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峰 摘要: 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创新已逐渐成为当今金融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一国的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我国近年来的金融创新.无论是在品种上、工具上还是在制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的金融创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金融创新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从金融创新理论出发,积极论述了我国近年来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状及发展; 第1章 引言金融创新的整体含义是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大,金融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从而金融逐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邓小平就说过“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 然而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以致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在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入世”后,更是带来了一轮金融创新的浪潮。与此同时,我国金融创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论文发表,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是期刊论文发表和免费论文下载的权威论文发表网站 第2章 我国金融创新现状及面临问题在我国,实体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量正迅速扩大,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特别是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外部金融机构广泛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竞争的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管制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2.1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2.1.1 金融创新业务的突破性进展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已遍布于沿海城市和内陆主要中心城市.已渗透到金融业的各个行业。由于受经营范围的约束和地域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尚未对国内金融机构构成人的竞争威胁,但今后,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与地域限制将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将与国内金融机构展开全面业务竞争,以优质服务争取优质客户,以先进技术挖掘国内金融机构尚未开发的潜在优质客户,扩大在传统金融业务和中介服务中的市场份额。而为了在竞争中求取生存,获取发展空间,国内金融机构也将在国外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示范效应的带动下迅速跟进,从而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深化发展。 2.1.2 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更多、更直接的国际市场风险,对规避市场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其如商品期货、外汇期货、汇率期权、远期外汇交易等,会产生日益强大的需求,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2.1.3 导引混业经营的新趋势我国目前仍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内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活动受制于这一原则只能在各自经营业务范围内进行,但逃避监管,以获取竞争优势始终是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各金融机构为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必然将通过业务创新规避或突破分业经营的限制,走向混业经营。 2.2 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2.2.1 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不足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利润最大化,而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原因,产权不明晰,没有完全独立,四大国有银行至今尚未真正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约束奖惩机制不健全,经营好坏一个样,缺乏利益上的驱动,责任感不强,而且国有金融机构能够依靠垄断经营赚取丰厚利润又无倒闭的风险,这种缺乏利益的刺激和竞争的压力,是无法进行金融创新的。 2.2.2 金融创新的外部条件不成熟金融创新的发生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金融管制的放松。只有放松管制,才能使金融创新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才有可能。二是公平竞争的市场。垄断是创新的天敌,没有竞争便没有创新的外在压力。而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够理想,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使其缺乏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尽管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的金融环境已较为宽松,但同西方相比,还存在着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如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一方面限制了竞争,同时又限制了金融创新种类的扩大。 2.2.3 金融工具品种少,投资不方便目前表现为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以往我国金融机构推出的业务创新大部分集中于负债类领域,这与金融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竞争相对激烈是一致的。他们竞相推出创新工具,拓展创新业务,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在贷款领域由于是卖方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各金融机构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因此创新相对较少。 2.2.4 金融技术创新有限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技术保障和关键。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多为规避管制型创新,技术型金融创新是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由于金融机构的科技水平有限,造成所创新的金融工具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 2.2.5 金融法规不健全,秩序不规范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模式是先实践后监管,已出台的一些金融管理制度滞后于金融实践,这种做法故然有其优点,但也给违规者以可乘之机,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例如金融机构盲目提高和变相提高存贷款利差,证券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将大量银行资金引入股市,挪用股民保证金等违规操作,扰乱了金融秩序,不利于金融监管。 第3章 我国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3.1 培育竞争性的市场,激活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会挤占国内金融机构的部分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很多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我们要做好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各项准备,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壮大自己。培育竞争性的金融市场,还要对所有金融机构一视同仁,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要允许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兼并重组,不断壮大非国有金融机构,形成更多有实力的竞争主体,加大国有金融机构参与竞争的压力,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 3.2 加强金融创新的力度,大力发展金融技术创新首先要大力发展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市场利率是自由交易的货币市场上众多买卖双方对资金供求状况的平衡以及对宏观当局调控信号的价格反应,它是宏观管理当局实现其宏观金融调控的重要目标。其次,要继续坚持发展资本市场,改进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设计新的贷款品种,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创新产品的经济效益。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尤其要发展债券市场,提高企业债券发行比重,建立共同投资基金,发展一批交易成本低、获利高、风险小的金融工具,如金融期权、远期利率协议、可转让的商业票据等,满足市场多方面的融资需要和规避风险的要求。 3.3 完善金融法规的建设,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创新与监管是一对双胞胎,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利用法律手段,保障金融业的规范发展,完善金融法规体系,切实解决当前的金融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问题,为金融创新提供一个有安全保障的法律环境。首先,要按照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业统一监管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分业监管体制和相应的制度规范,形成从市场准入、业务合规、风险控制到市场退出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其次,要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实现由合规监管为主向合规监管与风险监管相结合的转变,实现由“分割式”监管向法人整体风险监管的转变,实现由“一次性”监管向持续性监管的转变,实现监管重心从具体业务监管向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有效性监管的转变,实现监管方式从定性监管为主向定性监管与定量监管相结合的转变;三是,要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与处理机制和建立对监管部门的监督机制;四是,要逐步与国际监管接轨,不断提升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伯良.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局,2005. 【2】 何五星.金融可持续发展导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陈高翔.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新浪, 2004. |
|
来自: 昵称13226426 > 《论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