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代县雁门关里的辽宋传奇(下)

 木柳书屋 2013-07-19

 

山西代县雁门关里的

辽宋传奇(下)

 
 
2013-03-05 13:59   
(转自:东北新闻网)   
 
   

  雁门关前的杨家将群像。记者潘恩战摄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千载,遗迹遍布河北、山西,但最能验证杨家将英雄业绩的战守之地却只有一处:雁门关。

  杨业在雁门关守御七年,曾生擒辽国驸马,重创十万辽军。在雁门关,杨业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戎马辉煌,也正是从这里,他怆然迈向了一代名将的宿命终点。雁门关脚下,是杨家将当年屯兵养马的广武古城;雁门关北一片方圆10平方公里的平滩地,据传就是当年杨家军血战辽军的金沙滩古战场;雁门关东的鹿蹄涧小村,便是大名鼎鼎的“天波杨府”所在地,建于此处的杨家祠堂千百年来香火不绝。今天,在雁门关口的峰岭上,杨业顶盔掼甲手执长枪的高大塑像巍然屹立,与千年雁门的血色夕阳融为一体……

  雁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雁门关在辽宋战争史上非常重要,雁门关长城是北宋的重要防御体系之一。自石敬瑭向辽国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契丹人就越过了长城,整个中原地区便无险可守,山西省仅存雁门关一处险要。当时,雁门关长城以南是北宋的代州,以北就是辽国辖地了。雁门关是辽宋对峙的最前沿,是辽宋战争的西战场。

  宋初,河东为北汉政权所割据,北汉地狭人少,兵微将寡。面对强大的北宋政权,北汉采用联辽抗宋的政策。雁门关作为辽与北汉共同的边界线,基本没有战事发生。仅有的几次辽兵入关,也是作为助汉抗宋的援军,受北汉的邀请和平入关的。

  公元979年,北宋灭北汉,雁门关作为北宋河东与辽的主要通道,其防务上的重要性立即突显出来。北宋征调以潘美和杨业为首的重兵强将,固守于雁门关边防线上。辽国也虎视眈眈,在南京(今北京)和西京(今大同市)驻扎重兵,并在秋高马肥之时不断派兵南侵。一时间,雁门关及其周围隘口烽火连天、战事不断。

  千年前的辽宋时代,天然形成的雁门古道便是塞外游牧民族通向中原地带的唯一途路,卡在古道咽喉处的雁门雄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其他战线上,辽宋对阵,宋军战绩败多胜少。唯独在雁门关西战场,宋军占据上风。究其内因,除宋军有杨业这样的百战名将坐镇指挥、调度得当外,雁门关的险要地形也是宋军屡胜辽军的助力原因。众所周知,辽军以骑兵为主,善于纵横驱驰打进攻战。而宋军则以步兵为主,擅长固守打阵地战。在开阔的平原地带,辽军优势骑兵发起迅猛冲击,宋军每每溃不成军。而在山高路险的雁门关山区,受地形所限,辽军的骑兵优势基本无从发挥,而精于固守反击的宋军却能趁机屡屡得手。

  除公元980年,杨业借助雁门关的险要地形,于背后偷袭大败辽军的经典战役外,宋军在雁门关一线击败辽军的战绩不胜枚举。公元980年,宋军潘美与曹光实(汝州团练使)与辽将耶律沙战于雁门关附近,斩首数千级,辽兵大溃逃;公元982年,潘美败契丹之师于雁门,破其垒三十六;公元986年十二月,接替杨业的张齐贤于州城外设计大破辽兵,擒其北面大王之子一人,帐前大将一人,斩首数百级,获马两千匹,器甲甚众;公元988年冬,辽兵自大石路南侵,张齐贤败之于繁峙……

