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我将逝去的码头--邓(井)关(转载)】===

 子三 2013-07-17
    邓井,现在称邓井关。过去,邓井关曾因“夹岸列肆,帆披如发”,成为全省四大名镇之一。邓井关位于富顺县城西部,两岸多石,石侧青龙背山,石洞甚多。两晋时期,西南有个古老的民族僚族(古络作獠)人,当时被称为蛮人。他们在地主政权的压迫下,以洞为居,俗称“蛮子洞”(洞内有石床,石壁上有柜,洞外有石阶小路供其上下。相片回去补上),其地名谓之“洞子山”,这便是邓井关最早出现的地名。后因农商贸易,商贾增多,逐渐形成小场。小场兴起之初取名“洞子场”。


  蛮子洞(幼时的乐园): 


 


  大河街全景(沿河为老街,其后楼房为新街,泊船之处为邓关码头。) 


 


  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载:“富义盐井在县西南五十步(古制:一步约6古尺)”.......,其余亦有井七所。””又据宋代《元丰九域志》载:“富顺有镇十三" ...“鼓井(监西60里)、彭井(监西80里}、邓井(监西50里―当系15里之误)”。也就是说,唐代元和元年(506年)到北宋元丰元年(1075年)之前.当地就有姓邓者开始在这里凿办盐井了。因凿井制盐以邓姓井为盛,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此地为盐转运必经之地,人们在这里建造房星,经商兴场,宋代才以邓井为据,设置邓井镇,属富顺监。


  邓井关大桥——石砌九眼桥 


 


  到明代熹蜻十八至三十三年(1539一1554年), 富义盐井及县东诸井因地质原因“淡水渗滋,灶丁淘远近旧井赔课”,自流井一带恰好此时新井不断发现卤源,并开凿新井。正如熹靖时曾任礼部郎中的熊过在其《答李令论税粮释盐策册籍事中》一文中所述:“富义、邓井,久在坍塌。其新开自流等井,课程自可兑补原额”,也就在这时,自贡地区井盐生产中心,开始从富顺、邓井关一带向西面的自流井转移了。此时,清初正值吴三桂妄图复明,与清军连年战争,邓关也是两军交战战场之一,加之当地匪乱不断,一时人烟稀少,乡境荒芜。康熙年间治乱之后,“湖广填四川”移民来此定居,发展生产,繁衍人口。邓井虽已消失,但邓井镇又以水运繁忙,盐商云集,故而与自贡井盐同步兴旺。
  邓井关夹堰——济运闸  儿时跳水之处。如今再无猛男敢下水游泳。


  


  清初置邓井保,辖15甲,乾隆元年(1736年),叙州府建武厅通判署移驻邓井,称盐捕通判署,盐务机关在邓井护国桥设关征收盐税。“自贡盐舟自荣溪下驶者,于此间点验”。凡是外运井盐,必须通过这里的检查站检验查证完税后,方能加盖“关卡”图记“出口”。遂以邓家办井,及有“关卡”为志,命为“邓井关"。
  钢索桥(木桥沟水库至富顺的自来水管线自此越过)


  


  小河街沿河老建筑,很有特色


  


  比较有感觉的老街道,老巷子


  


  


  


  沿街老板的烟摊摊


  


  敲黄钱纸,一边抽烟一边敲,工具很专业哦。


  


  


  泊在两岸的船无时不在提醒,这里曾经是夹岸列肆,帆披如发,不过船不是当年的歪脑壳船,装载的也不是盐巴了。 


  


  


  吃饭睡觉打鱼全在船上了,这种船应该就叫瓜皮船了吧!现代“房船”,省去买房之苦。  


  


  


  小汽轮渡船:


  


  伟大领袖毛主席:


  


  泡菜坛:


  


  在各巷子里运用最多的路灯。样式很古老,但是里面的灯管换了的,以前的灯泡不一样,现在都是节能灯了。


  


  沉香木???


  


  茶馆:桌子板凳都很旧了,磨的很光亮。三人麻将,见过没?


  


  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两军对垒,杀到红日西沉。
  一人抱个茶碗,中间还有高手在出谋划策:“也,阔(读kuo,一声)在这儿就对了三!” 


  


  在邓井关,喝茶就要用这个才正宗哦,盖碗茶。


  


  绝对邓关特色食品,豆花饭:


  
2013.07.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