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澄的脾阴观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3-07-18

字体:   2012-10-19  阅读: 74 次  [关 闭]

濮正琪 江西中医学院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南昌330006)

  目的:总结介绍吴澄的脾阴观。方法:搜集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吴澄治虚损重视补脾阴。明言脾虚有阴阳之分,创立多种理脾阴之法。选方用药颇具特色,首选芬香甘平,善用血肉填精,升清阳以轻清之品取代升、柴,提倡药补不如食补,发展了中医脾阴学说。

 主题词 中医学术发掘

   吴澄,清代名医,字鉴泉,号师郎,歙岭南(今安徽歙县)人。他精研内难,博采众长,结合个人临床心得著成虚损专书《不居集》,体现了他以阴阳变动不居之理,取随时惟变所适之法的因病施治、灵活变通的医疗思想。他创立解托、补托、理脾阴三法作为治疗虚损证的三大法则,尤其理脾阴一法,补前人未尽之余蕴,不仅丰富了中医虚损证治的内容,而且使其成为清代发展脾阴学说的核心人物。吴澄在脾阴方面的创见主要有3个方面。

1 补脾虚治则,区分阴阳

吴澄治虚重视脾胃,对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将调理脾胃作为首要大法。他认为:“虚劳日久,诸药不效,而所赖以无恐者,胃气也。只要脾胃健运,其病虽重不险,因为随着脾胃功能的恢复,能带动它脏向愈。不过吴澄观察到,自从李杲脾胃内伤论创立以后,一些不善于学习的人多以李杲的温补之法统治脾胃病,由于滥用温补造成了伤阴化燥的弊病。因此他呼吁脾虚有阴阳之分”,临证应当细加辨析,分别治之。他在《不居集·上集·卷之二·脾经虚分阴阳》中对脾阳虚与脾阴虚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作了明确的阐述:“脾胃之元气者,多因思虑伤脾,或因劳倦伤脾。脾虚胃弱,中宫营气不和,肢体困倦,饮食日减,......此营气虚消之阳虚也,以温补为先。如六脉数而不清,滑而无力,大便闭结,嘈杂,中消多食易饥。此脾阴虚,本经血虚胃热,以清补为主。吴澄不仅肯定了脾阴虚的存在,而且指出补脾虚的治则当分阴阳,脾阳虚以温补为主,脾阴虚以清补为要,从而弥补了李杲补脾胃重脾阳略脾阴的缺憾。

2 理脾阴之法,因证而异

吴澄认为在临床上单纯的脾阴虚较为少见,常常表现为脾的气阴两虚或与其他脏腑相兼为病。所以当脾阴亏损时既有阴虚之象,又必兼有运化、升清的功能失常。同时脾阴具有濡养脏腑的功能,当脾阴虚累及他脏时还会产生兼夹之证。吴澄根据脾阴病变的这些特性,确立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脾阴之法,因证施治。

2.1 脾胃气阴两虚,创制中和理阴汤滋脾健胃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两者在生理上互相依存,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临床上脾胃同病十分常见。而古方理脾健胃,多偏温补胃中阳气,而不及脾中之阴。吴澄认为虚损之人因久病往往耗伤气阴,多见阴虚火旺之象如用甘温易伤津助火。因此确立滋脾健胃一法,创制中和理阴汤主治脾胃气阴两虚证。他指出:“中和理阴汤治中气虚弱,脾胃大亏,饮食短少,痰嗽失血,泄泻腹胀,不任芪、术、归、地者,此方主之。方中以人参补脾胃之阳而不燥,燕窝补脾胃之阴而不腻,佐以山药、扁豆甘平健脾,加以莲肉、陈仓米芬香温和养胃,共奏气阴双补,两不相碍之功效。

2.2 心脾阴虚,创制资成汤滋养心脾

心主血,脾统血,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智其出为意,心脾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情志思维活动。当脾阴虚时,水谷精微之气不能上输于心肺,下通于肝肾,可导致惊悸失眠,遗精盗汗,食少泄泻的心脾阴虚之证。对此,吴澄确立滋养心脾一法,创制资成汤滋心阴、理脾元。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茯神、丹参滋养心阴,扁豆、山药滋补脾元,白芍缓肝,甘草补土,莲肉合丹参交通心肾,檀香佐陈皮芬香醒脾。合而用之,共奏壮子益母之效。

