乏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觉悟和意识; 二要处理好“质”与“形”的关系。少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光停留在下基层次数的多少、接触群众频率的高低等“形”上,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搞花架子走过场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加重基层的负担。 三要处理好“供”与“需”的关系。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前不认真准备,漫无目的,对可能遇到的情况事先没有预案;联系群众后不认真归纳梳理,不思考解决办法,不及时给群众回复,这样的“联系群众”不但没有一点实效,反而会增加群众的反感。 四是解决动力性的难点。就是这种长效机制要能够激发起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为此,这一机制所依托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应该既有正面导向性又有反向制约性、既有激励措施又有惩处办法,能起到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奖优罚劣的作用。 五是解决可操作性的难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联系没有目标引导、没有载体依托、没有措施保障、没有考核激励,一些具体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使联系群众的行为趋于虚化。改变这种状况,重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应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职责,确定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岗位目标和绩效考核办法。 三、对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教育机制 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要把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增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二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层分类抓好党员轮训工作。要根据党员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要有效整合党员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党员远程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育实效。 (二)创新制度、丰富载体,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实行党务公开是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二要落实群众民主权利,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互动性。三要建立民事化解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针对性。四要建立义务帮扶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实效性。 (三)正确引导、强化监督,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考评机制 一要明确责任目标,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意识。要按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根据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目标体系。二要注重考评激励,激发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党员的实际,制定、细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指导、评估和督促的考评机制。三要加强监督约束,规范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行为。要把党员自律和他律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对党员联系群众的检查监督,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
|
来自: pingfan2013 > 《八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