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风滋养下的百年书风》阅读答案及解析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3-04-11 发布于浙江

2022·贵州六盘水·统考模拟预测)家风滋养下的百年书风

书为心画。一点一画,无不流露着作者的心性与修为;只字片纸,无不折射着书家人格的光辉。一个书家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天赋;如果是一个家族,父子相传,兄弟争胜,夫妻比试,姻亲相较,书家辈出,前后称雄数百年,那肯定离不开悠厚的家风和良好的教养。

琅琊王氏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望族,这个家族无论是庙堂权贵,还是清淡名士,或是书画胜手,都是人才辈出。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东晋名臣王导、王敦都出自这个家族。王氏书法最为著名者,当属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其余以书名世者,有王羲之祖辈王正、王裁、王基;父辈王廙、王旷、王导、王敦;同辈有王荟、王劭、王洽、王恬;子侄辈有操之、微之、涣之、凝之、王珉、王珣等;女眷有羲之妻郗璿、凝之妻谢道韫、献之保姆李如意、荀氏、汪氏;后裔还有王僧虔、智永、王著……后裔善书者更不绝于史。南朝史学家沈约说:自开辟以来,末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琅琊王氏的优良家风是这个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琅琊王氏最早著名的是西汉宣帝时博士谏议大夫王吉。王吉为官十分清廉。辞官时毫无积蓄,衣食起行如同百姓。王吉学问渊博,兼通五经,奠定了族中以孝义、好学传家的良好家风。

西晋的王祥、王览兄弟,皆以孝义著名。王祥,性至孝,后人誉其为孝圣。王详临终时,作《遗令训子孙》,守信重诺、成人之美、扬名显亲、团结宗族、临财不贪,是他临终告诫家族的族规。

东晋宰相王导也非常重视教育,其兄弟子侄,人才济济。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其族兄弟王戎、王敦、王导在座,在另一间屋子又见到王敦的弟弟王诩、王澄。他回家后,对人道:今日太尉府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珠玉。这是成语琳琅满目的由来。这个成语也从侧面反映了王氏家风优良,人才辈出。

在王导的子侄辈中,书圣王羲之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王羲之十分注重以艺传家,七子俱有书名,皆得家范。其中书名最著者当数与羲之齐名的七儿子王献之。他的书艺成长,便少不了父母亲的影响。

王献之从小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有则民间传说,说王献之年少时写字,父亲悄悄在他身后抽其笔,竟然抽不动,羲之便感觉此子日后定能成名。因此写了一篇小楷《乐毅论》给献之临习。学完后竟能写极小的楷书,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这个传说说明了王羲之对子辈们的家学教育的重视。

在父亲的濡染下,年少的献之便立下要超赶父亲的愿望。郗夫人为献之聘请女书法家李如意为保姆,精心教育献之书法,使其不负父望。最终在献之晚年,书法终为世人所认可,书名之盛,甚至超越父亲,最终与其父并称二王

王羲之七子,俱有书名。王氏女眷有羲之妻郗璿、凝之妻谢道韫、献之保姆李如意、荀氏、汪氏皆以书名世;王献之外甥羊欣,也在王献之的教导下,与献之齐名。史籍称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王氏后裔还有王僧虔、智永、王著等善书者更不绝于史。王氏一门能保持以孝义、诗书传家,人才不绝,与其家风得以长久保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俗言富不过三代,这些都是没有贯彻好良好家风传承的家族逃脱不了的宿命。王氏一族能爵位蝉联,文才相继称雄数百年,其魏晋门阀社会的背景,权门易出高官,富家易出人才的客观条件自然无可否认,但是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数,能做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又能有多少王侯将相家呢?只有继承孝义修身、尚学好文的传统,才能做到保持家风不坠。

南朝时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道: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改朝换代则成无用废人;有学识的人始终能自力更生,随遇而安。贤达之士,更知道传艺比传位更可靠。司马光在《家范》中也认为,为人祖者,如果不给子孙树立高贵的品德与谋生的才艺,而只以富财传之愚顽的子孙,是适足以长子孙之恶而为身祸。能够重礼学文,诗礼传家,才是保证家族百年不衰的秘诀。

历史是一面镜子,虽世殊事异,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到今天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重德轻财,重礼轻位,长幼有序,孝顺父母,友悌弟兄,待人有信,处世以则等等依然是我们秉持家风的正确做法,值得我们汲取。

(选自《光明日报》,原文有删改)

(1)下列提问中,文章内容未作出回答的一项是(   

A.家族得以称雄百年的原因是什么?

B.琅琊王氏为什么能够人才辈出?

C.是什么原因导致富不过三代

D.良好的家风在今天的意义是什么?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用书为心画引出书家成功的原因,在结构上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B.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问题,再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C.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展开论述,突出家风的重要性。

D.本文作为一篇说理性文章,语言形式上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简单、清晰的陈述。

(3)有人认为文章第到第自然段都是在举王氏之例,因此这几段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换,不影响文章的阅读。请你就此看法说说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根据文章末段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简述青少年传承家风的具体做法。(至少选择两个角度)

阅读答案:

(1)D

(2)C

(3)不能调换。这几段文字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4)①记住祖训;向长辈学习;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矩。

【详解】(1)本题考查句段理解与概括。

段第一句历史是一面镜子,虽世殊事异,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到今天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的今天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第二句中的但重德轻财……值得我们汲取可知,本段谈的是良好的家风在今天的意义。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分析有误。根据琅琊王氏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望族……”琅琊王氏最早著名的是西汉宣帝时博士谏议大夫王吉西晋的王祥、王览兄弟,皆以孝义著名东晋宰相王导也非常重视教育,其兄弟子侄,人才济济在王导的子侄辈中,书圣王羲之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王献之从小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在父亲的濡染下,年少的献之便立下要超赶父亲的愿望王羲之七子,俱有书名南朝时的颜之推等可知,作者主要通过举例论证,而非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顺序。

根据第到第自然段中的西汉宣帝时”“西晋的王祥、王览兄弟”“东晋宰相王导”“王导的子侄辈等可知,这一部分的举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因此,顺序不可以任意调换。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

根据文章末段重德轻财,重礼轻位,可知做法为:记住祖训;

根据文章末段长幼有序,孝顺父母,友悌弟兄,可知做法为:向长辈学习;

根据文章末段待人有信,处世以则,可知做法为: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