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书楼寻踪馆 2013-07-18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释文:
  雨生尊兄大人执事:八月二日接奉手诲,敬悉诸凡,遥瞻矞采,弥用驰切。贵郡会课,不远千里问道於盲,敢不竭尽鄙见,冀窥象罔。就兹会论之,虽未尽珂乡之文采,然风力遒上,不为运会所移,则见骥一毛,知其善走,先正典型,一线未坠,实吾粤之光也。区区论文之志,微诸君,谁与归乎?前列拟定五十首,若欲再广,则百名次第已暗记於每卷之背,以花押志之,会中翘楚之材,似皆入吾彀中矣。八比风尚至今日而日趋於靡,不意中流砥柱,尚在天南,惊喜久之。暗中摸索,必不误认颜标,质之我公与玉臣太史,或期抚掌也。自前十年兰山一别,至今未接麈教,九月后海风不啸,拟访戴数日即返,此间书院功课不免劳人故耳。老母以下均托福芘,小儿乳食尚足,颇有豚犬之观,足慰长者之怀。专启敬复。叩请  崇安,并请潭喜,不尽。
  如弟文田顿首 望前一日
  家母奉问丁大人并府中各位福安。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跋《石门铭》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 书法 扇面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 行书语摘轴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 书法 镜心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 书法 四屏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谥文诚,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为近代武功巨星李小龙同宗先辈。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本北水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故他把在广州所筑之楼名曰“泰华楼”。

  李文田是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对碑帖源流有深入的砧研。他少年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谈》一文中说:“若农书法,实发源于北碑,而畅流于隋碑,所临唐碑,亦以隋碑笔意为之。”“若农乃以从容自在之笔调一写高古拙朴之北碑,一时书家奉为正宗。清末写碑,陶睿宣近于呆板,赵之谦过于轻佻,惟若农老成持重,雍容大方,为北派正传。”其书法,运碑入帖,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功力颇深。李文田篆隶楷诸体皆能。其篆书,笔致温厚蕴藉;隶书则以楷法及碑法书写,挺拔有力,富于变化。而在篆隶楷诸体中,李文田最擅长的还是行楷。所作行楷,工稳平和笔画圆实,浑厚华滋,肥而不胖,瘦而不削,没有馆阁体肥重之弊,也没有丝毫纤弱之意,有的是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

  陈永正先生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成就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广东书坛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应该在中国书学史上大书一笔。

  李文田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有他写的《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此处,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画像

 

延伸阅读(一)
李文田的三件“小事” 
    近代武功巨星李小龙的同宗先辈、清代咸丰探花李文田有着不凡的经历,并对上村这一蕴藏着丰厚文化历史的古老村庄增添一份更理性的认知。
    作为清代高官,李文田虽以为官正直称著,以学问书法闻名,但是,他的一些点滴小事却不为人所熟知,然而,或许正是这些琐碎细节,倒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对这位大学者有一个更深透的认识,现在让我们从三件小事进一步认识这位探花郎。 
    同情梁启超 
    作为自幼苦读出身,后成为清咸丰年间探花的李文田深知学术艰辛,更知卓越英才千载难逢。因而,他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主持江南乡试时,从应试举子中精心挑选出众多英才,获得“江南名榜”美誉。后来,他历任四川、浙江等会试主持乃至学政,慧眼仁心,使一大批英才脱颖而出,如李慈铭(著名学者)、蔡元培(北大校长)、吴道鎔(著名学者)、陈伯陶(探花)、江标(状元)等人,但他唯一深感可惜的是梁启超落选一事。
    原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李文田任会试副总裁。当时极力鼓吹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二人,令老佛爷和许多朝廷大员侧目刺眼,而殿试考官们更感芒刺在背,他们深知这两位广东举人才华出众,一不留神给他们夺魁天下就吃不了兜着走。因而在评判考卷时他们都力求小心谨慎,一旦发现有“康梁”文风试卷都立即作废。
    当时,阅世颇深的康有为在应试时一改平日文风,中规中矩地写了篇八股文,因而得逃“法眼”,高中进士,而梁启超年少气盛,下笔还是那样肆意汪洋,满纸秋霜,于是,被考官们一眼看出,结果名落孙山。
    事后,作为会试主持人且是广东同乡的李文田找出梁启超落第试卷,在背后题上张籍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尽道爱莫能助之意。梁启超知道后,铭感不已。后来,李文田去世,梁启超撰写了一副对联,其中下联为:“岂为明珠垂泪,中楹为哭先生”,饱含着对先生知遇之恩的感激,同时,也成为这两位近代名家鲜为人知的一段佳话。 
    质疑《兰亭序》作者 
    作为大书法家,李文田不仅以其酣畅饱满,融篆隶楷于一体的书法卓然独立,他更摒弃陈见,目光如炬,指出千年来人们奉若神迹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作,在书法界掀起轩然大波,成为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
    众所周知,王羲之书成《兰亭序》后十分珍爱,并一直传为家藏珍宝。唐初,李世民久闻“天下第一行书”大名,更得知真迹在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手中,于是命萧翼设法盗得这一稀世珍宝。大喜过望的李世民当即命众名家临摹,然后,又将真迹摹刻分赠近臣。太宗皇帝去世时《兰亭序》也随之陪葬,一代神品从此渺然。不过,后世翻刻版本极多,但以仍宋代宣和中年所刻的定武本最为神似,后世称为《定武兰亭》。
    李文田在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篇《兰亭序》并非晋人所作。他的观点是“文之题目与内容与《世语新说.企羡篇》刘孝标所征引不同。是以梁以前之《兰亭》与唐以后之《兰亭》,文尚难信,何有于字?”
    《世语新说.企羡》中有一段关于王羲之的记录: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之《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喜色。然后他就将所作的《临河序》附上并作注解,《临河序》与《兰亭序》大体相似,只是在结尾处没有了“夫人之相与”等167字,另外,结尾多了一句“右将军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右,前余姚命令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一斗”等40字。
    另外,李文田认为,“古称右军书为龙跳天门,虎踞凤阁,又曰银钩铁画,故世无右军之书则已,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龙颜相近而后可。”
    为进一步肯定自己观点,他还作了四首绝句进行申述。其中,“唐人未甚重兰亭,洲圣尊崇信有灵。南渡大夫争聚讼,后来都不作刊经”。可谓深谙三昧大书家的真知卓见。
    他的这些观点,发前人之未覆。可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真伪》,因牵涉到王羲之与兰亭序真伪问题,遂在中国书法界引发大辩论,大家各抒己见,断断续续延续了三十多年,至今仍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但这些争论对中国书法历史起到重新认识的作用,而争论的滥觞者之一,就是这位均安上村探花郎李文田。
     方言注解《三字经》 
    李文田对启蒙教育也十分重视。清光绪年间,顺德人徐炳带从北京带回李文田注解的《三字经》,并刊印发行。
    或许,在历代众多《三字经》注解版本中,这是最特别的一本。因为是他用当时地道广州官话口语作注,因此我们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也十分亲切。如“人之初,性本善”。他就解释为:通天下人的始出生出世时,天畀过人心,本来就有善无恶。再如,“融四岁,能让梨”。他解释为:试睇古人有一位孔融,四个年头就晓到推让雪梨过亚哥食。十分口语化,如同讲故事,小孩读来必娓娓动听。不过,作为大学者,他有时还是忍不住再写几句引申一下,如在“融四岁,能让梨”后,他写道:让则不争,让则有礼。善处兄弟者,莫过于让台伯夷齐天下。国家可让,而况财物乎?由浅入深,见微知著。
    另外,行文中还保存着大量现在我们还一直沿用的熟语,如“细文仔个时无十分用功读书”(幼不学)。“孟子做仔个阵时,无十分用功读书,激衬老母”(子不学,断机杼)等等,十分有趣,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当年语言留下十分难得的资料。
    一位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能在闲暇为此书做注,不难看出他对下一代教育的一片苦心。可幸的是,他的后代都诗书满腹,特别是两位孙子,更卓然成家。大孙子李棪经蔡元培推荐,入读北大,成为胡适学生,他精研甲骨文,学问渊博,后应聘到牛津大学任教十四年,回香港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二孙子李曲斋则一直生活在广州,临池数十年,成为一代书法名家。以前,每年春节期间,广州文化公园门口那副笔墨淋漓,龙翥凤跃的对联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可见,李文田深谙教育之道,正如三字经所说的那样: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

