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瓷器分类

 閲蘭草堂 2013-07-16

中国瓷器分类

      瓷器的种类 瓷器在传统艺术品收藏领域中是一个大项,收藏者甚众,因此-藏友必须要牢牢掌握有关瓷器的最基本的知识,才能在收藏鉴赏中有扎实的理论依据。 瓷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 瓷,二者均俗称为“一道釉”。 中国明代以前是素瓷时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发展。素瓷是指无论 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的瓷器,没有绘制的花纹。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 瓷四种。青瓷:也叫绿瓷。釉中含有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 名的是龙泉窑。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著名的有 建窑和德清窑。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白瓷的出现使 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 白中闪青,类冰类玉。 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而导致不 同的釉色。而色釉瓷是指带有颜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闭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氧化铁、氧化铜等含量不同以及烧制温度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釉色。 色 釉瓷包括红釉、酱釉、蓝釉、黄釉、绿釉、紫釉等等。彩绘瓷就不是以釉色取胜了,而是以器型、绘画和彩来取胜的瓷器。彩绘瓷的发展由青花开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随着发展,分别出现了青花、两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为釉下 彩,三彩和五彩一般为釉上彩,而斗彩则是釉下青花而釉上五彩。 钧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 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 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 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 称“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 造型独特, 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 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 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 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 青、 天蓝、 淡粉、 粉青、 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 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 20 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 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 年),故传世品 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 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 宣和年间(1111-1125 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 宋官窑。 宋室南迁杭州后, 在浙江杭州凤凰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