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食品添加剂乱象

 xcaq 2013-07-11
幼小的身体难以抵抗花样繁多的食品添加剂危害,而我们并没有针对这个群体制定专门的儿童食品添加剂标准。他们的花样年华,会被添加剂毁掉吗?

中国周刊实习记者 叶宇婷 综合报道

执法人员对小卖部的儿童食品进行检查。

儿童有爱吃零食的习惯,且偏爱色彩鲜艳、味道诱人的小食品。殊不知,花花绿绿的零食背后,隐藏着添加剂的隐患。

不少商家为了迎合儿童对于颜色、味道的感官需求,在儿童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儿童对于添加剂的耐受性要比成年人差,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花花绿绿的小食品中,到底有哪些添加剂,又会给儿童带来什么伤害呢?

零食隐患

逼仄的空间里,散铺着各式各样的零食,便宜且色泽、口味偏重。通常一到放学时,这里便围满了身着校服的学生。

那是学生们经常光临的小卖部。儿童节前夕,记者对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多个小学、幼儿园分别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校园周边,总能发现一到多个小卖部,放学时,学生蜂拥而至。

在大兴区的一所小学外,不到两百米的距离有四家小卖部营业。东城区的一所小学外,还有小商贩推着平板三轮车兜售各种价廉零食和玩具,饼干、方便面、饮料一应俱全。

随机采访中,不少小学生告诉记者,上学路上或放学回家,因为肚子饿,他们都喜欢到小摊上买些零食。冰激凌、火腿肠、奶茶、薯片都是学生喜爱的零食,还有一种叫“辣条”的零食特别受欢迎。

这种辣条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随处可见,种类繁多,但都便宜且味道重。这些辣条多由面粉加工制成,一般都是几十克的小包装,通常一包五毛钱。一打开包装,浓厚的味道很快就散发出来。

记者以每样5毛钱的价格买回了各类小零食,主要有油炸面制品、膨化食品、糖果、小糕点等。多数的外包装上都标注了保质期、食品安全认证标识以及配料等信息,但字迹大多很模糊,有的干脆没有配料表。而一种产品名称为“土豆丝”的调味面制品包装袋已经漏气,包装内部也已经是油迹斑斑。

近年来,校园周边的五毛小零食由于存在安全问题,成为了各地监管部门的重点整治对象。

2011年,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对调味面食制品进行了监测,发现了60种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有合成色素超量添加、增味剂滥用,以及超范围使用防腐剂。今年4月,四川省质监局对校园周边的糕点、水果制品、冷饮、膨化食品等儿童喜爱的小零食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发现有10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色素、增味剂、防腐剂等超范围添加使用。

即使成为了重点整治对象,校园周围小零食的隐患也一直存在。其实,不止学校周围的小卖部,备受家长信赖的超市,售卖的儿童零食依然存在添加剂隐患。

日前,记者仔细查看了超市售卖的一些儿童零食包装上的配料表,发现很多零食都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方便面、薯片、什锦豆、饼干等食品的添加剂种类数量为最多,有的零食的添加剂多到几十种。

添加剂危害

“我也关注后面的配料,但好多看不懂。也就通过朋友介绍,说哪个品牌的东西质量比较好,我们就去买点儿。”不知道哪些添加剂有什么危害,这是家长们普遍的困扰。

去年6月到7月,国内一家青少年儿童环保教育机构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9个城市,39所学校,对近两万名儿童进行了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食品添加剂摄入习惯、频率以及家长和儿童对待含添加剂食品的态度等,并发布了国内首个专门针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有关食品添加剂摄入状况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凡是大受儿童欢迎的零食,含有的添加剂特别多,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淇淋、火腿肠都涵盖其中。

方便面是广受儿童喜爱的零食之一。调查表明,42%的儿童经常食用方便面,每天1次以上的达6%,每周1次以上的达42%。方便面中的添加剂种类繁多,长期大量食用将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小的影响。

谷氨酸钠是方便面中一种常见的添加剂,这是一种可能的过敏原,不准在婴幼儿食品加工中使用。它与抑郁、情绪改变、失眠、腹部不适等症状相关,儿童长期食用会危害其消化系统。这种添加剂在薯片中也很常见。

儿童常常无法抗拒饼干的诱惑。调查显示,66%的儿童经常食用饼干,15%的儿童每天1次以上,每天三次以上的达4%。

饼干中含有一种叫做焦亚硫酸钠的添加剂,此物质会杀伤细胞。HACSG(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明确规定不准用于儿童,俄罗斯、挪威、奥地利和美国早在1976年就禁止将其用于食品加工中。像此类被国外明令禁止使用的还有冰激凌中一种名为苋菜红及其铝色淀的添加剂。

薯片中含有大量的油分,可为什么我们平时感受不到呢?“薯片中添加的膨松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大大地掩盖了油和盐的味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一整包都不觉得油腻。”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专家组组长柴巍中解释。

记者针对市面上常见的薯片做了一个小实验。先取出一片薯片,用打火机点燃。这薯片不仅一点就着,还发出“滋滋滋”的响声,并且有油渗出;薯片开始冒黑烟,有火花出现,油滴也越来越多。滴下的油呈黄色,燃烧完的薯片变成了黑色。

“加入添加剂是食品生产的需要,不是人类健康的需要。”柴巍中解释,“儿童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的发育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肝肾这样的代谢解毒的能力不健全。添加剂作为一种外来的、身体并不需要的化学物质进入儿童的身体,儿童对它就产生了一些有害健康的反应,如果过量那就是对器官功能的伤害。”

标准缺位

在国外,儿童食品添加剂有非常详细的禁止清单;而在我国,某种添加剂是否可以被应用到儿童食品中,其添加范围是什么,都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换句话说,我国没有针对儿童的食品安全标准。

铝被定义为毒害元素,部分含铝添加剂的应用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不少儿童喜爱的膨化食品、面食中都添加。2011年,我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7-14岁儿童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降低,铝摄入量有增高的趋势。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各类添加剂不超过规定量,又被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

另一种观点则反驳称,儿童的代谢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某些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体内产生积累效应,长期大量摄入就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风险。

在没有儿童食品安全的标准下,这两种观点还在争执。

规定量中的添加剂,是否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就没有影响了呢?“要警惕正常使用添加剂存在的潜在问题,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叠加使用,虽然每一种添加剂都没有超标,但是这些添加剂集中在一起就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胁。”对此,柴巍中认为,出台专门针对儿童食品的标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叠加使用,到底会不会相互发生反应产生新的有毒物质?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辅食的国家标准,针对三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和青少年,却还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

“现在专业上一般通用的,把0到18岁都看作一个儿童阶段,如果更细就分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少年儿童。”柴巍中建议,“如果我们有条件,建议更细致分人群建立添加剂的标准,拿一个通用的独立性评价的添加剂使用规则来对待儿童,这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