2.3 肝脾阴虚火旺,创制畅郁汤凉肝解郁理脾

 脾生血,肝藏血,脾阴虚,气血生化无源,日久可使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常,而见胁痛、气逆火盛、眩晕、泄泻的肝郁脾虚火盛之证。吴澄认为前人虽有逍遥散,但主治肝郁脾气虚,对于肝脾阴虚火旺者却不相宜,因方中当归、白术、柴胡、薄荷等药都非温则燥。因此他确立凉肝解郁理脾一法,依照逍遥散的组方原则化裁新方,创制畅郁汤。方中用丹参凉血补血,钩藤、菊花凉肝解郁,扁豆、谷芽、甘草健脾消食不伤阴,连翘、荷叶清热疏肝。可见吴澄学习前人经验时,执著于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他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的作风在此可见一斑。

2.4 脾肾阴虚,创制培土养阴汤扶脾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当虚劳日久,脾阴虚累及肾阴时,可出现食少痰多,自汗盗汗,遗精为主症的脾肾阴虚证。《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吴澄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今虚劳之人,温气则火生,补精则濡泄,虽六味、四物、生脉皆非所宜也。由此他确立扶脾补肾一法,创制培土养阴汤平补脾肾。方中以制首乌为君,固精养血,有地黄之功,而无地黄之滞。以猪腰为臣,补肾生精,有生血之功,而无败胃之虞。扁豆、谷芽补脾阴,而不燥肺金。丹参、莲肉交通心肾,而不耗阴血。白芍酸收以缓肝。车前利小便而不走精气。共奏扶脾保肺、补益肝肾之功效。

3 补脾阴用药,独具匠心

吴澄不仅辨证精细,而且遣药允正清灵,因此往往能够在平凡中见奇效,虽沉疴、痼疾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在补脾阴的选药方面,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3.1 首选芬香甘平之品,气阴双补

 立法贵于无过之地是吴澄补脾阴的用药宗旨。他认为虚劳之人,脾之气阴俱损,由于脾薄胃弱,补气药即使平淡如四君子之属,也往往不能受用,而滋补之品又多滞腻,易助湿碍脾。因此在补脾阴药的选用上,吴澄费尽心机,一改古人芪、术、归、地的补虚用药常规,主张首选芬香甘平之品,补虚而不伤正。他常选用山药、扁豆、莲肉、薏苡仁、玉竹、人参等,这些药物芬香甘平,具有补而不燥,滋而不腻,行而不滞的特性,且多为气阴双补之品。尤其山药,归于脾、肾、肺经,健脾养阴,一直被吴澄视为补脾阴的要药。

3.2 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阴精

吴澄根据虚损日久多伤及精髓、气血的病机特点,认为单以草木无情之物难以奏效,主张用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益气养血。常用药物有猪腰、猪肚、海参、燕窝、鳗鱼等,:他在治疗脾阴血虚少证的理脾益营汤中,以海参补阴养血;在治疗脾肾阴虚证的培土养阴汤中,以猪腰补肾生精。

3.3 擅用芳香轻清之品,升发脾阳

吴澄提出当脾阴亏虚时也会影响脾阳的升发,出现虚劳寒热,食少泄泻的清阳下陷之证。此时的治疗较为棘手,因为阴亏火泛,法不宜升,但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于法又不可以不升。而通常升阳所用的升、柴之辈,由于升散之性太过易伤阴助火,皆不宜用。于是吴澄虽然采纳李杲的升阳之法,但并不拘泥其升阳之药,尤擅长使用钩藤、荷鼻等芳香轻清之品。荷鼻有升举清阳之功,和钩藤合用,又能清热平肝,恢复肝胆的疏泄之性,从而促进胆气升发对脾胃之气升发的辅助性。既顾护了脾阴,又达到升发脾之清阳的作用。

3.4 倡导药补不如食补

吴澄对中医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十分赞赏,他在治疗中积极倡导食补,认为药食两用之品作用和缓,不伤正气,可以久用,对于脾胃大虚,不任补药者尤为适宜。只要使用得当,即使日常普通的饮食,也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他常在方剂中配伍药食两用之品,如扁豆、山药、莲肉、燕窝等。甚至还专门配制食补之剂,代表方如味补汤”,他将燕窝、海参、鳗鱼、紫河车等煮极烂,饮其汁,治疗虚劳日久,脾胃薄弱者,均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吴澄的脾阴理论,切合临床,实用性强,研究整理吴澄的理脾阴之法,不仅能够充实、完善中医的脾胃学说,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对脾胃疾病的辨证论治水平。

(收稿2008-04-26;修回2008-07-02)  

 

 

(责任编辑:李董男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