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自治”6年 攒下13万元
(黄晖/绘)
“老李,我这些东西寄放在这里,待会回家再来带走。”
“老李,有没有雨伞?下雨了,借我一把雨伞回家。”
“老李,这个月的物业费交给你。”
……
傍晚,在煌华商厦小区活动房里,老李忙个不停。
老李是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也是小区业委会元老。自2007年小区成立首届业委会以来,他连续三届成为业委会委员,因为业主们信任他。
这6年来,小区没有聘请物业公司,全靠业委会自管物业。这6年来,不仅小区管理越来越好,还给小区攒下13万元。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赢信任
解决难题
租车库装监控
老李说,业委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整个小区进行水改。
当时小区水损严重,每个月水损费用数千元,每家每户都要平摊,心里都不痛快。业委会就动员全体业主,集体水改,各家各户用了多少吨水,自己和自来水公司结算,小区很快就实现了水改。
停车是小区的一大难事。小区没有地下车库,为了规范汽车停放,业委会划出地面车位58个,但是小区有70多部汽车,一些业主只好停放小区外面的道路。业委会就让保安每天早晨打电话给业主,提醒他们早点把车挪位。另外,业委会还向开发商租了一个车库,专门用于停放电动车和自行车,聘请一名保安来看管。
安全更是小区的重中之重。老李说,业委会在小区安装了26个监控,11个楼梯都有,其他则安装在车库等地方,覆盖小区。
抓管理
精打细算
钱用在刀刃上
上述这一切,都是要花钱的。老李说,所花的钱来自小区公共收入。虽然是公共资金,也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不然大手大脚很快就把家底花光了。
老李说,小区有188户,物业费0.4元/平方米,有3户长期拒交物业费,每个月业委会收到的物业费7000多元。小区的其他主要收入来自停车费,每部汽车100元/月,每月收入7000多元;电动车30元/月,自行车5元/月,80部电动车和20辆自行车能收2000多元。
开支方面,保安、保洁员等人员工资每月就要支出10000多元。业委会有5名委员,其中2人兼做会计与出纳,每个月补贴两三百元,让他们负责小区的财务。电工也是小区业主,哪个楼梯电路坏了,谁家用电有问题,都能及时处理。
车库租金1800元/月,1个车库管理员工资1800元/月。
这段时间老人协会两个老人轮流巡逻,管理卫生,每人每月补贴30元。
剩余的钱攒下来,都得用在刀刃上。
小区没有活动空间,夏天大家都爱上顶楼乘凉。十来年了,顶楼隔热层有损耗,业委会出资整修楼顶通道,方便大家在楼顶走动。住户楼顶漏水了,业委会出资2万元,住户自己也出点钱,把楼顶修整一番。小区没有像样的保安室,去年业委会商量一下,在小区门口建了一间保安室,更好地服务业主。
如今,物价上涨,保安、保洁员嫌工资低,走马灯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老李说,业委会在考虑怎么给保安加工资,加多少比较适合。
重感情
旅游庆生
营造温馨氛围
老李说,业主们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在同一个小区生活,和睦、融洽才能住得舒心。
2007年起,业委会年年中秋都举办联欢会,小区里大人小孩都来参与,人人都有礼品,就是图大家开心。2012年,小区老人协会成立后,业委会组织老人同安一日游,个人象征性地出资50元,其他的都是业委会从小区经费中支付;此外,遇到老人生日,就送他30元蛋糕券。业委会还在小区添置了LED显示屏,谁家有喜事,通过LED显示屏为其祝贺,送个花篮。而谁家有丧事,业委会也会送个花圈。老李说,礼少意在,最重要的是让业主们觉得这个大家庭很温馨。
小区没有活动场所,业委会向开发商租了2间车库当活动房,业主们可以来这里泡茶、聊天、打牌。
讲团结
业主信任
有事大家商量
老李说,经过这些年自管物业,业委会赢得业主们的信任,整个小区也变得团结了。业委会成立之前和之初,小区超过40%的业主不交物业费,业委会需要上门做工作;如今,业主们都主动把物业费交到业委会。
每个月月底,业委会要开一次会,委员们碰头商量小区的管理,需要添置什么,或者哪些需要改善,还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大家一起出主意。针对小区3户长期不交物业费的业主,业委会决定张贴公布,实在不行就走法律途径,不然对其他业主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