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百五”和“东床快婿”的来由

 南川 2013-07-19

一、“二百五”的来由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冒傻气或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尽出洋相的人称之为“二百五”。“二百五”究竟是怎来的呢?

据说,“二百五”来源于战国故事。话说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勤奋攻读,学业有成;便摇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齐、楚、赵、魏、韩、燕六国间,鼓吹合纵抗秦;六国国君终于被其说动,同意合纵抗秦。一时苏秦身配六国相印,很是威风。威风归威风,苏秦也因此结下了很多仇家。

后来,他在齐国被人给杀了,一时没有拿到凶手。齐宣王就想了一条计策;把苏秦的头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一道榜文:苏秦本是内奸,杀者有功,赐黄金千两。望杀苏秦者速来领赏。榜文甫贴出,就来了四个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的人,要求领赏。齐宣王说:这可不要冒充呀!四个人都斩钉截铁地说是自已干的,决非假冒。宣王问:一千两黄金由你们四人分,各得多少?四人齐声回答:“二百五”!齐宣王一听,拍案大怒道:原来就是你们这四个“二百五”杀人。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不由分说,四个“二百五”被砍了头。于是,“二百五”一词就此流传了下来。

二、“东床快婿”的来由

这是一个与书圣王羲之有关的故事。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太傅郗鉴是好朋友。郗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一日,郗鉴对王导说,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子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王导当然也为将来能结个好亲家高兴,当即应承下来,并答应子侄任其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诸子侄,子侄们久闻郗家小姐贤德美貌,都想得到她。

一时无话,一日,郗家来人选婿了。诸儿子、侄子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羲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郗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子侄之后,回去向郗鉴禀报:“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郗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快婿!”于是,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王导的其他子侄都十分羡慕,戏称王羲之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快婿”一词就随着王羲之的名气而流传下来。“东床”也就成为女婿的美称了。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