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典故//吕不韦论“养生三患”

 三教九流369等 2013-07-20
吕不韦http://www.zhzyw.org/zycs/dg/111209176376EIAICI0JI24.html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吕不韦论“养生三患”

“世人皆想身健康,劝君莫忘防‘三患’。愚者闻之当笑谈,智者足戒得大安。”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吕氏春秋》

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著有《吕氏春秋》一书,书中有专论养生的篇章。他指出,自古富贵之人都想长寿,寻求什么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只能是水中捞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修节止欲,方得身心之康泰。为此,他提出了“养生三患”。

一患“好逸恶劳”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意思是有一些人,动辄车辇迎接,四体不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又怎么会健康呢?

二患“恣食酒肉”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意为有些富贵人家,大杯喝酒,大块吃肉,终日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古人云“酒是穿肠的毒药”。大醉必有大害,经常大鱼大肉又怎么能长寿呢?

三患“奢侈腐化”

“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意为有些富贵之人,依仗手中权势,贪污腐化,日出鱼肉乡里,夜宿花街柳巷,听着靡靡之音,终日纵欲放荡。此类人真精耗损,精神萎靡,怎么能长寿呢?

正所谓“世人皆想身健康,劝君莫忘防‘三患’。愚者闻之当笑谈,智者足戒得大安。”

吕不韦

吕不韦 - 生平经历

吕不韦原为阳翟大商人,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在赵国邯郸经商时,结识了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得到此人是“奇货可居”,决定帮助赢异人返回秦国,又将妻子赵姬夏莲送给赢异人,资助子楚千金,将赢异人接返秦国。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与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这样就开始了他的政治投机生涯。
吕不韦

相关影视作品
吕不韦一方面用金钱帮助异人,为异人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到秦国游说,为异人争取得到继承王位的资格。当时,秦国在位的是秦孝文王,他的宠妻华阳夫人无子,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买通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秦孝文王死后,异人得立,于公元前249年继位,称秦庄襄王。吕不韦政治投机成功了,异人感恩戴德,任吕不韦为相国(丞相),封为文信候。庄襄王死后,秦王政年幼继位(公元前246年),仍任吕为相国,称“仲父”,食邑有蓝田(今陕西蓝天县西)十二县,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宾客三千, 家僮万人。

秦庄襄王时期和秦王政的前几年,吕不韦抱着“欲以并天下”的心愿,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秦王政年龄的增长,即将亲政,吕不韦意识到要发生相权和王权的矛盾,便从多方面做了应付的准备,终于在公元前238年(秦王政9年)秦王政举行加冠礼时,发生了武装叛乱。秦王政在追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发现与吕不韦有牵连,罢免了吕的相国职务,下令将其迁往蜀地。吕不韦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吕不韦 - 个人影响

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术思想得到解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先起,黄老继之,进而有名、法、岳、农各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期,却有着要求思想统一的倾向。所以吕不韦要门下客人,个个著其所闻,综合百家九流之说,畅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最后汇编成书,名曰《吕氏春秋》。全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等三个总题目,共一百六十篇,二十六卷,二十余万字。于公元前239年(秦王政8年)完成。这部书特别注重吸取儒道两家的学说,对法墨两家的观点往往采取批判的态度。

《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杂家的代表作,说它是“杂家”,因为它是“诸子之位兼有之”,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调和了儒、道、法的思想观点。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的目的,是为秦朝统一天下进行理论论证的。这是在韩非之前进行的一种统一思想的试验,结果失败了。但是,作为《吕氏春秋》的历史任务, 并不是结束于先秦,而在于启开两汉。

吕不韦生前“招致天下游士”,有食客三千人。使其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书成之后,吕不韦曾把它公布于咸阳城门,如果有人能提出一个错字,赏金一千两。

吕不韦 - 相关内容

 吕不韦和秦始王的关系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史记》中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本为河南濮阳的巨富,是远近闻名的大商人。但他不满足这种拥有万贯家私的地位和生活,野心勃勃,对王权垂涎三尺。

于是,吕不韦打点行装,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精心策划一个大阴谋,将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的孙子异人,想法过继给正受宠幸的华阳夫人,转瞬之间,异人被立为嫡嗣,更名为子楚。

不久,国事生变。秦昭王、孝文王相继去世,子楚堂而皇之地登上王位,吕不韦被封为丞相。之后,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姬赵姬献给子楚,生下嬴政,被封为皇后,不料子楚仅在位三年就死掉了,于是他的儿子嬴政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认为嬴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嬴政喊自己为“仲父”,自己则掌管全国政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吕不韦在邯郸的秘计实现了。

认定吕不韦和秦始皇有父子关系的说法,其原因是:

其一,这样可以说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传,反对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是吕不韦采取的一种战胜长信侯的政治斗争的策略,企图以父子亲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强自己的斗争力量。

其三,解秦灭六国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不动一兵一卒,运用计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秦国的王位,夺其江山,因此,灭国之愤就可消除。

