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人生:低调是一棵站在山顶的矮树
资料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一、不要取悦所有人 上大二时,好友许文邀请我和他一起创业。他在学校大门口租了间门面,专售文具。 我忐忑不安地问道:“如果老师说我们不务正业,怎么办?” 许文见状,只好自己单干。没想到,这个文具店开起来后,生意颇好。 到了大四时,许文已开了三家分店,不仅没有人说闲话,老师还表扬他,他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工作后,有一个亲戚邀我到他公司工作,他现在缺人手。 我忐忑不安地说道:“我是你亲戚,别人肯定会在背后说闲话。” 亲戚见状,只好另请别人。 没想到,亲戚邀请的那个人,不仅没人说闲话,大家反而十分羡慕他。几年后,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规模不断扩大。当初亲戚邀请的那个人,已成为分公司的经理。 同事小王和我是好朋友,他邀请我利用业余时间去听外语讲座,他说掌握好一门外语,将来也许用得着。我忐忑不安地问道:“同事要是知道了,会不会说我们好高骛远?” 最后,小王一个人去学习了。 一次,一个外商到公司洽谈生意,公司里的翻译正好不在。小王流利的外语让外商大为赞赏,洽谈进行得十分顺利。事后,公司老总大为惊喜,将小王连升了几级。 生活中,我总是担心别人的眼光,处处谨小慎微,结果一事无成。 在一次新片发布会上,有记者请美国著名导演比尔·寇斯比谈谈成功的秘诀,却听比尔·寇斯比说道:“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诀,不过我可以确定失败的教训,就是做人不要取悦所有的人。”
二、胜过对手,先从微笑开始 有段时间心情不好,不自觉地把不良情绪带到了工作中。有一天,上司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和我的工作职能不怎么沾边,我当着同事的面推辞说没时间,以后这样的工作别推给我。这让上司很没面子,但是当时他没有说什么,不但脸上没有任何不悦的表情,反而很坦诚地对着我微笑。我很不自然地走出他的办公室。 第二天早上上班时我发现我的桌子上多了一束插在玻璃饮料瓶中的小花,小小的花苞藏在绿叶之间,宛如一缕从阴霾中漏出来的阳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每当工作疲劳时我就近距离观察这束花,心情慢慢的随之明朗起来,不再急躁,不再郁闷。 我问同事,是谁放的花,他们都说不知道,这让我心里暖暖的。也许工作压力有点大,个别同事有时也和上司发生争执,闹别扭,令工作氛围很沉闷。但我发现如果哪个同事前一天和上司闹了不愉快,第二天他的桌子上就会多一束花。过不了几天,办公室里所发生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大家工作都很投入,业绩也很明显。 看着那一天天绽放的花,我心存感激。时间长了我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给上司发了个短信息,请他原谅我的冲动和年轻气盛。他给我回了条信息:生气就是和自己过不去,生气前请你先到卫生间盯着镜子微笑一分钟,然后再来和我生气,我什么都可以原谅。上司的宽宏大量让我倍感惭愧。 从那以后每当工作或者生活中和周围的人发生误会和争执时,即便他们是错误的,我是正确的,我都不和他们争执辩解,并且让自己始终保持微笑,然后看着他们因为急着为自己辩解脸涨得通红的样子,我再提醒他们:请你先保持微笑,我们脸对着脸,比比看谁在不出声的情况下微笑的时间长,就算谁赢。 结果,没有理或者存在过错的一方先我出声,且微笑的时间没有我长。最后我们和好如初。 这让我想起美国总统林肯的一件轶事。当一次战役中俘获敌军时,他的下属要求严惩敌军,林肯却不同意,他不但豁免了敌军的一切罪行,反而像对待自己人一样对待敌军。有的下属不解地问:他们是敌人啊,消灭后患严惩敌人才是最好的办法。林肯笑着说:“你错了,连敌人都变成我们的朋友了,我们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 军事家的智慧并不在于战术,反而体现在一些细微的事情上。结合自己以前的过错,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高明,我越来越钦佩我的上司润物细无声的教化。 如果不能改变别人的过错,那我们先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比如,从微笑开始,尽管微笑有时很微不足道,但它如同穿石的水滴、大堤的蚁穴,总有一天会击穿石头,使大堤倒塌。 做人做事,一拼力量,二拼智慧,如果力量、智慧不足以战胜对手,那么我们就从微笑开始……
三、我们为什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老子》有言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有言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晋书》有言道: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文中子》有言道:君子不责人所不及。薛瑄说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博马舍说道:愈是自己有罪的人,愈不肯宽恕别人。拉封丹说道:爱挑剔的人总是得不到满足,永远也不会幸福。