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怎样运动才科学

 雨雪无睛 2013-07-11
不锻炼成全球第四大死因,夏天不能盲目锻炼,但也不能不锻炼——
三伏天 怎样运动才科学
三伏天 <wbr>怎样运动才科学背景新闻:
不锻炼成全球第四大死因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简报指出,缺乏锻炼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每年全世界因缺乏锻炼而致死的人数高达320万人。缺乏锻炼主要是指不能保证最低限度的体育锻炼,即成人每周150分钟的适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也可两者结合达到相同水平。缺乏锻炼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十分长久,例如引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等。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的儿童青少年应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包括休闲时间的活动、交通往来(如步行或骑自行车)、家务劳动、玩耍、游戏或有计划的锻炼等。平时应以有氧活动为主,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强壮肌肉和骨骼的活动等。
    18~64岁的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进行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等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有氧活动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强壮肌肉的活动。
65岁以上或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增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完成所建议身体活动量的老人,应在能力和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多活动。



    再有两天就进入三伏中的“头伏”了。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对于一些运动达人来说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显然不太合适,因为三伏天的高温环境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考验。
    即便是这样,夏季也不能完全不运动,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仅能改善机体的调节功能,增强对酷热气候的耐受能力,而且对预防疾病也大有好处。
中老年人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和季节特点科学锻炼,往往比锻炼本身更重要,因为不正确的锻炼方式,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健康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
天热适宜做些小运动
    “三伏天把汗出透”,听起来痛快淋漓,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赵英明却提醒,炎热的伏天要想锻炼身体,一定要控制好强度,以免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产生热量过多,在短时间内无法发散出去,加之出汗过多、气随液脱,进而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
    应进行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打羽毛球、慢跑、快走等,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可避免出现中暑症状。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轻体操、太极拳等。
尽量避开暑时以免中暑
    夏季,11时到16时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的时候,对人的皮肤有直接伤害,此时应尽量避免在室外锻炼身体。最好选择在10时前或17时至19时进行锻炼,这样避开暑时,不易中暑。此外,炎热的季节切勿在密不透风的室内进行运动,最好选择在户外运动,但每次不宜超过一个小时,高温情况下,每运动20分钟左右就应休息一次。如果恰逢连日的“桑拿天”,最好暂停运动,以免诱发疾病。
心脏病患者不适合晨练 
    需要提醒的是,早晨人的血液较黏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高,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适合锻炼。相反,下午5点钟是体育锻炼的理想时间,此时人的嗅觉、听觉、视觉、触觉最敏感,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以及运动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
户外运动时随身带瓶水
    由于伏天里气温偏高,大量运动会使身体内的水分加速流失,因此,在运动前后及运动的过程中都要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在运动前半小时适量饮水,约500毫升即可。如果户外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一定要带一瓶水(最好是800毫升的),也可以选择运动饮料。在运动中,应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进行补水,运动后补水注意不要过快过猛,以免引起运动后脱水的发生。
注意中暑症状及时就医
    伏天运动,由于消耗大,身体极易疲劳,一旦出现大汗、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等中暑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迅速离开热环境,在阴凉处休息、饮水、降温。若症状不见好转,则应立即就诊。
锻炼后不能喝冷饮洗冷水澡
    在锻炼后做到“二不”,才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首先,不能立即喝冷饮,因为它会对胃肠产生强烈的刺激,造成胃痛、消化不良等后果;其次,不宜立即洗冷水澡,锻炼会使毛孔扩张,皮肤突然受冷会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发而导致感冒、发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