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种的起源

 TLB519 2013-07-21

谷种的起源

2006-6-26 11:16:27 来源:易文网

谷物──做为原始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至迟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开始为人类所栽培了。从那以后,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中,虽因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法而收成很少,但和狩猎、采集相比,它却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较稳定的生活来源之一

 

稻谷的这种重要性及其在田地里发育成熟的那种神秘性,反映在初民心中就成为对谷物的原始崇拜。在江苏将军崖岩画中,有一幅谷灵崇拜图:大地上生长着各种农作物,且各自都与人面图像之间用抽象的线条相连结,人面恰如农作物的果实,证明了人对农作物的依赖。另外,在我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如哈尼、布朗、瑶、景颇等族中,都有“祭谷魂”、“叫谷魂”之类的习俗。如景颇族的“叫谷魂”习俗,即相信谷子也有魂,在打谷时,谷魂可被吓跑,如不叫它,它就不能随谷子回家,谷子也就不能吃。这种对谷物的崇拜和认为谷物具有灵魂的观念,正是大量谷物神话产生的原始思维基础。

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狗在取谷种神话中曾经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或者自己去取,或者配合人一起去取,总之,在初民们看来,离开了狗,得到谷种简直就成为不可能的事。这究竟是什么缘故?考察起来,原因有三。其一,考古学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就是狗,而且,在生产工具极落后的条件下,狗做为人的忠实伴侣确实帮了大忙,因此,狗帮助人们去取谷种,在初民们看来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其二,谷穗形似狗尾,因而把取谷一事同狗联系起来,也很自然。其三,奉狗为图腾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古代有很多奉狗为图腾的氏族,如犬戎,它们即是后来的一些民族的先民。在瑶族、畲族、藏族、哈尼族、拉祜族的神话中都可以看出狗图腾的痕迹。拉祜族崇拜狗,甚至连狗肉都不吃。由于这种认为狗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观念,初民们也很自然地相信谷种的恩惠是狗给他们带来的。

狗取谷种的神话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十几个少数民族中(北方汉族地区也有流传),不仅分布广,而且内容也很丰富。

 

壮族的《谷种和狗尾巴》里说,古时天上有谷种不给人间,于是人们派九尾狗到天上去找。九尾狗到了天上,就在晒谷种的地方,用九尾粘满了谷种。看谷人发现后,用斧砍狗尾,一连砍掉了八只,狗只好带着一只尾巴回到人间。从此人类就有了稻谷并给狗白米饭吃。

 

布依族古歌《造万物》中说:古时神农造米时,米有鸟蛋大。人类祖先煮不熟它,就大骂造米的神,于是神农把米收回。后来祖先和狗一起上天要米,神农不给,人只好回到地面,但狗却在神农晒谷坝上打滚将米粘在身上,将谷种带回了人间。

 

苗族民俗传说《苗族吃新节的来历》中也有狗取谷种的神话,说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里才有。于是苗族老祖先告劳便在天上谷子成熟季节,让一只狗到谷田里去打几个翻滚,将谷粒粘在毛里带回人间。

 

四川白马藏族神话《狗与谷子》中说,古时人用牛耕地,粮食多得吃不了,就拿白面饼揩屁股。天神罗拉甲伍气得要下地收回所有的庄稼。狗苦苦哀求,才留得了各种谷穗顶端上的一点点。

 

哈尼族也有一则谷种神话:古时天覆则洪水泛滥,作物尽没。水退后,有一“奴凑”鸟从大落水洞边上找到一穗金色的稻种,飞到树上,正欲啄食时,狗见而吠,鸟惊,稻种掉在地上,狗便衔了回家。

 

有一个现象是需要一提的,即与上述神话相呼应,在这些民族中大都有吃新节,即谷子成熟时先让狗吃的习俗。这里,我们暂且不谈习俗和神话谁先谁后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谷种的崇拜和对狗的信仰,是在这些神话和习俗形成之前就早已存在的了。

 

关于谷种的起源,还有大量较原始的、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神话。这些动物显然都是和各自民族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有的甚至本身就和谷种有直接关系。因此初民们在选定带来谷种的主人公时,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些动物。

 

佤族《司岗里》中说,最初时,人和各种动物一起到处奔跑,饿了就吃兽肉。人向木依吉神要谷种,神把谷种放入水中,人取不出,野兽也取不出,后来蛇用尾巴入水取出谷种,人这才砍树割草种地。

 