  在雁门关一线,宋军唯一一次大败,是公元986年兵分三路伐辽,杨业孤军深入被俘殉国之战。此役失利除宋太宗指挥失误、宋军内讧等因素外,宋军脱离雁门关主阵地,以己之短攻辽军所长,实为杨业兵败的一大内因。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间再无大规模战事发生。直至1074年,由于宋在雁门以北沿边修筑戍垒,引起宋辽边界争议。辽兵二十万压境,迫使北宋将过去的以长城为界改为以黄嵬山为(今崞阳西七十里)分水岭,重新划定两国新的疆界线,致使宋朝东西失地七百里。

  “三关大帅”乃杨业而非杨六郎

  戏文里讲,杨业的儿子六郎杨延昭是“三关大帅”,威震雁门关令辽兵胆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杨六郎镇守的三关不是山西雁北地区的偏头关、宁武关和雁门关,而是瓦桥关(今廊坊市雄县境内)、益津关(今廊坊市霸州镇。另一说是淤口关,即今霸州信安镇)、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县旧城东),均在今日河北省东北部一带。这三座关隘由西南向东北连成一座抗辽屏障,合称“三关”,杨延昭最后病死在高阳关。显而易见,“此三关”非“彼三关”,杨家将中真正的雁门大帅,唯杨业一人。

  雁门关一带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某年寒冬,杨延昭领兵镇守雁门关,正逢辽军进攻。杨延昭见辽兵势众不可硬拼,急中生智命麾下将士连夜往城墙上浇水。寒冬腊月北风正紧,一夜之间,便把雁门关浇成了一座“冰城”。辽兵见状望城兴叹,只得退兵。杨延昭浇冰城退辽兵,确有其事。但此事发生在位于河北境内的遂城,而非山西的雁门关。

  杨业在演义小说中被称为杨继业,因殉国时已是花甲之年,又被尊称为“杨老令公”。杨业本名杨重贵,从军效力北汉刘氏政权,因屡立战功,被赐名刘继业,后改称杨业。后人可能觉得杨业的称谓太中规中矩,索性将这位北宋名将曾用过的几个姓名做了综合处理,为杨业取了第四个姓名:杨继业。这名字听起来生动响亮且朗朗上口,便世代流传,虽是将错就错,倒也习惯成自然。

  杨业此人颇有军事才能,且自负,年轻时即豪言:“吾他日为将用兵,犹鹰犬逐雉兔尔。”言下之意是说,自己带兵打仗,就像鹰隼、猎狗捕捉野鸡、兔子那么容易。

  杨业为北汉政权效力时忠于职守,北汉末帝刘继元已向宋军竖起降旗,身为臣子的杨业却还在为倾塌的北汉政权奋力苦战。后来,刘继元派人捎口信命杨业降宋,他才叩头洒泪放下武器。

  归顺宋太宗后,杨业依然忠心捧日。他为北宋镇守边关多年,后出师雁门兵败,为大辽名将耶律斜轸擒获,绝食而死。临终遗言:“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意思是说,皇上(宋太宗)对我信任有加委以重任,期待我能杀敌立功,没想到我被奸臣陷害导致兵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间呢?

  杨业如此侍君,宋太宗心知肚明。杨业虽是北汉降将,非己嫡系,太宗却视若己出。杨业殉国后,被宋太宗追封为太尉。杨业的儿子,健在的封官,战死的加爵。北宋朝廷给予杨业的评语非常高:“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

  雁门关下杨业“百骑破十万”

  杨业打过“内战”,但却是在抵御外族入侵的雁门关“外战”中,扬名立万的。

  史载,杨业驻守代州刚上任,辽国便以十万大军扑向雁门。杨业率数百骑兵悄悄绕至雁门关西口,穿过俗称“铁裹门”的一条“山缝子”,于辽军背后发起猛烈攻击。辽军虽人马众多,但在狭长险峻的雁门古道上根本施展不开,首尾难顾、顷刻大乱。激战中,杨业马前力斩辽军主将、驸马肖咄李,生擒辽军马前军都指挥使李重海,大获全胜!此役斩杀辽军3000多人,俘虏万人,所获牛马兵械不可计数,而本部仅有几十名士兵受伤。这是辽宋两国在雁门关前引发的最大的一次战役,是古代战争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更是杨业抗辽生涯最辉煌的一页!此后,“杨无敌”的威名远近皆知,以至辽军远远望见“杨”字大旗即落荒而逃。杨业因功升至牺牲前的最高职衔:云州观察使。

