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 | 吃货最爱的十本美食书

 谦言益语 2022-01-05

菜有荤素
犹衣有表里也
富贵之人
嗜素甚于嗜荤

---袁枚《随园食单》

缘于今年为《新闻晨报》物候日志撰写“节气美食”,才留意到美食读物竟如此丰富,更感慨已有那么多美食文章在先,写一篇合格的美食稿件真心不易。

这一年的美食专栏接近尾声,再翻翻曾读过的这些美食书刊,有种荐书的冲动。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开始上班,包里放本美食书吧,有空闲的时候,读上几页,也能解解馋。


按旧制,从右往左说吧,就先从《食在宫廷》这本书聊起。

《食在宫廷》是一本介绍中国宫廷生活与饮食的书。

作者爱新觉罗·浩是溥仪胞弟溥杰的夫人,与溥杰结婚后,出入满洲宫廷。伪满宫廷的规矩还是沿用清朝旧制,厨师也是清宫出来的,浩就向宫廷厨师长常荣氏等人学习烹调。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扼要介绍了中国宫廷的生活:清朝的宫廷、清朝宫廷的食事、清朝的历史、皇帝的日常生活、皇帝的食事、承德离宫。所记宫廷轶事颇为有趣,毕竟是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写得生动,不生涩,其中记忆有偏差的细节更是显精彩。

第二部分介绍了166种宫廷菜肴的来历、用料、做法、注意事项及食用方式等,略显简单一些,也许皇帝的饮食也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奢华吧。虽不能当菜谱用的,但老饕们从中也可窥探一二,可见个人经验的宝贵。


《宋朝人的吃喝》是汪曾祺众多散文选本的一种,既有过往的回忆,也有吃喝玩乐的随笔,最后一部分是对沈从文等人的回忆。共分为四卷,分别是:谈自己、谈吃食、谈历史和谈师友。汪曾祺是美食家,且能烧一手好菜,当年的文人去汪家作客,是非常希望汪老头能亲手掌勺的。能吃上汪曾祺烧的菜做的汤,那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 所以,对于“吃”这件事,汪曾祺自有他独到见解的一面。

汪曾祺永远有一种人间烟火气。甘于平凡,大隐于市,文人气息很重。不过,汪曾祺的文章,另有一格,轻松不装,这比年轻人的文字,看起来舒服得多,文章能够做到娓娓道来,不装不作,就是好局。


《老饕漫笔》是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赵珩先生谈饮食文化的一部力作,开饮食文化读物之先。全书共48篇。用白描式的笔记体写“食话”,写口腹之物,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亲切自然而优雅,流露出作者对精致文化的一份眷念。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本书作者赵珩亦是此道高手。

上图截屏的《中秋话月饼》就是《老饕漫笔》中的一段文字。

赵珩先生出身名门,曾祖父赵尔丰清末曾任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曾伯祖赵尔巽民国期间曾任清史馆馆长,领修过《清史稿》。父亲赵守俨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主持过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老饕漫笔》的序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第25世孙,故宫博物院朱家溍先生所写。

《老饕续笔》则是赵珩先生继《老饕漫笔》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共四十篇,风格依然如《老饕漫笔》。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非吃货看这两本书真需要点想象力。


《文人饮食谭》为著名出版家范用所编,三联闲趣坊系列,书名“文人饮食”由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题写。本书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从文化,乡味,野味,酒,茶五个角度收于此书。一群文人的食记杂谈,偏散文或者随笔,发发感慨聊聊回忆啥的,毕竟不是菜谱,不做深究,听些奇闻逸事补补文化常识也挺好。吃货不可怕,就怕吃货有文化。

内分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范用先生到底是老编辑,夏丏尊先生第一篇就亮了:“什么都假,只有吃在肚里才是真的”, 看人家这超前意识……

要把“吃”写好太难了,太考验人的文字功底,在这本很有味道的书里,当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文章都选的好。文人谈饮食和隐私都不错,就是千万不要谈国事。


《吃主儿》与《吃主儿二编》是文物专家王世襄之子讲述父亲以及家中的两位老吃主儿故事,再现老北京的风情和旗人的生活侧面,它首先是让“馋人”过瘾的书,尤其是倾心烹饪之道且有心得的读者。


在北京,有不少人被称之为“吃主儿”。什么人算“吃主儿”呢?“吃主儿”必须具备三点,就是会买、会做、会吃,缺一不可。“吃主儿”不是厨师,他们有一套“信条”,您了解了这套“信条”,您就知道了“吃主儿”的独特之处。

书里介绍的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原料,有些是老北京的家常菜而今天已难得一见,有些是经“吃主儿”改良而与众不同的,更有令有缘品尝者念念不忘、却是偌大京城只此一家的。可喜的是,对这些菜的制作精要,作者可谓倾囊相授。如果您跟着实践,您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刁嘴》作者汪朗,为作家汪曾祺先生之子。书分“饮馔谈往”和“吃食探微”两大部分。共收文章五十多篇,既涉及饮食潮流、社会风俗,也关注日常吃喝、人情世态;从帝王、高官到文人、百姓,从猪头、火腿到萝卜、白菜…作者为文每引经据典,笔触幽默调侃,借古喻今,意趣盎然。



《川菜杂谈》是车辐先生九十岁高龄时推出的美食著作。车辐,成都人,从1930年开始从事写作和媒体工作。他广交三教九流,身经各种场面,且懂吃善吃,除精于食,复博闻强识于四川的文化、民情、风俗与政事。

《川菜杂谈》内分四辑:“文化人与川菜”、“川菜杂谈”、“川菜的历史文化”和“名厨名酒”。文字差不多就是新民晚报夜光杯专栏的水平,读起来很放松。既有川菜的做法简录,也有川菜的故实旧闻,既有名流交往中的美酒佳肴,也有蕴藏在饮食中的文人雅识与情趣。但长于掌故,却短于真材实料的烹饪制作与赏鉴。

但仅作为一方菜系还能攒出这样一本书,也颇值得一读。


梁实秋《谈吃》是目前梁实秋谈吃的最全读本之一。本书不是食谱,不是教人烹饪,不是解析营养,只是一位文学家不忘乡情,不忘故旧,藉一饮一啄,写其当年的体会。让我们欣赏其文字,体会其心情。在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雅细致外,物我交融,愉悦陶然。


美食文章难写

美食书作者中,写得好的有梁实秋、汪曾祺、邓云乡、唐鲁孙,还有日本的青木正儿。唐鲁孙与梁实秋、邓云乡被称为华人三大美食家。

唐鲁孙贵族出身,

吃的好东西多,

自然品味高人一头当列第一,

其文字有童稚气的可爱,

而且越是平常的食物写的越精彩。

汪曾祺和邓云乡乡土气息浓厚,

富于生活趣味,

由菜及人及事,娓娓道来,

让人仿佛看到当年的风物,

感慨历史沧桑变化。

梁实秋文人气质多,

精炼而又幽默,

骂的时候比夸的时候精彩,

让人回味的时候不禁莞尔,

自成一家风格。

日本的青木正儿,

实在是写东亚饮食的高手,

其文字更充满韵致的“香”的发觉和回味。

如果您也喜欢吃,

并且对吃的感受超过吃的本身,

就与这些美食家一起去大饱眼中口福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