宽容之心是人的一大美德,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养生保健,还是管理用人等许多方面,拥有一颗宽容的心都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拥有它呢?现谈几点感悟与看法。 【用显微镜看玻璃,也是坑坑洼洼;用显微镜看手掌,也是沟沟壑壑】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不是绝对的平整。在人们的眼里,玻璃是很平整的,假如用显微镜去看,在显微镜下,它也是坑坑洼洼;在人们的眼里,手掌也是平整的,假如用显微镜去看,在显微镜下,它也是沟沟壑壑。同理,任何人都不是完人,都有缺点与短处。既使很优秀的人,若我们“戴着显微镜”用苛求的眼光去看他,也会发现他有许多缺点。这是因为:一,缺点存在的必然性。二,某一方面过于优秀,必然使某些方面过于缺失。三,优缺点是相对的,人的某表现,站在此角度看是优点,站在彼角度看可能就是缺点,反之则反是。因此,我们不要用挑剔苛求的眼光看人,而要用欣赏宽容的眼光看人。要知道——苛求美人美人丑,苛求智者智者愚。只看人优人皆美,只看人缺人皆丑。只看人优人皆天才,只看人缺人皆蠢才。 【不要一味地苛求别人,自己去做很可能远不如别人】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很少赞扬和欣赏别人,而是一味地在一旁埋怨责怪别人“怎样怎样不好、怎样怎样不行”,还常大言不惭、不知天高地厚地说:“谁不会干呀,要是让我去干,一定比他干得好。”俗语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得就是这一类人。 看着很容易的事,实际上做起来往往是很不容易的。一些医学院的实习生,阑尾炎手术看老师做了几十例,信心满满地认为“那是小菜一碟”时,真让他主刀了,甚至连阑尾都找不到。因为,“看着”与“干着”的感觉、体会、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看着的人,由于只是看着,没有亲身去做,所以易只看到事情的易做之处,看不到事情具体的多方面的难处,易只看到自己的那点长处,而看不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身体、心里、知识、能力等)。因此,我们不要一味地指责和苛求别人,真的让自己去干,自己很可能干得一塌糊涂,远不如别人。 【宽容他人也是宽容自己。苛求他人也是苛求自己】例如夫妻之间,妻子若能理解和宽容丈夫几十年养成的“坏习惯”,患上的“大毛病”,形成的“不良爱好”,那么,就会显得自己很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这样,丈夫不仅会更爱自己,而且会“娇惯”自己,即宽容自己。同时,由于能理解宽容丈夫,也会使自己心情舒畅。——宽容丈夫,也是在宽容自己。反之,若把丈夫的那些习惯、毛病、爱好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成日唠唠叨叨地数落埋怨,结果,自己一肚子怨气不满不愉快,还落得个让丈夫不待见而挑剔自己。——苛求丈夫,也是在苛求自己。同理,朋友、同事等社会成员之间,若宽容对方,也是在宽容自己,若苛求对方也是在苛求自己。 【得理饶人更有理,得理不饶显无理】常言道:得饶人处且饶人。意即自己虽然有理,别人做得的确不对与理亏,但是,只要别人真心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且保证改过,我们就要给以宽容。这样,一是显得自己大度: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冒犯、容忍他人犯错误。二是显得通情达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若认识到错误、有悔过之心就应该给予宽容谅解,给人以改正的机会。所以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能宽恕知错之人,就会显得自己更有涵养、更知情理。反之则显得无肚量、无涵养,不通情达理,从而显得好似无理。 【宽容是最好地批评与责备】我的孩提时代是在六十年代,那时,一个饭碗在贫困的家里就是很值钱的东西了。若不小心打了饭碗,一般是要被打屁股的。所以,打了碗的孩子,心里害怕、身体哆嗦。这种情况下,聪明的父母,是不会打孩子的,而是说道:不要紧的,以后注意点。因为孩子又不是故意的,已经知道犯了大错而决心以后千万小心了。你若宽容原谅了他,他由于尊重你感激你就会更加注意不犯错。此时做家长的若不理智地打骂孩子,不但不起一点作用,还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可能由于孩子的逆反心里而故意犯错。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对于不是故意犯错,或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而决心改正的人,宽容比批评责备要好得多。关于宽容胜于责备的例子有很多,此处就不多言了。 【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不要苛求别人】由于先天素质的不同,由于后天经历的不同,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其它许多原因,就会必然地形成一个人所特有的性格、气质、能力、理想、兴趣、爱好等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要过于认真和苛求,要有弹性的态度,要有存异的胸怀,不要以自己的思想去臆断人,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去要求人,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去强加人。