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昨天,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开始在市规划网上公示。该规划通过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和“市区”三个层次来建立保护体系,列出了苏州详细的保护对象和内容。 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阳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规划期限近期为2013-2020; 远期为2021-2030。 历史年代:将苏州划分为隋唐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解放后等历史年代,并提出各历史年代特色、保护内容及重点和利用策略。 文化系列:《规划》总结了包括园林系列、工艺美术系列、建筑系列、蚕桑丝绸系列、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宗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等苏州主要文化系列,并分别提出了保护内容和保护策略。 保护结构:“两环、三线、九片、多点”。两环指城环、街环;三线指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九片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园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多点指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分整体山水格局、整体特色引导、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文物古迹四个方面展开。其中整体山水格局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山为缀、以业为根,突出“东方水城”的保护主题,重点保护城市与四角山水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整体特色引导指根据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城市价值认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特色,将城区划分为网水、山水、新水、文水以及乡水五大特色片区; 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为木渎、葑门横街和相城区的陆慕老街;文物古迹指保护城区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单位、文物登录点、工业遗产保护、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传统要素。 市区历史文化保护: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及控制保护古村落、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方面展开。其中自然山水有穹窿山、天平山、灵岩山、阳山等山脉,东山、西山以及光福景区内众多山体,望虞河以及太湖、阳澄湖、澄湖、大运河、吴淞江等水体。历史文化名镇共有7个,历史文化名村有14个。文物古迹是指市区范围内的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单位、文物登录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传统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59项。 这是苏州第五次制订名城保护规划,此规划也是苏州到目前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保护规划。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各层次的具体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市民可登陆市规划局网站(http://www.)查看。(记者 王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