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族与马的不解情缘

 東泰山人 2013-07-17
蒙古族与马的不解情缘[ 来源: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 发布日期:2013-04-03 |

  

  战马:蒙古马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

  马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新疆辽阔的疆域上,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马矫健的身影,在新疆马的品种以蒙古马和伊犁马最为多见。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和新疆的一些地区,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乍,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蒙古马又在草原上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优良品种。蒙古马与新疆伊犁马,为世界马种的两大宗,可见其负有盛名。《黑鞑事略》中记载:“因其马养之得法,骑数百里,自然尤汗,故可以耐远而出战。平常正行路时,并不许其吃水草,盖辛劳中吃水草,不成膘而生病”,“战时参战后,就放回牧场,叫它饱食青草”。一般自两岁起即可骑乘;4岁即可劳役;五六岁发育完全:成吉思汗在垂训中曾说:“马喂肥时能奔驰,肥瘦适中或瘦时也能奔驰,才可称为良马。不能在这三种状态下奔驰的马,不能成为良马”。所以蒙古族不论官方或民间,都十分注重对马的治理和饲养、驯化,给予精心的爱护,既把马看作足财富,更把马看成是朋友。

  我在温泉县的大草原上,听到这样一首关于马的叙事长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叙事长诗里说,实际上是人们对马的一种感情的寄托。在蒙古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马的形象,而且都是美好的、象征吉祥的骏马的描述或主题。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蒙古马不像是好马。它个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却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随时都可以找到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载的工作。它还可以为骑手提供食物,马奶的利用减少了军队对后勤的要求。

  有史料载,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的欧亚远征军只有13万人,军队的数量虽不算多,但蒙古骑兵的坐骑却绝非一般。经过他们调驯的骏马战斗力倍增,一匹战马可以顶得上三四匹马的效用,敌方战马根本不能与之匹敌,纷纷败下阵来。

  蒙古人的马鞍具有装饰美化功能,而且通常都用白银雕镂出各式各样的花纹

  鞍马艺术是蒙古族马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蒙古族制作马鞍和装饰马鞍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曾赞美说:“其鞍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开,故折旋而不膊不伤。镫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镫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烂,阔才一寸长不逮四总,故立马转身至顺。”(《黑鞑史略笺证》)这说明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善于制作马鞍,善于装饰马鞍。所以《多桑蒙古史》中也说,蒙古人的马鞍具有装饰美化传统,而且通常都用白银雕镂出各式各样的花纹。

  蒙古族马鞍的基本形制,可分为方脑(前桥)鞍和尖脑鞍两种,其中也有大尾(后桥)式和小尾式的区别。如今草原上的匠人能制造出十分合体的马鞍,不但主人骑着舒服,连马也会感到舒服。有些人讲究马鞍子,都要做各种装饰,刻制各种花纹图案,镶嵌骨雕或贝雕,也有用景泰蓝装饰的马鞍。马鞍其他部位也都加以美化,如软垫、鞍桥、鞍檐、鞍花等,还有头上的鼻花和腮花的银饰件,更显得华丽夺目。其制作工艺精美,是稀罕的艺术品。好马配好鞍,胜过龙驹。这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马文化结出的硕果之一。

  血性的风物养育血性的人,马与蒙古族的不解情缘

  马是蒙古族牧民生活中的资源财富,是草原上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是军队作战的制胜法宝,也是诗歌文学中的重要主题,是蒙古族欢庆娱乐的亲密伴侣,更是他们美的心灵和理想借以寄托的载体。所以马在蒙古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始终具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领域里,马是牧民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又同时是生产对象。放牧、挽车、承骑、迁徙,乃至以马为资源的商品贸易,皆是要靠马才行。所以马是牧民富有的标志,繁荣兴旺的象征。最早的时候,草原上富有的人,马匹之多“量论谷”。以“浩特格尔”(即山沟或洼地)和“套海”(即湾子)来计群数。马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马,草原经济便无法经营”。

  马又是蒙古人生存生活的资源。马奶及马奶制成的酒,是蒙古族喜用的饮食。元朝历代大汗,每年秋8月,都要从大都返回草原,举行盛大的马奶宴。宋代孟珙在《孟鞑备录》中说道:

  “饮马乳以塞饥渴,凡一马之乳,可饱三人”。在战争中,“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就是以马奶充饥。饮用马奶还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在今天的医疗保健领域仍视为重要的医用保健品。马奶酒更是上品佳酿。《马可?波罗行纪》中说:“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蒙古人饮马奶酒始见于《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先祖时代即以酿制,到元代时已成为宫中的“国宴之酒”。在蒙古人心中,马奶酒是神圣的饮料。

  纵观历史,当年草原上部落战争和王者出征的风起云涌的时代,马的多寡壮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进军征伐的激战中,强大的铁骑就是胜利者的象征。在成吉思汗的军队中,许多旗帜中有一面镶边的蓝色大旗,旗中间有一匹奔驰的白色骏马图。这面白马军旗指向哪里,军队则打到哪里,这匹白骏马就成了军队无声的指挥官。这种时刻,马是威武的也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所以在蒙古族地区一些庄严的场所或建筑物上,常雕塑一匹奔腾的高大白色骏马作为代表性标志。

  在蒙古族的祭祀仪礼中,也把马作为崇拜的灵性的神驹看待。按传统的民间习俗要选一匹“神马”来主宰一个马群。平时,马保佑吉祥,战时则为强军之利器。成吉思汗西征欧亚、统一南北,靠的是战马的背力和足力强大的铁骑大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祭祀成吉思汗的活动中,也总要有一匹白色骏马的形象才算是大奠。在传统的祭祀礼仪中,有两种作为马文化现象的习俗是值得一写的。一种是悬挂“风马”旗的习俗,一种是系彩绸带“神马”习俗。“风马”称“天马图”,图案正中是扬尾奋蹄、引颈长嘶的骏马,托着如意瑰宝飞奔;骏马上方是展翅翱翔的大鹏和腾云驾雾的青龙;骏马下面是张牙舞爪的老虎和气势汹涌的雄狮。这五种动物以不同的姿态和表情,表现了它们勇猛威严的共性。人们把这个图案拓印在十多厘米见方的白布或白纸上,张贴于墙壁,不管取何种形式,它的真正含义都比其表面图案深远,是人们对于命运吉祥如意的寄托,希望自己的前途像乘风飞腾的骏马一样一帆风顺。

  如果说“风马”象征着人们的“运气”和“幸运”的话,那么“神马”便是人们爱马和祝愿马群兴旺的寄托。什么叫“神马”呢?按照蒙古族传统习俗,人们从马群里挑选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马或作出贡献的“劳苦功高”的马,举行祝福涂抹仪式,在它的鬃毛或脖颈上系上彩绸带,宣布为献给神的马,名曰“神马”,终身不受羁勒,不服劳役,撒群闲游。过去人们认为这是迷信做法,但换一个角度看的话,实际上这是牧民借献神之名,祝愿自己马群兴旺的爱马思想集中表现。从这些马的情物中,可以看到马在蒙古族生活里,已不仅只是乘骑的马,而且已经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人文特征。

  原始草原残酷的生存规则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血性的风物养育血性的人。对蒙古人来说,血性是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人是这样,马亦如此,蒙古马成就了成吉思汗,成就了马背民族。 

(编辑:孙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