不同的国家、民族也应这样: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求同存异,才能和谐相处。 【要承认他人的不足,不要苛求他人;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苛求自己】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不要苛求他人,也不要苛求自己。关于不要苛求别人的问题,前面已谈了许多,此处主要谈一下不要苛求自己的问题。苛求别人别人苦,苛求自己自己累。许多人非常要强,什么都想与人攀比,什么都想超过别人,可结果呢?许多人都落了个“心强命不强,气得脸发黄”。所以这样,就是由于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知道自己有许多不如人的地方。人的时间、精力、体力、财力等都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这些东西集中地用于自己擅长的方面,才会成就自己。否则,为了要强而把它们用到了自己的“短板”之处,只会是“劳己伤财”。当然,这种人还有妄自尊大、藐视他人的意识在作怪。 【历史有历史的必然,过去有过去的无奈】许多人的不快,往往是由于忘不了过去的不快,悔恨自己过去的错误,认为那时是多么地愚蠢,而一直生活在悔恨过去的痛苦阴影里。其实,这是不能宽容自己——过去的自己的缘故。历史有历史的必然,过去有过去的无奈。过去所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现在看起来是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但是那时为什么会去做呢?因为,那时有那时要做的必然性——必然的主观因素和必然的客观因素。必然的主观因素包括当时的知识,能力、性格、需求、情感等;必然的客观因素包括当时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各种身不由己的外界压力因素。因此,我们要宽容过去的自己,自己的过去。只有宽容过去的自己,我们才能忘记过去的不快而快乐。 【无度的忍耐是软弱,无度的宽容是纵容】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它告诫人们:遇事不要冲动,要冷静多思、理智处事。若感情用事、任性办事,则往往因不能“忍小”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和损失。但忍耐不是无度的,是有限度和原则的:若忍小不能利于大,忍现在不能利于将来,则不能忍。若无原则无限度地忍耐,就是软弱。同理,宽容尽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但也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对不认识错误、不承认错误、或不思悔改的人,绝不能宽容,否则就是纵容。 人人有优也有缺,人人都会犯错误,人人都有差异性。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苛求自己。求大同存小异,多宽容莫苛求。
四、低调是一棵站在山顶的矮树 那日,一外地书法家来访,坐而论道,谈起做人的姿态,我与他都颇多感慨:有些人表面气势如虹,实则庸碌平常;有些人看来谦逊若水,内心却气象峥嵘……实在是形形色色,乱花渐欲迷人眼。 临走时,他送我一条幅,上书“低头看云云在脚下”。乍看,不合逻辑。细想,做人的道理尽在其中:站到很高的境界,谦逊一低头,不经意间,却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书法家的意思很明确,低调,是很美的生活姿态。现在我每天都用这条幅来教育自己,因为我也曾是个白眼望天之人。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低调,是一种自我放松。低调,自由,随意,犹如松散的泥土,适意且散发芬芳;而高调,则紧张,僵硬,好似绷紧的缆绳,给人随时会断裂的危机和担忧。 低调生活犹如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对环境的友好,而低调生活是对周围人群的亲善。低调的人,总在根据周围人的情绪和感受,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一个人的低调生活,其实质不是在强调自己,而是在让别人少些压力。 不同的人走在路上,有些人气宇轩昂,目空一切,蛮横霸道;有些人满脸阳光,仁慈悲悯,谦卑感恩。你喜欢谁?美国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凶狠张扬的人比那些低调谦恭的人,出车祸的几率要大出十倍。这个结论不难理解:高调的人既然与人争长短,又怎能不与车争快慢。 低调还是高调,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只和品行与境界有关。世界公认俄总理普京是个牛人,然而他很低调,而且他很反感俄罗斯那些高调的富豪,伊斯梅洛夫花15亿美元在土耳其建豪华酒店,开业庆典时,砸重金,请名流,极尽奢华之能事,普京不声不响把该富豪的财源——切尔基佐夫市场关了,一招将其制服。 “苏联时期,部分富人为炫富镶上金牙。兰博基尼汽车和其他昂贵小饰品简直就是今日的金牙,见人就显摆。”数名俄罗斯富豪开着兰博基尼在瑞士撞车,引发俄国内热议时,普京如此看待新贵阶层。也难怪,一个国家只要穷人还存在,富人的高调炫富,势必破坏社会和谐。 相对于高调,低调生活虽不风光,却十分惬意。