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品为黄道周《草书五言诗》,绫本立轴,作品共有三行。黄氏书法之特点彰显无遗,字形扁方,以横向为力量拓展,这正是魏晋书法同后世书法的根本区别,后人常谓黄氏之新,亦不知黄氏入古太深之故耳。
黄道周的行草书如其为人,有一种凛然正气,肃穆之感。他虽然勤习二王为主的晋人之法,但一反元明以来的柔弱之风,以刚健的笔锋与方整的体势来表达自己的书法追求。其草书波磔较多,体现出一种雄健的力量感。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用离奇二字评价黄道周的书法可谓正中下怀。

黄道周的《草书诗卷》
黄道周的这幅《草书诗卷》因是书赠另一大书法家倪元璐而作,故而更是精彩绝伦。它盘桓挣折,左右勾连,上下畅达一往无前的进攻势态。尺幅中的分段布白,纵笔畅气皆是明代浪漫书风的典型布局方式。时隔数百年,昔日圣贤之书作置于面前,崇高、伟岸、峭拔、耿介、典雅的气象回荡心间,不觉中又让人的思绪置诸晚明的大风大浪的政治涌流中。见昔日之煌煌巨迹,想当时峥嵘岁月,怎不令人扼腕兴叹也!黄道周此草书长卷尺幅较大、保存完好、流传有序;书写更见精彩,在黄道周的作品中实属上乘之作。

黄道周手书真迹 手卷
黄道周明末清初名臣,诗文不谐流俗,书画自成一家,草书犹有分隶意味,此卷书于崇祯壬申年,共录诗八首,首有冯康侯篆书引首“黄道周草书诗卷真迹”。
熔古铸今 独辟蹊径
——黄道周贈倪元璐《草书詩卷》评赏
黄道周是明末与刘宗周齐名的大儒,学术风节俱高天下,书法立意高古、风神特立,于“二王”之外独辟蹊径。黄道周早年兴趣广泛,情感丰沛,曾沉迷于文艺,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天分。后因父亲引导开始转向理学,特别专注于易象之学,著书立说,极尽辛苦。被好友倪元璐称为“古今第一词臣”。黄道周一生的耿介,一生的奇绝,一生的伟岸凝聚到他的书法中呈现出奇险的书法风貌。此卷即是书贈倪元璐之作。
黄道周的书法脱胎于钟繇,隶意尚浓,古朴醇厚,有先儒浑沉谨恭雅正之遗风。黄道周则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展示了明代新儒更为刚强自由的风貌。他在用笔上依然保留其浑沉蕴藉,但加强了爽直磊落的力度,显得更为矫健郁勃,行笔多方折顿挫,带来不随和圆融的方刚拗峭感和强烈起伏跳荡的心灵冲击感;造型则保留其方扁,但不再平正,而是奇侧昂扬富于进攻态势,呈倒三角造型则给人以强大压力下即将崩塌的惊秫感。又给人一种不屈不挠,以个人之力撑起重压的崇高感。
这种造型是苦闷压抑的也是倔强抗争的,是沉郁也是振拔的,可以说是黄道周经常遭遇险峻危急的人生处境和紧张对峙抗衡的心态形象表现。正是这种极富张力的峥嵘里才显出他巨大而坚挺的人格力量以及人性的光辉。字距紧密行距疏阔的章法布局,精力弥漫、咄咄逼人的线条奔腾与宏阔的天地之间给人以与天地精神来往呼吸的崇高感、清澈感。真正体现了王阳明心学所推崇的狂者精神和时代气息。
这幅《草书詩卷》因是书赠另一大書法家倪元璐而作,故而更是精彩絕倫。它盘桓挣折,左右勾连,上下畅达一往无前的进攻势态。尺幅中的分段布白,纵笔畅气皆是明代浪漫书风的典型布局方式。时隔数百年,昔日圣贤之书作置于面前,崇高、伟岸、峭拔、耿介、典雅的气象回荡心间,不觉中又让人的思绪置诸晚明的大风大浪的政治涌流中。见昔日之煌煌巨迹,想当时峥嵘岁月,怎不令人扼腕兴叹也!黄道周此草书长卷尺幅较大、保存完好、流传有序;书写更见精彩,在黄道周的作品中实属上乘之作。作為晚明兩大書法家黃道周、倪元璐友誼的明證,還可補史料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