瑶族《谷子的传说》中说,从前,谷子的粒很大,而且不用播种收获,它自己就会长大成熟并跑到人的仓库里。人们不愁吃、穿,渐渐变得懒惰起来。有一个懒女人,一天正在梳头,谷子来敲门,她不耐烦,把扁担扔了出去,差点打着谷子。谷子又惊又气,上天去了。这女人挨了大伙的骂,只好去人类始祖神社王那里求助。社王派麻雀、猫、狗去,但都没有找到谷子。最后,派老鼠去,老鼠在蚂蝗的帮助下,从河里把谷子找了回来。后来瑶家人为了报答老鼠和蚂蝗,便允许老鼠吃些粮食,允许蚂蝗吸些人畜的血。

 

在布朗族《沙卡呃》的歌中,老鼠扮演着各种神话的主要角色:能人帕亚萨木与帕亚猛拉上天向虹要粮食不成,下地向鳄鱼、象、鸡要也不成。后来老鼠给了他一粒谷子,方有了收获。

 

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中也有《种谷子》一章:厄莎的姑娘舂米时,掉下一粒谷子,被斑鸠衔了,飞到云彩里。扎倮、娜已无谷种,去问天神厄莎,厄莎告诉他们种子被斑鸠含去。三天三夜之后,斑鸠到野水塘喝水,扎倮、娜已用扣绳把它套住。剥开斑鸠嗉袋,找到一粒种子。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神(包括创造神和其他天神),是如何把谷种带给人间的。

在汉文古籍中,神农为最有代表性的农业神。关于他的神话也很多,这里仅举两例:“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礼记·祭法》说:“是故历山氏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这里的稷即神农。历山氏乃古羌人之一部,已进入农耕,烧山种田,称烈山,供稷,炎帝神农氏即出于此。夏以后称后稷。《淮南子·人间训》:“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足。”

关于各族寻谷种的神话数不胜数。例如哈尼族创世神话《塔婆取种》,苗族《沙地古米找粮种》等,都说明人寻取谷种的积极性。

在上述这些神话中,神显然起了主要作用,但人们也并非处于完全被赐予的地位,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上与神的抗争。

在所有谷种起源神话中,最能体现出人类自身力量成长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英雄神话。它们虽不像普罗米修斯盗火那样强烈表现出人与神、人与自然斗争的伟大力量,却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了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一种对人类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夸耀。

 

哈尼族现在还有“祭玛麦”的习俗。这玛麦就是哈尼族神话《英雄玛麦的传说》。中的盗谷英雄:过去人们只会种山荞,老是不够吃。英雄玛麦长大后,制服了一个偷吃山荞的金马,并乘着它飞上了天。玛麦向天神要粮种,天神说有个条件,叫他拉开千斤铁弩,并用它射死天上的九只鹫鹰,玛麦都做到了。当天神问他要什么样的粮种时,玛麦选中了稻谷,但这稻谷却一下变成了一位仙女,并说要和玛麦成亲,然后才给他稻种。玛麦只好假装答应。婚礼那天,玛麦趁仙女喝醉时,让金马吃下很多稻谷,然后乘金马飞向人间。仙女醒来发觉后,就用神剑向金马扔去,砍掉了它的翅膀。金马和玛麦一起摔死在山坡上,在摔下之处砸出一个洼塘,金马肚中的稻谷也洒了出来。当人们来时,洼塘已长满秧苗,从此人们就开始种植稻谷。

 

彝族支系阿细人也有自己的谷种神话,《阿细的先基》这部创世史诗的《分年月,盘庄稼》一章说,天下银龙神,天上金龙神,有柜子十二个,有种子十二堆。西尾家四兄弟,拿十二根竹竿,从云彩中戳上去,粮种就掉了下来。黄的是谷子,白的是玉米,青的是荞子,红的是高粱。

 

在各民族的谷物神话中,人们常常以为谷物的种子是天神所赐或始祖所为,而且还常常是丢而复得,或像盗火那样从天上将种子盗来,是颇费周折的。这一方面说明初民还未完全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说明谷种来之不易,因之将谷种的来历神秘化了。其实,谷种是初民们千万年来劳动实践的结果。在珞巴族的《斯金金巴巴娜达明和金尼麦包》中倒讲了一个生动例证:“冬去春来。秋天,草实落地,野果入土,经过寒冬,待到春天,又都发芽萌生了。达明是个细心人,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她也把采集来的野果实收存了一些,播到地下,不多一些时候,也发芽萌生了。夏去秋来,他们有了收获了。就这样,他们学会了种庄稼,发明了农业。”这很符合生活的真实。所谓“观鱼翼而创橹”(《名物考》)、“师蜘蛛而作网”(《抱朴子》),珞巴族的神话人物达明看到秋实落地,翌春发芽,而想到采实播种等等。这都是人类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和试验,逐渐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我国南方的人民正是这样创造了稻作文化,而我国北方的人民则创造了粟稷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