没有独处高处的恐惧,没有随时与人PK的焦虑,没有被人揭穿的担忧。低调的生活,是没有泡沫和水分的生活,很自由实在,随心所欲,无须顾忌什么,只需关注生活的本身。 中国圣人有言:“智者乐水”,而常识又告诉人:“水往低处流”,可见,人选择低调如同流水选择低处,是一种智慧。 高调,犹如吹一只气球,一个小小的针孔,也能将眩目的华丽毁于瞬间;低调,像一颗铺路的石子,将自身安放在低处,安全且踏实。高调的人张牙舞爪,像只螃蟹,总是想伺机横行别人的领地,令人反感;低调的人,像一棵彬彬有礼的树,不越规,一身绿色,让人喜欢。 低调的人,总能收获意外的惊喜。作家二月河说:“人生的最底层有个好处,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一个低调的人,所走的人生每一步,都是在向上攀登,正如一颗星星不会在水沟里呆很久——它的家园在天空。 不高估自己的力量,是幸福之源。西方大哲学家罗素先生如此解释其中原因:“一个低估自己的人,永远因成功而出惊;至于一个高估自己的人,却老是因失败而出惊。前一种出惊是愉快的,后一种是不愉快的。所以过度自大是不智的。” 我感谢书法家送我的这幅字,同时我的意识里常常出现一些低矮的树,它们站在山顶,风过处,谦逊地低头。然而,云,却在它们的脚下。
五、你的真诚,就是你的“贵人” 真诚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敷衍和欺骗别人,可能一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长此以往,你的信誉度会降到谷底,别人不再愿意与你这样的人打交道。只有以诚待人,才能换来别人的真心回报。真诚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有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对老夫妇走进一间旅馆的大厅,想要住宿一晚。但饭店的夜班服务生说;“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间已经被旱上来开会的团队订满了。若是在平常的日子,我会送二位到附近的旅馆,可是我无法想象你们要再一次地置身于风雨中,你们何不住在我的房间呢?它虽然不是豪华的套房,但是还是蛮干净的,因为我要值夜班,所以我可以在办公室休息。”这位年轻人很诚恳提出这个建议。老夫妇大方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对造成的不便向服务生致歉。第二天雨过天晴,老先生前去结账,柜台前仍是昨晚的这位服务生,他依然亲切地表示;“昨晚你住的房间并不是饭店的客房,所以我们不会收你的钱,也希望你与夫人昨晚睡得安稳!”老先生点头称赞;“你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员工,或许改天我可以帮你盖栋旅馆。” 几年后,这个服务生收到一封挂号信,信中说了那个风雨夜晚所发生的事,另外还附了一张到纽约的来回机票,邀请他到纽约一游。在抵达曼哈顿几天后,服务生在第五街及34街的路口遇到了当年的旅客,这个路口正矗立着一栋华丽的新大楼,老先生说;“这是我为你盖的旅馆,希望你来为我经营,记得吗?”这位服务生无比震惊,说话突然变得结结巴巴;“你是不是有什么条件?你为什么选择我呢?你到底是谁?”“我叫威廉。阿斯特,我没有任何务件,我说过,你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员工。”这旅馆就是纽约最知名的华尔道夫饭店,这家饭店在1931年启用,是纽约极致尊荣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国的高屋政要造访纽约下榻的首选。当时接下这份工作的服务生是乔治。波特,一位奠定华尔道夫纪世地位的推手。是什么让这位服务生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毋庸置疑的是他遇到了“贵人”,可是如果当天晚上他没有那样真诚地对待老夫妇,还会有这样的结果吗? 日本著名企业家吉田忠雄在回顾自己的创业成功经验时说过,为人处事首先要诚信,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否则一切都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本。 在创业的初期,吉田忠雄曾经做过一家小电器商行的推销员。开始的时候,他做得并不顺利,很长时间业务都没有什么起色,但他并没有灰心。有一次,他推销出去了一种剃须刀,半个月内和20几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但是后来他突然发现他所推销的剃须刀比别家店的同类型产品价格高,这使他深感不安。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向这20几家客户说明情况,并主动请求向各家客户退还价款上的差额。他的这种以诚待人的做法深深感动了客户,他们不但没收价款差额,反而主动向吉田忠雄订更多的货,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品种。这使吉田忠雄的业务数额急剧上升,为以后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机缘,每一个人都可能将自己推向一个高峰。所以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也不要疏忽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学习对每一个人都热情以待,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对每一个机会都充满感激。