  在杨业驻守代州的七年时间里,辽军从未能跨过雁门关半步。而这七年正是宋辽第一次幽州战后关系最紧张的时期,仅大规模战事至少爆发八次。由于杨业在雁门关的成功守御,使山西安宁、河北无忧。使在第一次幽州之战中惨败而归、亟待恢复元气的宋军获得了难得的喘息良机。

  杨业为国捐躯后,宋太宗痛感长城被毁,愤恨地将加害杨业的监军王(shēn)革职为民,将负有领导责任的开国名将潘美连降三级。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戎马一生征战山西,死后却埋在了河北。据《保定府志》和《唐县志》记载,杨业殉国后,葬于今河北省唐县羊角乡的令公铺村。

  古关前,看七郎八虎与杨门女将

  千年雁门关,凝缩了一部浩荡的中华战争史与民族交融史。守关之将,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幸,到明末大将周遇吉,雁门名将历代层出不穷。但历史,却为这座边塞名关深深镌刻下杨氏印记,辽宋风云成为雁门战史的华彩主章!英雄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进入雁门景区前,但见杨业的高大塑像屹立峰峦之上,须仰视才见。雁门关城外,左右两侧分列杨家“七郎八虎”与杨门女将的群雕。每座雕像下都注有人物的简略生平。除杨业的生平记述尚可与正史相通外,其他人物的生平多取自通俗演义小说《杨家将》。

  长子杨延平,金沙滩双龙会假扮宋太宗,一箭射死辽景宗后战死。次子杨延定,出幽州城门时,手托千斤闸,让众弟兄出城,被乱箭穿身。三子杨延光,金沙滩一战杀敌无数,战马受伤后坠地,被马踏成肉泥。四子杨延辉,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为“木易”,被辽国铁镜公主招为驸马。十五年后,过雁门关探母。五子杨延德,金沙滩战乱中失散,后出家五台山,大破天门阵时出山。六子杨延昭,北宋名将,三关大帅,在金沙滩一战中侥幸生存。七子杨延嗣,金沙滩战后,杨业被困关外,七郎回代州搬兵时被潘仁美残害,乱箭射死,如今代县东留有七郎墓。八子杨延顺,杨业义子,金沙滩战乱中负伤,被辽国玉镜公主俘虏后招为驸马。杨延昭之子杨宗保,娶妻穆桂英,从小随父征战疆场,屡建战功。杨宗保之子杨文广,随范仲淹防御西夏,为杨门统帅,屡建战功。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门女将的顶梁柱,自穆柯寨出山后,降宗保,入杨家,破天门,53岁仍挂帅出征……

  这些介绍存在诸多的事实性差错。穆桂英从未大破过天门阵;杨延昭的镇守之地也不在雁门关;杨延昭的儿子不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历史上有无杨宗保此人也众说纷纭。

  有趣的是,在杨门女将的雕塑里,居然还有两位辽国公主。云翠英:四郎杨延辉之妻,辽国公主(铁镜公主);云秀清:八郎杨延顺之妻,辽国公主(玉镜公主)。

  杨业的塑像与牌位供奉在忠武堂,忠武为杨业谥号,也是古代武将之最高谥号。同时供奉杨家将的七郎八虎。

  较之供奉多位名将的其他祠堂,镇边祠里有座祠堂却只供一人。此祠堂名为武惠堂,所供之人叫潘美,即《杨家将》里的大奸臣潘仁美。潘美因在杨业“死节陈家谷”一役中负有领导责任,而被“削秩三等”,死后谥曰“武惠”。之所以该祠堂只供其一人,皆因潘美担下了“陷害忠良”的千古恶名,无人愿与其为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