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到达澳大利亚的福州人可能是清咸丰年间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掳贩去的“契约华工”。据《福建华侨志》记载:“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法国从厦门贩运出洋的契约华工,不少是从福州招募而来的。”“清咸丰二年(1852年),福州‘卖人行’所招华工在厦门上船被偷运出国。” 《福建华侨志》还记载:“自清道光二十八年至咸丰三年,从厦门运往悉尼的3328名华工到达澳大利亚后,在工头皮鞭驱使下修筑公路,采掘金矿,或下海采珠,或放牧。牧羊者10人一组,要看几千头羊,风餐露宿,不得温饱,绝大部分死于劳累贫病。”这3328名华工中,相信有不少人是福州人。这些福州人恐怕只有少数人活了下来,他们还可能繁衍有后代,只是不知所终。 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放宽移民限制,从港台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侨华人迅速增加。1976年后,印支难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其后又有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移居澳大利亚,他们中有不少是福州籍人士。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国门大开,有许多福州人以各种形式前往澳大利亚。这些新移居澳大利亚的福州人约一半以上定居于新南威尔斯省的悉尼和维多利亚省的墨尔本。 在悉尼的福州人于1993年成立了 “澳洲福州同乡会”,在墨尔本的福州人于1996年7月成立了“澳洲维省福州十邑同乡会”。 据福建省侨务部门2005年统计,在澳大利亚的闽籍华侨华人有8.51万人,其中福州籍有1万余人。福州籍人士中,福清人居多,其次为闽清人及连江人。 从港台及东南亚携资定居澳大利亚的福州人,多从事工商业,如在印尼经营盐仓牌香烟致富的福州籍华人企业家蔡云辉之子蔡道平、蔡道行,定居澳大利亚后,投资房地产业,成为澳地产巨头。 从内陆定居澳大利亚的福州人,多经营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也有不少学而有成者,进入工程技术、医疗、教育等领域,成为白领。另有一些人在商界经营有方,发达致富,成为成功的实业家。 祖籍福清江镜的陈祖粤,1989年2月留学澳大利亚,半工半读,不久,就与人合作,以极低廉的价格买下一家木工厂的设备,办起了小型家具厂。历经8年发展,成为悉尼有名的“家具大王”。祖籍连江东岱的陈敏华,1992年以开发性投资移民澳大利亚,创办新恒基广告公司,获利颇丰。后携资回中国投资,于1995年在福州创办新恒基集团公司,致力发展文化产业,业务拓展到海内外,年营业额逾20亿元人民币。 祖籍平潭的林辉源、林锦珊,从打工开始,艰辛创业,现已是知名企业家,产业涉及房地产、珠宝、钟表,资产均在数亿澳元以上。 在澳大利亚的福州华侨华人中,有一些人在文教、卫生领域崭露头角,闽清籍的陈绍和是知名医生,黄乃裳的裔孙黄贤曦还担任维省中医药学会的监事长。 |
|
来自: 昵称11567645 > 《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