要知道,能够以诚待人的我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六、怎样说话让你更有力 也许你会羡慕别人站在万人讲坛或辩论场上滔滔不绝地演说,或是进行激烈的唇枪舌剑,再看看现实中的自己,却好像总是笨嘴拙舌,老是讲错话。其实,你如果懂得在自己的讲话中间巧妙地穿插一些演讲的小技巧,也许你根本不会比那站在讲坛上的雄辩家逊色。 当然,在与同事和上司的交往过程中懂得使用适当的言辞,也并非易事。专家建议,在商业谈话中应该尽快切入正题,但在切入正题之后,一些人总是喜欢使用一些烦冗的托词,例如:“我原来只是认为……”,“我们也许可以……”这就使得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要知道,谦虚不过是粉饰之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大家继续讨论——不知不觉已没有了你的份儿。 要想改掉这些不恰当的言词其实并不难,法则就是——让你的讲话听上去更有力。斯图加特修辞训练学家及作家ZngoVogel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她说,“语言就像一个人的名片,你完全可以通过言辞来伸张你的个性,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我们头脑中已经有了成千上万的词汇,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来唤醒这些词汇,使它们成为我们成功的资本。因为只有懂得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言辞,并避免讲那些毫无意义而空洞的话,才不会让自己变得很被动,而是应付自如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参考下列的重要法则: 法则1、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 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来你让你的话字字千金伶牙俐齿的你,当然深受同事和上司的爱戴啦!伶牙俐齿的你,当然深受同事和上司的爱戴啦!让你的话字字千金是认可别人的,这样子一说,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说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希望来表达你的赞赏和建议,比如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 法则2、不要再说“老实说” 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你当然是非常有诚意的,可是干吗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法则3、不要说“首先”,而要说“已经” 你要向老板汇报一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你跟老板讲道:“我必须得首先熟悉一下这项工作。”想想看吧,这样的话可能会使老板(包括你自己)觉得,你还有很多事需要做,却绝不会觉得你已经做完了一些事情。这样的讲话态度会给人一种很悲观的感觉,而绝不是乐观。所以建议你最好是这样说:“是的,我已经相当熟悉这项工作了。” 法则4、不要说“仅仅” 在一次通力攻关会上你提出了一条建议,你是这样说的:“这仅仅是我的一个建议。”请注意,这样说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想法、功劳包括你自己的价值都会大大贬值。本来是很利于合作和团体意识的一个主意,反而让同事们只感觉到你的自信心不够。最好这样说:“这就是我的建议。” 法则5、不要说“错”,而要说“不对” 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项工作计划浸上了水,正在向客户道歉。你当然知道,他犯了错误,惹恼了客户,于是你对他说:“这件事情是你的错,你必须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只会引起对方的厌烦心理。你的目的是调和双方的矛盾,避免发生争端。所以,把你的否定态度表达得委婉一些,实事求是地说明你的理由。比如说:“你这样做的确是有不对的地方,你最好能够为此承担责任。” 法则6、不要说“本来……” 你和你的谈话对象对某件事情各自持不同看法。你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本来是持不同看法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词,却不但没有突出你的立场,反而让你没有了立场。类似的表达方式如“的确”和“严格来讲”等等,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法则7、不要说“几点左右”,而要说“几点整” 在和一个重要的生意上的伙伴通电话时,你对他说:“我在这周末左右再给您打一次电话。”这就给人一种印象,觉得你并不想立刻拍板,甚至是更糟糕的印象——别人会觉得你的工作态度并不可靠。最好是说:“明天11点整我再打电话给您。” 法则8、不要说“务必……”,而要说“请您……” 你不久就要把自己所负责的一份企划交上去。大家压力已经很大了,而你又对大家说:“你们务必再考虑一下……”这样的口气恐怕很难带来高效率,反而会给别人压力,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反过来呢,谁会去拒绝一个友好而礼貌的请求呢?所以最好这样说:“请您考虑一下……”
