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的美食文化

 SY雪梅 2013-07-17
正文字体大小:  

何物解乡愁?——江南文人美食家谈正衡专访

  (2012-08-10 08:00:57)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在一起,是长江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水软风轻,物产繁盛。自古以来,杏花春雨江南,就是最撩拨人心的诗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温润的江南,孕育出了无数秉赋独具的文人骚客,而谈正衡,作为当代文人之中的食家,对于江南民间美食,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体验和见解。
   谈正衡,1955年生,本市南陵县人,资深报人,有着较多的人生体验,行过船,捕过鱼,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做过文化馆创作辅导员和县委机关干部,当记者、编辑20余年,诗歌、小说、散文随笔都有专集问世,亦曾多次获得新闻奖项,现供职于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字幕打出)
   谈正衡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曾做过多年的大江晚报副刊部主任,著有散文集《长河流月》、《静夜凉风》、中篇小说集《白狐》、随笔集《热写冷识集》、诗集《五月之岸》,主编及与编辑过《镜湖星月》《亲切的回忆》《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等10多部文学、纪实、教育、旅游类书。
   2011年,谈正衡的《梅酒香螺嘬嘬菜》、《说戏讲茶唱门歌》两本书出版,得到了热销。广州日报、澳门日报、济南日报、西安晚报以及人民网、光明网,还有中国台湾网都对他的新书进行了推介和热评,大众日报旗下的大众网甚至专门开展了《梅酒香螺嘬嘬菜》书评征文比赛。去年7月,每年一届的香港书展,当地《读书好》杂志搞了个“100本好书征选”,《梅酒香螺嘬嘬菜》被选入。
   2012年6月,《梅酒香螺嘬嘬菜》又一次再版后,其续集《清粥草头咂咂鱼》也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同时,谈正衡和本埠作家王毅萍、李幼谦、唐玉霞和王玉姐等合著的《舌尖上的江南》在武汉出版,以美食加游历的形式,述说着江南的美食,江南的风土人情。
   【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柳拂桥访谈正衡,对话江南文化,江南美食】
   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而口味,总是属于私人的,每个人在味觉方面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表述。有时,味觉的乡愁,更有着切肤的深刻。一般来说,生长于水软风轻的江南,我们的舌尖总是柔软的,清花汤碗里喝尽前代好多辈子的味道,这就很容易让我们获得一种没事之外的品位和思想。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也就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一种心里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由此而引发的体悟和思绪,或许比我们的人生路更绵延和深远。
   “入口脆嫩的芦蒿,辛气青涩,不绝如缕,正式那股撩拨人的篙子味,让你眼前总是晃动着江滩上那一丛丛青绿”。“螺蛳最好吸着吃,这样螺蛳壳的螺肉和汁同时吸进嘴里,味道特别丰满滋润。”“芜湖的卤鸭,皮色乳白,肉质红润,肥而不腻,香嫩皆具。”谈老师文章中这些对江南美味的描述让人垂涎三尺。
   【谈老师介绍自己出书籍】
   (在工作之余,码字当属谈老师最大的乐趣了,在文字的世界中,能够堆砌出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美妙世界。他手头刚刚完工的一部书稿《江南古镇》,已有几家出版社抛来绣球。闲暇之余,谈老师也喜欢打打牌,下下围棋,养养小动物,种种花草,翻看小孙子的影集,享受天伦之乐,偶尔系上围裙,亲自掌勺,做出自创的“谈式家常菜”。)
   美食是一种情致,也是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有了这样的追求,生活的色彩才会丰富,文化艺术也就会随之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饮食书籍,多是文人完成的,无论是袁枚的《随园食单》,李渔的《闲情偶寄》、倪云林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无不是文人对当时饮食文化和生活文化的总结。
   具体到食物本身来讲,能否做到于舌有欢,是因人而异,甜酸苦辣咸几种,都有人喜欢。俗语说“一方水土一方人”,口腹之道,更多的是反映在生活方式和地理山水的层面上。人们对江南美食的偏爱,正是出于对江南风土人情的迷恋
   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为吃不为诗,缘于江南,耽于口腹,说点油盐酱醋的家事,写点口舌上的风花雪月和烟云往事,只为心情,而非谋食,好吃好看,却也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谈老师常说:“写江南,就是写故乡……品尝这些美食就是让肠胃还乡。”
   美食演变成了文化。家乡的味道就是春韭和马兰头的味道,就是香椿拌臭干子的味道,就是长江三鲜和大毛蟹的味道,就是五香螺丝和小笼汤包的味道……只要有味,就能勾起童年的回忆,或是让我们眷念起一段生活和情感。
   本土作家张诗群是这样地感受着谈正衡:他笔下的江南以及江南小民与美食,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它激活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月辉下的村庄与河流,水塘里的水草气和秋虫的低吟,趁着月色扳虾放罾的乡人,嫩生生的野菱鲜藕以及村庄的烟火……让我安于俗世的心,忽然牵扯出一腔温柔情怀,在他的文字中我轻易找到了故乡的影子,那乡村和风物,仍在记忆里闪光……(小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