                                                                                    (李健明)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的上村李氏宗祠

 

武功巨星李小龙同村先辈李文田《致雨生书札》
     李文田故居

延伸阅读(二)

李文田因书法好而受宠于慈禧

  据其后人介绍,李文田是咸丰时期的探花,他在100多名殿试考生中成绩排在第40名,之所以后来排到第三高中探花,主要是因他字写得好,被慈禧太后看中了。同治年间,李文田入职南书房,他办公的地方离慈禧太后的办公室很近,相当于军机处的参谋部。李文田是个二品官,可以说是慈禧太后的秘书。慈禧太后颁发的“圣旨”,许多都是由李文田执笔抄写的。

  又一年李文田为母亲做寿,慈禧太后亲笔书写了“龙、虎、福、寿”四个大字赐给李文田,足见慈禧太后对其的看重。这四个字后来刻成牌匾放置在李氏宗祠里,人已逝而字至今仍在。

  与清晖园主是亲家

  清晖园是顺德龙家的产业,龙家在当地是一个读书世家,声势甚隆,其中龙廷槐是龙氏家族中最有声望的人物,他的卓著贡献令龙家声望大震。以前李文田在京城时与同是顺德人的龙家关系很密切,后来将女儿嫁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两家成了儿女亲家,关系也就更非比寻常。李文田每次回乡,都会去顺德大良看自己的宝贝女儿,也会在清晖园住上一阵。日子久了,清晖园成了李文田半个家。

  3个女儿都嫁了大户人家

  李文田本来生有6个儿子和3个女儿,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儿子李孔曼和3个女儿,其他的5个儿子都没养大,李孔曼在他的儿子中排行第四。关于他的3个女儿历史上很少记载,她们的名字几乎没有人知道。因为在那时,女人的名字是不能上族谱的,就像女人的身体一样,假如被知道了是一种耻辱。他的大女儿嫁给了顺德龙江姓叶的一个大户人家,二女儿嫁给南海张荫桓的儿子,小女儿嫁的就是上述清晖园的龙家人。二女儿嫁给的张姓人家来头大,张荫桓和李文田既是老乡又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当时朝里比较活跃的大臣。

  两个孙子都未婚

  据族人介绍,李文田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而后有两个孙子,长孙李炎斋、次孙李曲斋,但是两个孙子都没有结婚。据说炎斋有一个私生子,现居香港,已有60多岁。除此之外没有直系后代。

  据介绍,李炎斋是当代世界有名的史学家和甲骨文研究专家,李曲斋则在篆刻和书法方面成绩斐然。可以说其后人虽在政治、经济见识方面没有继承李文田多少东西,但在一定程度继承了他在学术和文化上的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