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为汉取代秦寻求历史依据,他们的逻辑是,秦王内宫如此污秽,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后世人也有认为上述传说并不能成立的。

其一,从子楚方面看,既使有吕不韦的阴谋,但其实现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为秦昭王在位时,未必一定将王位传于子楚,更不能设想到子楚未来的儿子身上。

其二,从秦始皇的出生日期考虑,假若赵姬在进宫前已经怀孕,秦始皇一定会不及期而生,子楚对此不会不知道。可见,秦始皇的生父应该是子楚,而非吕不韦。

其三,从赵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赵之后,秦王亲临邯郸,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尽行坑杀。既然赵姬出身豪门,她怎么能先做吕不韦之姬妾,再被献做异人之妻呢?这样,就不会存在赵姬肚子里怀上吕不韦的孩子再嫁到异人那里的故事了。

身世之谜也只有留于后人去推测了,而“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却由此流传于世。

吕不韦 - 生意路程

吕不韦相关书籍

猗顿靠经营畜牧业、盐业致富,郭纵、卓氏靠经营冶铁业发家,这都有史可稽。而吕不韦靠经营什么而致巨富的呢?史家却语焉不详。

《史记》说他“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战国策》只是笼统地说他“贾于邯郸”,也未明说他做的是什么生意。

不过,《战国策》记载的吕不韦与其父亲的对话,泄露了天机。

吕不韦问其父:“珠玉之赢几倍?”
其父回答:“百倍。”
由此可以推测,吕不韦很可能做的是珠宝生意。

其实他具体做什么生意并不重要,一句“贩贱卖贵”,也就道出了商贾致富的要诀。
“贩贱卖贵”,通俗讲来,就是“买贱卖贵”。“贩”,照《词源》的解释,就是“贱买而贵卖”。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投机倒把”吧。

说“贩贱卖贵”,人们可以接受。但“投机倒把”这个词,却令人谈之色变。因为这个词是与奸商联系在一起的。1949年以后,“投机倒把”便成了奸商的代名词。197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重申了五条:

1.除了国营商业、合作商业和有证商贩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2.集市管理必须加强,一切按照规定不许上市的商品,一律不准上市。
3.除了经过当地主管部门许可以外,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到集市和农村社队自行采购物品。不准以协作为名,以物易物。不准走“后门”。
4.一切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地下包工队、地下运输队、地下俱乐部,必须坚决取缔。
5.一切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群众监督必须加强,建立与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堵塞漏洞。
可见,照人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思想观念来看,吕不韦是个不折不扣的奸商、货真价实的投机倒把分子。

吕不韦“贩贱卖贵”,百分之百会“套购紧俏商品,就地加价倒卖”,而且他偏偏经营金银珠宝。在经营过程中,也难免会“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否则,他怎么会“家累千金”?

吕不韦 - 历史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吕不韦论名气,比不上那些功名显赫的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也比不上一代贤相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吕不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甚至用一两句话都很难把他说清楚。但是,如果把吕不韦放到他生活的战国时代去考察,就会发现,吕不韦其实是一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贡献的人。他的一生,有闪光点,也有阴暗面,有功,也有过。[2]

吕不韦吕不韦

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异人的爷爷秦昭王是一个执政50多年的老国王,父亲安国君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却迟迟没有确立嫡嗣,王室的此种状况潜伏着极大的不安因素,一旦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发生争斗,将会导致秦国内乱,甚至使秦国形势发生逆转。吕不韦通过游说秦国,打通关节,说动了华阳夫人并由她说服了安国君,确立异人为嫡嗣。吕不韦此举虽然具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但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使秦王去世后王室没有发生内乱,加之吕不韦以丞相职位辅佐异人,把握朝政,使秦国在秦昭王、安国君死后没有停步,继续发展,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吕不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一场大战伤亡的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以上。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俘竟有40万人被坑杀!此战是古往今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亲历了战争给赵国造成的创伤。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应该说,吕不韦的战争观是进步的,他在执政中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战争,以减少损失。前247年,东方五国联合抗秦,吕不韦设计将联军首领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搞坏,信陵君被撤职,联军遂告瓦解。

第三,组织门客编著《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嬴政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嬴政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吕不韦吕不韦与赵姬(影视剧照)
说起吕不韦的过,莫过于他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不干净利落,一刀两断,以致一错再错,酿成大祸。本来,当年他把赵姬送给了异人,异人称王,赵姬为王后,身为丞相的吕不韦就应彻底了结与赵姬的情缘,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哪知他对赵姬还一往情深,赵姬对他亦恋恋不舍。尤其异人死后,赵姬守寡,两人更如干柴遇烈火,甚至光天化日,肆无忌惮!这让日渐懂事的嬴政怎么看?这让朝廷官员、民间百姓怎么看?精明的吕不韦后来也发现自己已经引火烧身,“恐觉祸及己”,主动停止了和太后的往来,但是他又推荐大阴人嫪毐,结果引狼入室,一错再错,终于落得灭顶之灾。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没有在治国的大政方针上出现失误,是从政的高手;却在情感的小圈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