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料阅读

 dyzgww 2013-07-15

在信息社会,学习者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教育应该使他们具备更好的思维技能,成为一个好的问题解决者。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绝不是让学生单纯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展高级思维技能。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比较强调创新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重视问题的引导;没有关注教学问题和认知发展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往往失败或者无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从问题视角对课程进行建构,将“知识问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

事实上,课程编制者们正在采用基于问题的方式来开发课程。近年来,课程领域出现的许多新的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网络探究等),都反映出了这种面向问题探究的课程组织方式(图2-4),从而增强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

图2-4 课程范式迁移图(Tan,2000)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无论采用什么具体模式、什么技术手段,它的重点应该落在课程上,应该增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者梅瑞尔(M. David Merrill)在综合诸多教学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首要教学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如图2-5)。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涉及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1)激活学习者的先前经验;(2)以演练的方式而不是告诉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现相关问题的知识技能;(3)要求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4)鼓励学习者将所获知识技能整合到他们日常生活中。

图2-5 首要教学原理

教学问题设计要体现下列要点:(1)多样性和系统均衡性:表现在问题类型的均衡丰富上,从“是什么”向“为什么,怎么样,如果怎样”发展;从“老问题”向“新问题”发展;从“识记”、“理解”、“应用”向“分析”、“综合”、“评价”发展。(2)指向高级思维:教学问题应该有意识地引发和训练学习者的思维技能。(3)情境性:问题设计应该涉及学科知识的复杂情境,或者与学习者生活实际和经验相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