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竟是个爱吐槽的吃货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3-05
今天(3月5日)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

▲ 汪曾祺
1920年(庚申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很多人在初读汪曾祺时,看到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都会有些生怯,害怕他写的东西读起来有距离感。

但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

编剧史航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今天,熊猫君就在汪曾祺百年诞辰之际,聊一聊这位文笔贴近生活的可爱老头儿。

《汪曾祺集》(共10册)

[中]  汪曾祺

一句话勾勒中国记忆,

一支笔写出人心复杂。

在汪老的那个年代,是没有弹幕的。

吐槽这个词似乎也还没有出来。

但我们的汪老偏偏就喜欢吐槽,而且一吐槽起来还就来劲儿。

有一阵子,还因为读者对他的吐槽产生共鸣上了热搜:

要知道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但正是因为他始终保持平和旷达的心态,才能创造了积极乐观、审美诗意的文学人生。

他的吐槽融合在文字之间,在不经意间既写出了烟火气息,又能传递一种乐观精神。

著名作家铁凝说过,汪曾祺先生总让她想到母语无与伦比的优美和劲道,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

汪老对生活的热爱,爱吐槽的性格,早在学生时期就显现出来。

当初很多人都冲着西南联大的名气去报考,而汪曾祺却是因为学校当初无拘无束的氛围。

“学生上课、考试、都很随便,可以吊儿郎当”。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

汪老可不是嘴上说说,他真的说到做到。

不喜欢的课不听,不喜欢的东西不学,乃至有的课程需要打小抄左抄右抄蒙混过关。

而提到外语更是让他头疼,临时抱佛脚不说,考试时直接睡着了。

▲ 汪曾祺西南联大合影

著名作家何立伟说汪曾祺的好,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作家身上没有的好。

这是一种率性而真切的感觉,有大学而平易,一点没有距离感。让你觉得特别真实。

汪曾祺写完作品,喜欢拿给家人看,但你要说他写得不好,他立马不高兴,耍起小孩子脾气。

“咳,咳,你们要对我好一点啊,别老这样,我以后可是要进文学史的人。”

小女儿汪朝马上就怼:“老头儿,就你?别臭美了。”


在后来的采访中,汪朝谈到父亲时也会提起这件事儿:

“我对我父亲是平视的,因为是家人……他很早就说,我的东西是会留下来的。”

在提到自己父亲对文学创作的态度时,说汪老善于在生活现场记录那些别人捕捉不到的细节:

“我觉得上一代人的这种精神特别难得,尤其是跟我们这代人相比。他就很从容,慢慢观察周围很细微的东西。”

说到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就不得不提一日三餐。

说到一日三餐,那就不得不提汪曾祺和美食的关系了。

他的诸多小说与散文篇目,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很多人最早知道汪曾祺都是在语文课本上,当时有一篇课文《端午的鸭蛋》便是节选自他的《慢煮生活》。

▲ 人教版《端午的鸭蛋》课文配图

对于美食,尤其是家乡的美食,汪老向来不吝啬词句赞美,还引用了一句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高度评价。

从他诸多谈吃的文字来看,他简直是吃尽四方的人。后来汪曾祺的子女在《老头汪曾祺》里这样写道:

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到湖南的腊肉,包括咸菜,酱菜,野菜,他都要追究,琢磨一番。而且时常要发出毫不保留的赞叹:我一辈子没有吃过昆明那样好的牛肉。


汪曾祺对于美食,不仅好吃,更会吃。谈起美食,常常举一反三,从某一食物的吃法,能举出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


不仅如此,他还能说出一种食物最诱人的时候、最适合的烹调方法。哪怕仅仅只有最普通的食材,汪老也能写出那个味儿出来。

油炒饭加一点葱花,在农村算是美食,所以拌萝卜丝一碟,吃起来是很香的。萝卜丝与细切的海蛰皮同拌,在我的家乡是上酒席的,与香干拌荠菜、盐水虾、松花蛋同为凉碟。北京人用水萝卜切片,汆羊肉汤,味鲜而清淡。 

——《萝卜》


汪老不仅好吃,会吃,还会做。

专业说不上,但家常菜还是得心应手的很,在圈子里颇有名声。
美籍华人女作者聂华苓和她的丈夫保罗·安格尔来北京,指名要在我家吃一顿饭,由我亲自做。我给她配了几个菜。几个什么菜,我已经忘了,只记得有一大碗煮干丝。华苓吃得淋漓尽致,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
——《干丝》
▲ 正在下厨房的汪曾祺

不仅会吃,会做,还把吃的融入到作品里。难怪有读者直言,读汪曾祺,像看一个美食博主在分享自己与美食的故事,减肥的时候,一定不要读汪曾祺。

汪曾祺的作品仿佛永远都不过时,何时何地,只要你拿了起来,翻开两页,他写的东西都能让你停不下来。

他的文字充盈着烟火气息,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影响着每一个看过他作品的人。

无论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还是他酷似弹幕一样的吐槽风格,又或者是一个吃货发自内心对美食的热爱,都是那么让人喜欢。

他这些作品的跨度,从40年代一直到90年代,经久不衰。

读汪曾祺,无疑这一版是最好的。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早说:

“汪曾祺先生生前的生活有一个特色就是慢、细致和精致。编这套书也做到了这样,所以现在它可以从200多个版本当中脱颖而出,变成这么非常可靠的定本。”

这套书的编选者李建新说:

“花十年时间来做这套书的编选,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我觉得就是一句话,喜欢,一直喜欢,一直觉得很有意思。

《汪曾祺集》简介

编选者历时十年,出版历时五年,方全套出齐,共十种。

包括小说集四种:《邂逅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散文集六种:《晚翠文谈》《蒲桥集》《旅食集》《塔上随笔》《逝水》《独坐小品》。

为什么读《汪曾祺集》就读这一版

1. 在汪曾祺先生自编文集基础上修订,注重系统性及版本价值。

2. 编选者精益求精,耗费十年心血,参校作者手稿、手校本及各种文集,力求当代文学新善本。

3. 由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的设计师张胜设计,布面精装,装帧雅致温润,典雅大气,尽显纯正文学趣味。

4. 面向普通读者,完整、全面地展现汪曾祺的创作,目前市面上口碑最好(无论是版本还是装帧,家属汪朝等人非常认可,很多专家和读者赞不绝口),可谓收藏汪曾祺著作的不二之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