七、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有一个富有的家庭准备建造一座新的宅邸,要把旧宅里的一座亭子拆掉,在开阔的地方另建一座,主人的儿子从住宿的学校回家度假,正赶上工人们在拆迁亭子。好奇心极强的儿子想亲眼看一看工人们是怎样拆除亭子的,于是就打算迟些天返回学校。严厉的父亲却要儿子准时到校上课,为此父子间产生了分歧,孩子的母亲同大多数母亲一样爱子心切,也在旁边替儿子说情。最后,父亲终于答应儿子将亭子的拆迁日期推迟到来年儿子放假的时候,这样儿子放假回家就可以看到工人们怎样拆亭子了。 儿子离家返校后,父亲认为儿子在学校里学业很忙,过段时间会把这事给忘了,于是就让工人们把亭子拆了,在另外一处建盖了一座新的亭子。 儿子到没有忘记这件事,他一直把拆亭子这件事记在心里。假期到了,儿子从学校回到家里,径直朝旧亭子走去。早餐时,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父亲听后大为震惊,想不到儿子还记着这件事,只好惭愧地说:“孩子,你说得对。言而有信比什么都重要。”说罢,父亲随即让人在原地盖起了一座亭子,再当着孩子的面将其拆除。 多年以后,这个当年的孩子长大成人,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就是以言而有信著称的福克斯。用诚实和信用立身的他,团结了许多公民,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谈起当年父亲当年建了又拆的亭子这件事,福克斯深有感触地说:“我应该感谢父亲,是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我,要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八、指责别人等于惩罚自己 那天,在办公室里,我的两位同事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他们互不相让,一个劲地指责着对方的不是,话里话外,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对方占了便宜。而事实上,站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我觉得他们彼此都有不对的地方,可为什么都他们却意识不到呢? 听了同事的争吵,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年轻人在生活中处处碰壁,他有一种厌倦尘世的感觉。于是,有一天,他来到一座寺庙,请一位得道高僧为他指点迷津。年轻人说:“大师,如今这世道实在太险恶了,处处充满了冷漠和陷阱。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互相倾轧,争得你死我活。人情薄得就像一张纸,一不小心就捅破了。不知为什么,我看到的总是人们虚伪的面孔,感受到的总是人们的自私自利。请问大师,我该怎么办呢?是找一个无人的深山隐居起来,还是与浑浊的社会对抗到底?” 望着一脸沮丧的年轻人,大师知道,给他讲再多的道理,他也不一定听得进去,关键是要让他的心灵深处有所顿悟,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走出阴霾,还得靠年轻人自己。 就在这时,树上一只鸟儿叽叽地叫了几声,随后,一滩鸟粪不偏不差,正好落在了年轻人的身上。年轻人怒不可遏,放声骂道:“你这该死的鸟,没看见下面有人吗?呆会儿我找个弹弓打死你!”大师听罢,双手合十,微笑着说:“善哉!善哉!施主,这不是鸟儿的过错,因为树林本来就是它们栖身的地方,有鸟粪落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不该打扰了鸟儿的宁静。” 年轻人一脸迷惑,仍有些不明白。见此,大师继续说道:“施主,请看看你伸出的手,你在指责鸟儿时,食指指着小鸟,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则指着自己。也就是说,当你在指责别人时,你要承担三倍于别人的责任。因此,对于人情世故,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那样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听了大师的诉说,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而是自己缺乏一颗理解的心,一颗宽容的心。从那以后,年轻人不再抱怨别人,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多年年,他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人们纷纷称颂着他的贤德。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责怪别人时,恰恰是因为自己站错了地方。在面对一件事时,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的利益,所以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如果大家能换一个角度,站在别人的位置思考问题,结果就会大相庭径。你会惊奇地发现,世界变得美好了,人心变得善良了,生活变得快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